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存活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1 11:0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43
HIV概述
[编辑本段]
从1981年开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不断收到有关卡波济肉瘤(kaposi’ sarcoma)的病例报告,由于新发现的病例与以往的有所不同,死亡率高,而且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引起了CDC的高度重视,1982年9月,CDC正式提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或艾滋病)的概念,随后的调查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新的传染病。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Montagnier等首先从一例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种病毒,被称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 LAV),1984年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的Gallo 等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分离到称为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 Ⅲ, HTLV-Ⅲ)的病毒。同年,美国加州大学的Levy等也从艾滋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一种病毒,称艾滋病相关病毒(AIDS related virus, ARV)。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 ICTV)将LAV/HTLV-Ⅲ/ARV统一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又称艾滋病毒。
由HIV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该病患者的免疫功能部份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无法治愈,引起了各国*和社会的关注。
HIV在病毒分类学上属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属(lentivirus),目前已发现两种HIV,分别为HIV-1和HIV-2。两者具有相似的病毒结构和传播途径。HIV-2主要分布于非洲西部,在欧洲和美洲的一些感染者中也被检测到。其毒力和传播力都低于HIV-1,引起的艾滋病病程较慢且较缓和。HIV-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引起全世界AIDS流行的病原,目前HIV的研究也是以HIV-1为主进行的。
HIV的流行呈世界性分布,非洲为HIV的发源地和重灾区,欧洲和美洲也为主要流行区,近年HIV在亚洲的流行呈高速增长的趋势。我国自1985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至今已有60~80万人发生了感染,专家估计,如果不迅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按目前的年平均30%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我国的HIV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在非洲的有些国家,HIV的感染率达总人口30%以上。因此,预防和治疗艾滋病,已不仅仅是挽救个人生命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民族存亡的大事。
HIV的一般概念
[编辑本段]
艾滋病病毒(HIV)颗粒呈球形,直径90 nm~130nm。病毒的核心呈中空锥形,由两条相同的单链RNA链、逆转录酶和蛋白质组成。核心之外为病毒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含有核衣壳蛋白质。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的糖蛋白有刺突状结构,是HIV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和主要的中和位点(图)。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RNA中含有gag、env 和pol基因以及6种*基因 〔tat, vif, vpr, vpx (vpu), nef, rev〕。gag基因编码病毒的核心蛋白;pol基因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env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是HIV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抗原。*基因编码辅助蛋白,调节病毒蛋白合成和复制。
现有两型HIV:HIV-1和HIV-2,它们主要区别在于包膜糖蛋白上。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同的病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使原中和抗体失去中和效能,这给HIV疫苗的研制造成很大困难。目前在全球流行的HIV-1毒株已出现三个组,即M、O和N 组,其中M组又可分为A到J共10个亚型,而且亚型间的重组体已有发现。HIV-2现有A~F共6个亚型。目前也有学者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对HIV-1进行分群,如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结合所利用的辅助受体的不同(CCR5、CXCR4),分为R5和X4毒株;或根据宿主范围及复制特性不同,分为非合胞体诱导株(NSI)和合胞体诱导株(SI);有毒力株和无毒力株;快/高型和低/慢型等。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远较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外界的抵抗力低得多。对热、乾燥敏感,不耐酸。60 ℃以上就可被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通过高 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等均能灭活病毒。
HIV的传染源
[编辑本段]
艾滋病病人和无症状HIV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HIV的传播途径
[编辑本段]
① 性接触传播。主要为男性*及男女之间的异性性接触,女性*少见。目前男女之间异性传播已成为HIV传播的主要方式,而女性对HIV的易感性比男性高4倍。
② 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传播。主要为被HIV污染的注射用具、血液及血液制品。
③ 母婴传播。包括宫内、分娩过程及产后等。据美国CDC的调查结果,在≤13岁的小儿HIV/AIDS中,70%以上都是在围生期由母亲传播给婴儿的。
④ 亚型及其分布。HIV为逆转录病毒,而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每一轮复制都会引入约10个碱基的错误。高的变异频率使世界不同地区甚至同一感染个体不同时期HIV的基因组都有较大差异。根据HIV gag和env区的基因序列,目前HIV-1可分为M、N和O三个进化组,两个进化组之间序列的异质性超过45%。依据env区序列,M组又可分为A-J 10个亚型,亚型之间序列的异质性为30%。A和D亚型主要见于中非;B亚型见于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等;C亚型在南非、印度及中国;E亚型在中非、泰国及中国;F亚型在巴西和扎伊尔;G亚型在俄罗斯、台湾及加蓬;H亚型见于非洲;I亚型在塞浦路斯;J亚型在非洲。O组最初从喀麦隆分离而来,主要分布于喀麦隆、加蓬等国。N组为新近分离的一个组,其具体分布有待进一步调查。
HIV的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编辑本段]
HIV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二倍体,每条RNA链长约9.8kb,两条链的5’端借氢键形成二聚体。与其他逆转录病毒相同,HIV的基因结构从5’端到3’端依次为5’LTR-gag-pol-env-3’LTR。5’端有帽状结构m7G5ppp5GmpNp,3’端有polyA序列。除三个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gag、pol、env外,HIV还有较其他逆转录病毒更多的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和附加基因(accessory gene),其编码的的调节蛋白在病毒的整个感染及复制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至少有7种:tat、rev、nef、vpr、vpu、vpx和vif。
1.长未端重复序列:
HIV基因组两端的长未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 LTR)不编码病毒产物,对于病毒基因表达的起始和调节至关重要,其上有许多细胞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可分为调节单位、核心转录单位和反式激活效应元件单位(TAR)三个不同的*功能区。
2. Gag基因:
即组特异性抗原基因,编码分子量为55KD的前体蛋白(P55),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P55经病毒蛋白酶切割,由N端至C端形成P17、P24、P15三种蛋白。P17称为基质蛋白(MA),附着于病毒脂质又层膜的内侧,形成毒粒的内膜,起稳定毒粒的作用。P24称及壳蛋白,形成病毒的锥形核。P15进一步被裂解为P9和P7两种核壳蛋白,与病毒的RNA结合。
3. Pol基因:
Pol基因编码病毒的逆转录酶(RT)P66和整合酶(IN)P32,由未拼接的病毒mRNA表达。RT由两个亚单位P66和P51构成,其N 端完全一致,具DNA聚合酶活性,而C端由于病毒蛋白酶的不对称切割,使一个亚单位C端的部分氨基酸被切除而失去RNA酶H的功能,另一亚单位C端的RNA酶H功能域则未被切除。HIV进行复制时,首先在RT的N端的DNA聚合酶功能区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表现出逆转录酶活性,然后在P51的协助下,P66 C端的RNA酶H功能区降解RNA/DNA 双链中的RNA链,表现为RNA酶H活性,最后以此单链DNA为模板,由P66亚单位合成互补DNA而成双链DNA,表现出DNA聚合酶功能。整合酶能够将逆转录成的双链DNA整合入宿主染色体DNA,整合过程可分三步:首先由IN在病毒线状平端DNA的3’端由3’→5’方向切下2个核苷酸,形成CA-OH-3’,同时在宿主DNA双链整合部位上各切开一5bp的切口,然后在IN的作用下,CA-OH-3’与宿主DNA切开部位的5’-P形成磷酸二酯键,最后整合部位被修补完整。
4. Env基因:
Env基因编码病毒的膜蛋白,由单一拼接的mRNA进行表达,首先在内质网内合成分子量为88KD的蛋白质,在向高尔基体的转运过程中被糖基化而成为分子量160KD(gp160)的包膜糖蛋白前体,糖基化为病毒的传染性所必须。gp160被蛋白酶切割为gp120和gp41两部分,gp120位于感染细胞和毒粒的表面,称外膜蛋白,其上有5个高变区(V1~V5)和6个保守区(C1~C6)。高变区中的V3环区是阻断HIV传播的中和抗体结合的主要靶位,gp41镶嵌于病毒的脂质双层中,称跨膜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能够介导病毒脂膜与细胞膜的融合。gp120与 gp41的N端以非共价键结合,当HIV感染T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时,gp120首先与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导致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使gp41与细胞膜充分接触而发生病毒与细胞膜的融合
HIV体外存活期
[编辑本段]
科学家和医学权威一致认为HIV在外界环境中无法正常存活,这一观念彻底否定了HIV在外界环境传播的可能性。只有在血液,*,*分泌物,乳液,唾液和泪液中才找得到HIV病毒,而且它的病毒载量在这些体液中差别很大。
为了得到有关HIV存活率的资料,实验室使用了人工培养单位数量多的HIV病毒的。尽管这些人工培养出来的病毒在精确的控制和实验室有限条件下存活了十几天甚至几周,可是CDC研究显示尽管是载量高,90%-99%的HIV病毒在几个小时内也会很快死亡。既然实验室研究用的HIV病毒的载量比在血液或者其他体液中的载量高很多,随着感染了HIV的人类血液或者其他体液自身死亡,这便降低了理论上在外界感染上HIV的机会。
那些对实验室结论的不准确的解释更多的是引起了人们不必要的恐慌。
爱滋病(AIDS)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其病毒直接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导致人体的免疫系统全面瘫痪,病人最后一般死于肿瘤。传播途径: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目前还无特效药或疫苗可治疗。(一般常以鸡尾酒疗法治疗,但副作用较大)
艾滋病的治愈
HIV病毒在侵入人体初期,人体吞噬细胞会将起吞噬,可是人体的吞噬细胞并不会对HIV病毒造成伤害,反而为它们提供了一个不被药物侵犯有利于变异的空间。
来源于《科技之光》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参考资料:
1.教科书
贡献者(共9名):
fangdangaiqing、JAYゼSEVEN)、jack23jackyw、陆泽宁、魔鬼爱微笑、whwfjp、龙马天翼、huacailin、蔬菜苏打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窗口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桂希恩、艾滋病、亲青关爱青年协会、鸡尾酒疗法、*、HIV感染所致精神障碍、逆转录病毒、NCBI
“HIV”在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来源:百度词典):
HIV
abbr.
1.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人体免疫缺损病毒,艾滋病病毒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共10条):查看评论 >>
返回页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43
没事的,只要不直接让他的血液进入你的血液就行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44
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只有三种:血液\母婴\性
除此之外,间接感染艾滋的可能性极小,艾滋病毒体外存活15天的说法极其的不科学,暴露在空气血液中的艾滋病毒会在几秒至几分钟内迅速死亡.
另外,感染艾滋病的条件是一定量的艾滋病毒进入血液,因此,没有体液的交换,是不会感染艾滋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4:44
如果血液没有凝固的话,HIV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15天以上.在尿液、汗液、唾液有HIV的,含量会很低。
HIV主有传播意义的是血液、*、*分泌液、乳液。
至于其他的体液,因含HIV的数量甚低,不足以构成传染.
同时HIV对热敏感,在56℃下经30分钟可灭活,50%乙醇或乙醚、0.2%次氯酸钠、0.1%家用漂白粉,0.3%双氧水、0.5%来苏处理5分钟即可灭活,
但对紫外线不敏感.在室温合适的液体环境中可存活15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