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8 04: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27
“1284年6月26日约翰和保罗节,哈默尔恩城的130个孩子,被身穿斑斓彩衣的笛手带走,从此杳无踪影……”
上段文字是在德国哈默尔恩城的“无鼓街”的一个木牌上发现的。从中可以看出,1284年6月26日,在哈默尔恩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件。孩子们为什么出走?走向哪里?谁带走了他们?至今仍是一个谜。
根据传说,哈墨尔恩在1284年遭过鼠疫袭击。那一年,来了一个身穿五颜六色衣服的来历不明的陌生人,他答应以商定的款项为酬劳,将城里的老鼠赶走。他吹起笛子,老鼠便都跟着他到威悉河里淹死了。但忘恩负义的市民不遵守诺言,拒不付钱。那彩衣人的报复十分可怕。他又吹笛子,130个孩子便跟在他身后。经该城的东门朝着哥本山而去,那里大地开裂,将孩子们吞没殆尽。
这便是“彩衣笛手”的传说,如今它已传遍全球,为各民族所传诵,成为许多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作曲家灵感的源泉。
在文史界,有人主张“彩衣笛手”是一个流传于民间的类似神话的传说故事,这个民间故事之所以盛传不衰,是因为“彩衣笛手”的传说中包含了一个道德哲理,因而它又是一个*讽喻寓言。研究专家们指出:“彩衣笛手”的故事神乎其神,这个不幸的结局更使民间传说增加了感染力,这个传说故事的目的是要求后人牢记讲究信用,不可忘恩负义的道德规范,并且讽刺了那些只会夸夸其谈则不信守诺言的虚伪君子,它并没有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做为依据。如同欧美许多文学作品的古老传说一样,“彩衣笛手”的故事成为后代许多人创作的素材。
然而在哈默尔恩城的博物馆里,却布满了与该城奇异传说有关的纪念文物,其中有一个15世纪的手稿记载了“彩衣笛手”的事情。手稿把他描述为一个约摸30岁的漂亮男子,他吹奏银笛令人倾倒,孩子们听到笛声便跟在他身后出城去了。一个名叫路德的妇人和一个10岁的少年目睹他们离去。悲痛的父母四处寻觅,再也没有找到他们。
另外一篇手稿说,在1300年,哈默尔恩市民在教堂内装了一面纪念之窗,在这面已毁于17世纪的窗上记载着:“所有的孩子们历尽艰险,到达哥本山,然后音讯杳然。”
一些学者专家用尽多年心血考究后也认为:“彩衣笛手”并不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故事,它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其事的。事情的*是这样的:1284年6月26日,这位“彩衣笛手”名叫施皮格尔伯格,带领了130位少年向东迁移,到波罗的海沿岸的波美拉尼亚一带去了。他是一位蓄有胡须、和蔼可亲的老者,曾任德国的一名地方移民官,在1284年前后经常往来于哈默尔恩城和波美拉尼亚之间,他的两个弟弟也是当地负责转运移民的行政*,曾经在哈默尔恩城附近定居过。
很显然,也许当时确实发生过130名少年失踪的事件,那么,他们又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为何杳无音讯?
据史料记载:当130位孩子失踪时,施皮格尔伯格也一时不知去向。1284年7月8日,在孩子们失踪后的第11天,有人亲眼看见施皮格尔伯格在德国的什切青港(今属波兰),什切青港是当时移民的必经之地,距哈默尔恩城大约250英里,10天左右的行程。13世纪时,当时人口稠密的许多德国城镇有不少移民,地域广袤的东部被称为“福地乐土”,那里盛产小麦、蜂蜜、肉类,因而人们迫切希望向东迁移。当地居住的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也欢迎来自德国的移民,因为他们的到来可以增强防卫力量,用于阻挡来自俄罗斯的侵扰与掠夺。于是,受王公贵族的支持和怂恿,当时德国东迁的移民不断增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施皮格尔伯格带领130个孩子向东迁移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不足为怪。不幸的是在东迁途中,他们所乘坐的航船在波罗的海岸附近沉没了,施皮格尔伯格与130位少年一同遇难,无一人生还。
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于探究这一历史悬案的谢博尔特为了解开“彩衣笛手之谜”,翻阅了哈默尔恩博物馆的大量历史史籍和纪念文物,他认为,要了解事实*,还必须弄清楚笛音捕鼠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科学实验证明,“彩衣笛手”用笛子诱捕老鼠的作法是完全可行的,他利用高频率的笛声使老鼠的神经紧张而产生紊乱,从而诱使它们纷纷拥入河中自杀。历史上,英国就有人使用过一种锡笛,捕鼠人利用锡笛发出的高频率的抖颤声将成千上万只老鼠驱入陷阱内。在中世纪时代,欧洲*鼠害横行,因此,出现了一个巡游捕鼠的人,利用高频率的笛声把老鼠引向河中淹死,是完全可能的,不足为奇。
直到现在,每逢一年一度夏季6月26日的宗教节日,哈默尔恩城还上演有关“彩衣笛手”的戏剧。
“彩衣笛手”的*究竟如何?当年那些孩子到底走向了哪里?现今,这个未解之谜每年吸引着数十万游客在哈默尔恩观光旅行,其中不乏有研究“彩衣笛手”谜底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