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8 07:0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4
历史来源 「何」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为「韩」氏音化而成,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 ( 一说在山西河津县 ) 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氏。
二 ; 据《五代史》,吐谷浑族有「何」氏。又据《唐书》所载,「何」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 ( 今甘肃省临泽县 ) 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何」氏。
三 ; 汉代有「何」苗,本为「朱」氏,冒姓「何」氏,见于《汉书.五行志》所载,其后子息皆为望族。
四 ; 又据《兰州府志》所载,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余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朱明王朝赐姓何氏。
家族名人 何仙姑
生卒年不详。相传为唐朝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人。名琼。为八仙之一,以手执荷花为特征。
何进(?~189)
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遂高。因异母女弟为灵帝后,故得权,拜为大将军,讨黄巾贼,以发贼党奸,封慎侯。何太后临朝,进为太傅,后因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地望分布 安徽卢江郡,江苏东海郡一、姓氏源流
和(Hé)姓源出有三:
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
二、迁徙分布
和姓在*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和姓起源古老。传说远古时期,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和”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为姓。又有一支和姓的来源是这样的,春秋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为荣,于是都以“和” 为姓。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徂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为和氏,五代有和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5
历史来源 「何」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为「韩」氏音化而成,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 ( 一说在山西河津县 ) 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氏。
二 ; 据《五代史》,吐谷浑族有「何」氏。又据《唐书》所载,「何」氏为「昭武九姓」之一。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 ( 今甘肃省临泽县 ) 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了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其中有「何」氏。
三 ; 汉代有「何」苗,本为「朱」氏,冒姓「何」氏,见于《汉书.五行志》所载,其后子息皆为望族。
四 ; 又据《兰州府志》所载,元代有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余明代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朱明王朝赐姓何氏。
家族名人 何仙姑
生卒年不详。相传为唐朝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人。名琼。为八仙之一,以手执荷花为特征。
何进(?~189)
东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字遂高。因异母女弟为灵帝后,故得权,拜为大将军,讨黄巾贼,以发贼党奸,封慎侯。何太后临朝,进为太傅,后因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地望分布 安徽卢江郡,江苏东海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5
一、姓氏源流
和(Hé)姓源出有三:
1、以官职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后代。唐尧时,重黎原后人羲和为掌管天地四时的官。其后人以祖上职官为荣,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载:“羲和,尧时掌时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为氏。”
2、起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当时有人名卞和,是一个有名的玉工,他曾以在荆山得璞玉闻名,后来,卞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先的名字命姓,成为和姓的一支。
3、由他姓改为和姓。起源于后魏。《通志·氏族略》载:“后魏有素和氏,改为和氏。”素和氏,本为代北复姓,鲜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为白部,故号素和氏。据《魏书·官氏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
二、迁徙分布
和姓在*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和姓起源古老。传说远古时期,帝尧时有掌管天文立法的官吏和仲,和叔。在农业社会里,四季气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种很重要的官职,地位很高,家族也很昌盛,他们的后代遂以其官职中的“和”为姓。因此“和姓”是以官名为姓。又有一支和姓的来源是这样的,春秋楚国人卞和发现了和氏璧,于是卞和的后人都以此为荣,于是都以“和” 为姓。另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族的贵族素和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也改姓汉姓“和”。和姓后来在代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代郡望。通志氏族略:羲和,尧时掌天地之官;和仲和叔,因以为氏;晋有和徂父,汉有和武;又后魏有和素氏,改为和氏,五代有和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1:46
何某人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