关于《哲学与我》论文有范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7 01:56
我的教育生活与哲学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没有上过小学。
这很可笑。
然而,这有什么可笑?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说:“教育即人生、即生长、即经验之改造”,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原有经验得到不断改造,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智慧。难道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对一个人而言,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并不意味着没有教育的发生。
读书与成长
回想起自己没有上小学的童年,其实是在读书过程中完成了启蒙教育。我8岁入学,两个月后丢失了还没来得及读的课本,然后“辍学”回家。那时正值“*小将”黄帅“反潮流”反得轰轰烈烈。老师带领学生们天天在田野里薅草、拔菜、喂猪,进行“开门办学”;即使上学,也根本没有书读。我的父亲,也是位小学教师,深谙此道,没有拘谨我的自由,任我在村子里瞎转悠。天马行空的我,白天偷瓜摸枣,晚上则随着村里的年轻人上“夜校”,在大人们的缝隙里开始了“识字教学”。闲来无事,就开始阅读没头没尾的《林海雪原》,神往剑波与小丫那段懵懵懂懂的初恋。接着看《苦菜花》、《迎春花》、《大刀记》……再深入下去就是《聊斋志异》、《水浒传》……三村五里,乡邻的存书几乎让我借来读遍了。
忽然有一天,哥哥姐姐们捧起了书本,挑灯夜战,准备参加高考了!那是1978年的春天,伴随着春风吹来了教育的春天。于是,看看我的年龄,父亲只好把我直接送进了初中。
我用了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小学、初中(那时两年制)的学习任务,然后参加中考,升入了全县的高中重点班。全校100多人考上了3个,我是其中之一。
读大学中文系时,我基本上“泡”在图书馆。根据我的记录,大约阅读了200多部中外名著,但考试成绩从来没有理想过,仅仅及格而已。读了那么多书,对人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我想,绝大部分的语言文字、人物情节、结构布局都忘记了;但沉淀下来的,就是那些对人影响终生的营养元素。至今,我仍记得读完《红与黑》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那幅场景:于连被赶出巴黎后,气愤地把外套搭在肩上,回过身来,握起右拳,对着灯火辉煌的巴黎说:“我要跟你较量、较量!”年轻人那种躁动、胆略、青春和力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生命。
我的教育人生经历使我感悟到:
——学校不是给予人教育的唯一场所。人的教育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完成的,唯有生活才是教育的本源,生长过程就是教育的长度。即使一个儿童跟随父母外出乞讨生活,浪迹天涯,也会有教育的发生。不要赋予学校教育无限的功能。
——一个人的体魄再健康、知识再丰富、学术再博大,如果其情感发育不完善,仍然是一个有缺陷的人。而今天的学校,往往注重了其功利性和工具性,忽视或者放弃了孩子情感发育的生活创设和经验改造。
——阅读是人的智力和情感发展的最佳途径。有时一个人的情感发育史,就是一部阅读史。一个人如果没有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所感动过,那么他的情感发育就有问题。没有阅读,就没有丰厚的人生和充沛的情感;而情感的发育完善,则建构了人的德行,发展成健全的人格。
至今,这仍是我坚守教育原生态的信条。
转身与办学
我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组织部门的选调,来到胜利油田工作。
在教育机关舒舒服服干了16年之后,2001年8月的一天,我正在济南开会,接到组织部门的电话,要我赶回去,“到学校担任校长职务”。
我的第一反应是拒绝:快四十岁了,还当什么校长!
但是在企业办教育遇到困境的时候,处里两个主要领导都希望我去实践一所学校,走出一条新的办学路子。我踟躇再三,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决定。九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怀揣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走马上任。
学校在东营市西城的最西边,是油田成立较晚的一所小学,生源构成主要是供电、采油厂一线职工的子女,学生素质不高。囿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与传统老校、名校相比,办学水平和文化底蕴都存在差距。
我到学校的第二天,召开了一个中层干部会议,宣布由副校长主持工作,自己“归隐”了。整整一个月,我蹲在学校的一间临时办公室里苦苦思索,在观察、在思考,在研究。一个月后,我给全体教师举办了一个讲座。记得是一个星期六上午。我侃侃而谈,从国际教育改革潮流,到分析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剖析油田教育存在的问题,再聚焦于学校,分析了学校的八大劣势、八大优势,最后提出: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五年内把学校办成名校!
老师们面面相觑。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诫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一个上任伊始的校长,你要提出什么样的理念来让老师服气、让家长赞同、让孩子幸福?
其实,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教育是守望人类幸福生活的福祉领地,真正的教育是让人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通过教育,使人获得理解幸福、感受幸福、懂得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
这个点,这个灵魂,就在这儿。
于是,我隆重地推出校魂: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并把它放在学校显眼的位置。
我到学校之前,在教学楼正面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灼灼闪光。为了不引起“换牌”的误会,我解释了这句话的含义:作为一所基础教育学校,小学阶段就是要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基,为孩子的终极发展奠基,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父母可以为孩子储备物质财富,但未必给得了孩子幸福人生。小学教育则要为孩子储存精神财富和人生价值,包括情感、品德、人格、知识、能力、心理、体能等等,让孩子终身享用,从而真正获得人生的幸福。 2001年冬天,我一直在寻找适应这所小学的办学模式,曾经被大雪封在了烟潍公路上而不能前行;曾因急着赶火车而险生交通事故。2002年的4月3日,我的脚步停留在浦东新区新世纪公园旁边,坐在海桐小学的课堂里感受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的冲击。我终于确定了这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实行小班化、寄宿制、双语教学,打造一种适应孩子们幸福成长的“幸福教育”!
这一年,我们利用撤销的聋校地盘,还创办了黄河双语学校。
五年过去了,学校成了一所公认的特色校、优质校,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与赞誉:学生由500多名增加到1600多名(受校舍*,已经不能再扩大了)……这一切,均受益于对“幸福教育”的孜孜追求和实践。
幸福与梦想
至少有10位家长告诉我:“请您看看《窗边的小豆豆》。”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家长甚至给我寄来了一套精装本;因为忙乱,一直没有静心阅读。去山东省诸城市参加一个笔会,躺在障日山前怀的一张床铺上,捧起来此书,竟然一直读至野狗在窗外咬乱山村的那份宁静。
读完之后的感慨就是:我们的学校也叫学校?
不信,还是让我们先看看“巴学园”的故事:
用我们今天教师的眼光看,6岁的小豆豆实在是一个不合格的学生。因为她在课堂里老坐不住,“在第一个小时里把桌子弄得啪啦、啪啦响,这之后,她就离开桌子,站在窗边往外看”,看艺人从街上踽踽走过的样子,并且惊叫艺人精彩的街头演出而导致教室大乱……这种不合规矩、不服管教的个性,实在让班主任老师大跌眼镜。于是,班主任老师和我们现在中国老师的做法同出一辙:动员和说服孩子的家长转学!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不得不出现在一所我们至今还未曾见过的小学校——巴学园。从小豆豆的视角看去:
以前的学校,大门是气派的混凝土柱子做成的,上面醒目地写着学校的名字,但是这所学校的大门却是非常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
正在这时,小豆豆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只有在梦里才能见到的景象。她弯下腰,把头钻进大门旁边树木枝叶的空隙里,向大门里张望。怎么会呢?真的见到了!
“妈妈,那是真的电车吗?停在校园里面。”
的的确确,那是真正的电车,一共6辆,但已经不再跑了,停在那儿当教室的。小豆豆觉得真像做梦一样,“电车教室……”小豆豆欢呼着,向着电车教室跑去,“快来呀,我们坐一坐不会动的电车!”
几棵低矮的树凑成了学校大门,几辆破旧的汽车改成了教室。在我们传统的眼光里,这是一所学校的样子吗?
校长亲自接见了小豆豆,并且认真听了小豆豆2个小时的谈话。在这所“另类”的“学校”里,每班只有7~8名学生,全校才有50多个孩子。上课就在孩子们喜欢的电车教室里进行。上课前,老师把语文、数学等学科需要学习的知识罗列出来,不是语文、数学一节一节挨着上,而是让孩子去选择,先学什么都可以。上午完成了学习任务,也没有作业,下午老师就带领孩子们到森林散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观察鸟儿在林子里筑巢,走泥泞的道路……
这才是孩子的生活啊,这才是孩子的世界啊,这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学校啊!
而我们的学校呢?是按照大人的游戏规则创立的学校,称其为“文明监狱”并不为过。请看,气势恢宏的大门让孩子望而生畏,棱角分明的教室让孩子感到压抑,按照社会建立的班级机构让孩子无所适从……听听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什么:“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坐不住。”“老贪玩。”“有多动症。”……其实,6岁的孩子,不应该是这样吗?他们正是玩耍的年龄啊。
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远比一堆作业和试题重要得多。我们不是不要作业和试题,但校园生活绝不仅仅是作业和试题!
校长与责任
2007年4月2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区长等二十多人来到我们的幸福教育学校听课、参观、访问。
原来,随着生源的萎缩,坊子区撤销了职业学校。在废弃的校园上,本届*决定创办一所优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因为听别人介绍我们成功的办学模式,所以主要领导前来“取经”。
我介绍了办学思路和发展过程。在返程的路途中,区委、区*联席会议决定:引进幸福教育办学模式,创办北海双语学校。
坊子区抽调了力量筹建新校,并面向全国招聘校长。但因种种原因,从管理到招生并不理想,于是区教育局找到我,想把我“挖”到潍坊去。我没有同意,原因是舍不得离开这里近2000名的老师和孩子,不能对不起培养和支持自己的领导。最后,他们与我们上级*协商,“借”我到北海双语当校长,先把学校筹建起来。
我的想法比较简单:教育是一种大爱的事业,不论学校在哪里、是谁的,只要办好了,让更多的中国孩子受益,更好地成长,何“乐”而不为?
当然,“乐”者,意味着一份责任与担当。于是,我开始了在两座城市、两校之间160公里的“双城之恋”。
学校所在的坊茨小镇,开埠于1890年,先后被德国人和日本人殖民过,所以存留了诸多的德日建筑。新学校的文化也是从1904年德国人创办的崇光女子小学开始寻找。后来,我们还开发了一门地方课程——《坊子学》。
校园正在被推倒重来,工地上乱糟糟的。没有老师,没有学生,没有设施……在当地的人们对办学一片质疑声中,我们开始了“招兵买马”。
创办一所新的学校,没有固定学区和生源,面向全社会招生,难度可想而知。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既要办好自己的学校,又要承揽起责任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创办一所新学校,我几乎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汗水。常常是在城市之间独自驾车奔波,可能是早上,可能是晚上,可能是双休日,都是根据两边学校的情况临时作出决定。一个夜晚,我独自驾车走在高速公路上,暴雨滂沱,看不清道路,无法前行,只好停下车来在电闪雷鸣中等待。除了偶有大卡车慢慢经过,便是我独耐那荒野的恐怖…… 我们实现了当年招生、当年开学的目标——从区委、*到投资方天同公司都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幸福教育之花在古老的土地上绽放了!
到了2009年,学校已成为当地一所非常有特色、教学质量很高的名校,人们从幸福教育看到了一个事实、一个希望、一个期盼。于是,市教育局和区委联合作出决定,把农村小学拿出来,组建幸福教育学校联盟,让我一起承办。
从凤凰小学开始,先是6所,后来是12所,我又带上了12位农村小学的校长,一起进行幸福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设计了教育行政部门、幸福教育研究中心和社会评估机构三方管、办、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学校制度。很快,幸福教育联盟学校在课程、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得到了家长的赞誉。后来,在国家和省级层面进行的多次调研中被确定为“坊子办学模式”,被省教育厅推广。
在山东做校长的日子里,经历了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和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教育体验,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理解更加深刻。
2011年,我从地方走到了京城,到中国教育的高地海淀区做一所学校的校长。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来到北京?答案很简单:我想把幸福教育做到首都,为更多的孩子带来优质的教育!
今天,在北京已经做了3年校长,与老师们一起把玉泉小学做成了一所优质学校,虽然还没有满意,但我们正在继续攀升,幸福教育的办学范式一定会开花、结果。
上世纪初期,陶行知先生曾对校长们说:“国家把整个的教育交给你,要你用整个的心身作整个的校长。”我想了想,虽然付出了很多、很多,距离陶先生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很远。
这句话一直挂在我办公室的墙上,时时警醒自己:校长,永远是一份责任!
人生与哲学
一个叫良子的小朋友,她的姥姥是我原来的同事,因其父母调往青岛,同事告诉我她准备暑假转学。到了秋季开学,看到孩子跳着、笑着又来上学了,我不禁询问:怎么还没有转走啊?
同事告诉我:不是学校建了一列“幸福列车教室”吗?她还没有享用过,怎么动员也不行,非要留在这儿感受一下“幸福列车”的滋味。
其实,青岛的风景和教育,论起来比我们这儿要好得多;可是孩子为什么不愿走?是那趟“幸福列车”和背后的校园幸福生活深深地吸引着孩子!
这只是在山东的一个案例。
长期以来,我们的建筑设计师喜欢按照*的视角和思路设计和建造教学大楼。从图纸设计到开工建设,从颜色花样到造型外观,不会听取孩子的声音。2006年,我们终于有了一次自己建设教室的机会,于是就把建筑设计权给了孩子:让孩子决定教室的样子。在姹紫嫣红的春天,一排绿色的、行进中的列车教室矗立在我们校园,成为孩子们喜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老师和孩子们愿意把这排教室命名为“幸福列车”。
卢梭,这位伟大的教育家肯定地说:“孩子不是缩小的*模型。”是的,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一个仅仅6岁的孩子按照我们*的模式去生活?!
每天,我站在“幸福列车”的一端,看叽叽喳喳小鸟一样的孩子们如何快乐地“乘车”、“下车”,感受着幸福的校园生活,心中总是充溢着雨丝般的欣慰与感动:教育就是生活啊,生活就是孩子的世界啊。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理想中的地方,成为他们天天向往的地方,老远看到学校就欢呼雀跃,而不是愁眉苦脸,这才是理想中的好学校。如果孩子厌烦了校园和教室,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教育要把学生的幸福生活变成一种自由的体验。
2011年3月21日,当我跟随教育工委的领导走进玉泉小学传统的校门、准备宣布任命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尽快地为孩子们建设一所喜欢的校园。
我到任后,就成立了“学校文化研究院”,邀请了一批有思想和创意的老师参加,也邀请了老校长、退休教师作为我们的顾问,用了一个学期来总结和提取玉泉成功的传统基因,确定了以“德如玉、智如泉”为核心的玉泉文化,重建了幸福教育课程体系。今天,孩子们喜欢的校门、玉玉泉泉形象大使雕塑、童话走廊、棋艺世界、中国风长廊、玉盘舞台、动物园、玉泉农场,伴着《玉泉吟》优美的校歌,五彩斑斓的校园文化引起了所有来访者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如此喜欢他们的校园和发生在校园里诸如“十大好玩课程”之类的新鲜教育生活!
人生在世,其值几何?从老庄哲学开始探讨出世、从儒家学说探讨入世问题,到后来的禅宗学说,直到今天我们阅读马斯洛的人生哲学:当你吃饱肚子之后,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
真正干点事的校长,一定是拥有了自己的教育哲学、拥有了自己的坚强意志、拥有了自己的行事风格而不言放弃、永远孜孜追求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可以培养出工程师、农艺师、技师……但我们能否培养出一个‘人’,还是一个问题。”无论从人的一生发展考虑,还是从民族的未来和复兴考量,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办学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必须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不迎合社会的口味,不迎合家长的要求,独立自主、有教育理想和主张地办学,这或许是我们办学成功的一条真理。当其他孩子还在不停地“考试、考试、考试”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正在积极地进行“好玩教育”、发展孩子的情感;当其他孩子还在重复、机械地“作业、作业、作业”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已学会了做面点、捏泥巴、玩转贸易!小学教育,就是给予一生发展最为重要的兴趣、习惯、思维和情感等等,而不仅仅是课本、试卷和作业。
从乡村小学,到地方城区学校,再到京城办学,最后建构起我们的“幸福教育学校联盟”,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幸福教育”生活,这就是我的人生和哲学,我的梦想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