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9 05: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00:35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整理的渐至佳境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命的不断升华,趋于大美,就是在生活与自然中追寻探索,渐至佳境。——题记
每天生活在城市中,看着那一成不变的日出日落,城里的月亮,都被说成“死鱼的眼”,太阳又好到哪里去呢?一切源于自然,又终将回归自然,唯有走近它,方能捕捉那一轮火红最美的姿态。
守望山顶日出,定然别有一番风味吧?家人怀着一份憧憬与期盼,想夜间登山,体验在山巅看日出的滋味。我们行至山脚时,已是夜过大半。养精蓄锐了一天,为的可不是这时候么?夜,静悄悄的,花草摇曳,月华倾泻。“山之高,月出小”,月亮小巧玲珑,必是这山巍峨雄伟的缘故。
我们拾级而上。这是我第一次夜间登山,所以感到无比刺激与兴奋,一步连跨*台阶,向山顶迈进。家人被甩在身后。周围的山静谧之极,不知从哪儿传出一声鸟鸣,凄厉尖锐,刺破夜的静。然而鸟叫后,这山仿佛更幽寂了。
不知过了多久,双腿因太过用力而有些麻木,脚步不禁缓下,汗水早已湿透衣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应该是到了山腰了。这山路好像越往上越陡似的,我找来一根长树枝支撑着,继续艰难前行。回头望去,爸爸妈妈也是坚持着,相互扶持着爬山。大家已然没有说话的力气了。夜还似来时寂静,此时却让我觉得它没有尽头,这一段时间,我仿佛已度过三天三夜。
双腿愈来愈麻木,竟感受不到酸痛了。我索性不去纠结太多,只慢慢融入夜中。平缓了心境,晚风像是拂去了心头闷热,我倍感舒适。一层一层向上攀爬,渐渐觉着空气越来越湿润。借着月光,我发现花草树木上都缀着颗颗晨露,那样晶莹圆润,每颗水珠里,都好像映着一轮小月亮似的,散发出柔和清浅的光。啊,夜将过去,日将升起,漫漫长长的攀登仿佛有了预期,相信我们离山顶也不远啦!
当我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爬上山顶时,浑身便像散了架般。清风习习,迷离了思绪,时光也变得悠长而宁静——那远处的山峦间,已是白光涌现!星星悄然退去。山峦间,一点红日缓缓上升,渐次地转变成小弯、半圆,轻盈的姿态,优美的弧度,一种自然的美,真切流露。转瞬的跳跃,带着一束稍纵即逝的尾光,一轮红日镶嵌的天空,已是霞光万丈。整座山沐浴在金色之中,“一览众山小”,自然之景尽收眼底。山间的清泉宛如白练,将山岭环绕在一起,风景汇聚。
然而片刻喜悦后,才发现置身云海间的我竟是这般渺小。万物共享阳光,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恬静安详。泥土的从容,树木的坚韧,花草的平和,泉水的坦荡……它们构造了一幅和谐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我的心底,不禁升腾起一股敬意,感叹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一段的艰苦攀爬纵然漫长,可我正因如此才进入佳境的`呀!更重要的是,我的心境因而开阔,我对生活多了一份热爱与感悟,我对生命更有了一种珍惜与敬重。的确,平和是生活的态度,从容是永恒的情怀!
红日悬挂东方,璀璨的阳光柔柔洒下,清风拂面,白云悠悠,那明朗的蓝天照得我心头一片明净……
一本红楼,书页间则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南柯一梦,万境归空。静伫冥思,又忆起书中那一朵阆苑仙葩,同时才明白了,何谓常读常新,渐至佳境。
小学*岁的时候,我终于取下那本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当然,我本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在脑海中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惟独除了林黛玉,我是真的讨厌她至极了。
两弯似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林黛玉如此娇花照水,弱柳扶风。很多人暗叹。好一个小家碧玉,柔情似水!我认为不然,我不喜欢她言语刻薄,不喜欢她令人压抑的病态,也不喜欢她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就让我最喜欢的宝玉哥哥心思粉碎了数十载春秋。那年,我是真的不喜欢她.
毕业之后,想认真地找一部大作去拜读,所幸《红楼梦》的电视剧再次唤回了我对阅读红楼的渴望。
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痴情一片,坠入爱河却无奈不辞而别,分路扬镳。不同于初读红楼,我发现凄美的辞藻将这段宝黛之恋演绎得如此悲情淋漓!难忘黛玉随口念出一首《葬花吟》感慨生命的美丽与残忍时,竟让宝玉意乱情迷,恸倒山坡,那一刻我觉得他们的生命连通了,交错了。这也使我动摇了我最初的感觉。我想这本书还是有所亮点的,而且,这样纯净的爱情故事,会出现在黛玉那样一个娇痴爱妒的人身上吗?我暗暗疑惑。
最近以来,因为同学们之间提起的多了,便开始了又一次的拜读,我想可能是因为我终于能读懂一些了吧,对它,真的是爱不释手。每逢夜阑人静,打开小灯,跨上眼镜,把靠枕靠在床檐,躲在被窝里,静静地揣摩着潜词造句,情节起落。
终于,这黛玉还依旧如五年前那样自卑,自怜,但是她身上那些隐秘的自尊也被发现了。她性格里独有的叛逆使她处处显得卓尔不群,她排斥世俗,崇尚艺术,每每与姐妹们赏花作诗,总是艺压群芳。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愉怜”。诉出了她的心境。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更写出她哀伤万种,她在清幽的潇湘馆过的是“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湿的日子”她对着菊花轻吟“满纸自怜题素愿,片言谁诉秋心”。她在经历了大观园的狡诈之后,终也叹出“千红一窟,万艳同悲”之绝唱。黛玉卧在床头,听着屋外喜气洋洋的锣鼓,想着自己的宝玉哥哥终与宝钗妹妹成眷属,最终吐出一口鲜血,抱憾香消殒在这深沉的贾府中。一位绝代佳人却落得如此下场,我不禁摇头叹息,黛玉,痴儿啊,你既不是绛珠草,何必还那露水思哪,最心疼她红颜薄命,当真,花容月貌,为谁妍啊。
读罢,扣上书页,我突然发现,林黛玉在我与《红楼梦》的故事中,同时扮演了一个常读常新的角色,在一次次的研读,一次次的琢磨,一次次的体会之中。这个角色也随着我的逐渐成长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我想,读书与太多事都有那异曲同工之妙,不去读破、看透的话,人生的遗憾,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