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6:19
*的字义是一种两头削尖的木制防御性兵器,并非一种近战兵器。
*,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qiāng,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的基本含义为刺击用的长矛,如标*;引申含义为发射子弹的武器,如步*。在现代汉语使用中,“*”也常用作名词,指削尖的竹木片,如*篱(竹篱笆)。
*的介绍如下:
*的产生和发展据史料记载,在1259年,中国就制成了以黑火药发射子窠的竹管突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击火器。随后,又发明了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铣,到明代已在军队中大量装备。
14世纪时欧洲也有了从*管后端火门点火发射的火门*。15世纪欧洲的火绳*,从*口装入黑火药和铅丸,转动一个杠杆,用*钾浸过的燃着的火绳头移近火孔,即可用手点燃火药发射。
来复*早期的*械部是前装滑膛*。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名铁匠戈特,为了简化前装手续,减少气体泄出,使弹丸在*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采用圆形铅球弹丸。
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读音是“田田来复”,所以线膛*也被称作来复*。至今,印有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还保存在博物馆内。这种带有膛线的来复*射击精度大大超过了滑膛*。
16世纪以后,膛线由直线形改为螺旋形,发射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加了射程。较为有名的是法国的米宁前装式来复*。此*重约43千克,有4条螺旋形膛线,最大射程914米。
弹丸长形,头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于口径,比较容易从*口填装,发射时火药气体使弹底部膨胀而嵌入膛线以发生旋转。但由于这种线膛*前装很费时间,因而直到后装*真正得到发展以后,螺旋形膛线才被广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