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1 20: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1:38
公元763年春,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唐代爱国诗人杜甫听到这消息后,惊喜欲狂、手舞足蹈之时,开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生平第一快诗"。诗文末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一句名诗,不仅表露出杜甫归乡心切之情,更是牵出襄阳与洛阳这两座古城的不解之缘。
"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洛阳自古以来不是作为都城,就是"河南省"中的一个城市,隋河南郡——唐河南道——宋河南府,无论历朝历代的行政划分如何变化,洛阳一直都从属于河南,这一点或许大多数人都知道。但你可知道,襄阳市也曾属于过"河南省"?湖南卫视《我家那闺女》节目中,女嘉宾袁姗姗的爸爸一开口就是一股中原官话的味道,可他们家却是地地道道的襄阳人。为什么隶属湖北的襄阳人说话没有湖北味反而有河南味?这一切还得从古代说起。
襄阳现地处湖北北部,与河南南阳市接壤,属于汉江流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自汉朝起就已成为鼎鼎有名的大城市。三国时期刘表迁荆州州治于襄阳后,襄阳得到历史上第一次大机遇,迎来了一波波的大移民潮,一时间成为全国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
而襄阳与河南产生联系则开始于元朝。当时,元朝进行行政区划分改革,首创省份制规划,并划今湖北长江以北地区于河南江北行省。这其中就包括襄阳。虽然元朝仅百年光景,但因楚地江北划进河南江北行省,鄂北与豫南相连,民众来往密切,所以自然融合。文化习俗的形成,向来与自然地理有关。长江两岸的人因为古时候没有桥梁来往不便,而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与口音,这也是襄阳人说话像中原官话的原因之一。
看过神雕侠侣的读者想必都知道郭靖与黄蓉守襄阳城的故事。自宋起,冗官冗兵,汉人的军事实力逐渐不敌北方游牧民族。宋朝北方边境线因为战事而逐渐南移,此时,襄阳城的位置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大宋在北境的最后一道防线。而在元宋兵戎之时,北方人因战事受难,选择南迁,襄阳便成了绝佳的南迁入口。宋朝至明初,人口的流动使襄阳方言再次形成多元化。
至上世纪中后期,襄阳本地迎来过数不清的人口大迁移。今天的襄阳人民群众实际上有很大比例都是近代移民后裔,来自北方的数量最多,川陕赣也有,但是其方言体系属于中原官话区。
而在后期的多次行政区划分中,为了遵循"山川形变"、"犬牙交错"的划分理念,襄阳等江北地区再次被划入湖北省。这样的例子很多,像信阳被划归河南,汉中被划入陕西等等。自此,洛阳与襄阳这两个地处南北两地的兵家必争之地就永远的分属两省了。
往事越千年,回顾历史,洛阳与襄阳两座古城,也曾在三国时期有些联系。
三国时期,洛阳是曹魏的都城,荆州虽然不是魏蜀吴三国之一的都城,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三国时期荆州并非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而是包含了今湖北省、湖南省和和河南省的部分地区的大片区域,襄阳也是古荆州的一部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想必许多人都耳熟能详。
刘备占领益州之后,派关羽攻打樊城(今襄阳市樊城区),恰好这时汉水暴涨,关羽利用大水淹没了曹军的七支大军,乘胜包围曹军占据的樊城。曹操为解樊城之围,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主意。他写信给孙权,劝说孙权乘现在荆州后防空虚,攻取被刘备夺去的荆州,这样,当关羽听说荆州被夺,定会撤军回救,樊城之围自然就会解除。孙权采纳了曹操的建议,派年轻的陆逊接替吕蒙,陆逊故意派人送信给关羽,对他水淹曹军大大称赞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万分仰慕之情。关羽看信后,认为陆逊初出茅庐,就放松了警惕,陆续把防守荆州的人马调拨到樊城。孙权得知荆州防务空虚,便拜吕蒙为大都督起兵攻荆州。吕蒙将战船伪装成商船,精兵扮成商人,骗过烽火台的守兵。当夜二更船内精兵杀上岸来,占了烽火台,拿下了荆州。而后关羽*走麦城,被吴军设计俘虏并杀害。
《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因此,洛阳有"关林"以祭关公。从樊城之战,到头枕洛阳,两座城市因一代名将关羽而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