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0:15
这句诗中的“尽”意思是:完;过。
“穿尽红丝几万条”的意思是: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尽 jìn
释义:
1.完。2.达到极限。3.终结;结束。4.全部使出。5.竭力做到。6.死亡。7.所有的。8.副词。①皆;都;②光;只。
“穿尽红丝几万条”【出处】:唐代·林杰《乞巧》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0:15
“穿尽红丝几万条”的“尽”的意思是“完”。
尽[jìn]
〈形〉
(尽原为“尽”的俗字;今为“尽”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同本义
尽,器中空也。——《说文》
又如:尽觞(饮尽杯中之酒);尽光(精光。全无剩余)
〈动〉
1. 竭;完;没有了
尽,竭也,终也。——《广韵》
尽,止也。——《小尔雅》
尽莫不然也。——《墨子经》
固民自尽。——《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尽信书。——《孟子》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礼记·曲礼》
攻械尽。——《墨子·公输》
民力尽于无用。——《墨子·七患》
马力尽矣。——《荀子·哀公》
林尽水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雪尽马蹄轻。——唐· 王维《观猎》诗
以尽吾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尽其肉。——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
烧尽北船。——《资治通鉴》
必尽吾力。——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尽言(竭尽其言);尽志(竭尽心志);尽哀(竭尽哀思);尽盘将军(指贪吃的人);尽敬(竭尽敬意)
2. 达到极限
五帝三王之于乐,尽之矣。——《吕氏春秋·明理》。注:“极也。”
又如:尽美(极美;完美);尽善(十分完善);尽齿(尽其年寿;指衰老)
3. 全部用上;全部使出 。
如:尽辞(毫无保留地把话说出来);尽醉(尽情醉酒)
4. 死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聊斋志异》
又如:尽命(终天年;效死;丧命);尽年(极其天年);尽死(效死);尽绝(绝灭)
5. 努力完成
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荀子·荣辱》。谓:“精于事。”
又如:尽义务(尽本分,完成自己所应做的事);尽规(竭力谋划)
6. 追问
当下心中大喜,却故意的尽了那风水几句。——《儿女英雄传》
7. 消灭;消失
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史记·秦始皇本纪》
8. 到…底;到…尽头 。
如:尽岁(全年;整年);尽世(一辈子);尽日(一整天,一天到晚);尽人(所有的人);尽物(所有之物);尽止(尽头;止境);尽头路(末路;绝路);尽情话(绝情话;无情话);尽古(终古);尽场儿(到头来;自始至终)。又指农历月终。古以农历月终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副〉
全部,都
虚实尽知。——《资治通鉴·唐纪》
尽杀其戍卒。
尽杀之。
尽戮之。
又如:应有尽有;尽净(全部不剩);尽皆(全都;完全);尽实(完全按照实情);尽多(全部,尽皆)
尽[jǐn]
〈副〉
1. (尽为“尽”和“尽”的简化字)
2. 尽量,尽可能 。
如:尽早;尽分(尽量);尽语(尽量告诉)
3. 意思同“最”,用在方位词的前面 。
如:尽南边;尽前边
4. 老是;总 。
如:尽子(总是;老是)
5. 〈方〉∶保持某种事情的连续性 。
如:他衣服都被汗湿透了,还尽着干呢?这些日子尽下雨
〈动〉
1. 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限,不得超过 。
如:尽着一天把事情处理完
2. 让先 。
如:尽让(谦让);尽着好位子坐;尽好的吃
3. 任凭,纵使
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武衍《宫词》
又如:尽下(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帝王宽以待下)
【作品出处】
“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作品原文】
乞巧
[ 唐 ]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品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作品注释】
1、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2、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3、尽:完。
4、几万条:比喻多。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品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2 10:16
“穿尽红丝几万条”中的“尽”的意思是没了、完。这句的意思是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出自唐朝诗人林杰的诗《乞巧》:“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