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6:09
文 中华城事 漩涡
成都和武汉都是内陆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大崛起的时代下,蓉汉双城都是“强省会”的受益者。双方也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一个引领西部,一个引领中部。双城的体量、人口、资源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水平线上,从全国城市竞争格局上看,很难找出蓉汉这样的高位对手。多年的竞争,这场竞争天平正逐渐倒向西部的成都,而武汉怎么去拉回竞争天平?
时间拉回到千禧年后的21世纪初,2000年成都GDP约1313亿,同期武汉为1207亿。在2008年以前,成都对武汉保持了平均165亿以上的领先幅度。这个幅度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从2000年开始双方的增长速度和发展态势都十分同步,双方都在高速发展但谁也没有甩开谁。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成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一年是蓉汉双城竞争的“拐点”。武汉在千禧年后首次在体量上超越成都,在2008-2010年间,武汉小幅度领先成都。2011年后,成都再度赶超武汉,双方又陷入“胶着”竞争,体量上不分上下,你超我赶的形态很明显。2014年武汉又进入领先车道。
时间来到2016年,成都新机场的建设不能再拖了,而成都新机场项目当时还在资阳市代管的简阳辖区内,为此成都展开了多年的扩容拉锯战,最终这场拉锯战在2016年敲响了尾声,成都扩容简阳,GDP倍增365亿。此时蓉汉竞争再迎来“拐点”,成都重回领先车道。
2019年成都领先幅度进入 历史 新高达700余亿,2020年蓉汉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2020年数据不作为本文参考数据。
我们回溯进入21世纪后的蓉武竞争格局会发现会有“3个竞争拐点”。
第一个是汶川地震后武汉第一次进入领先车道,双方的竞争格局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成都保持的微弱优势被打破,双方进入同一起跑线上。
第二个则是成都扩容,成都扩容后全面向东发展,跨越龙泉山打破城市格局,表面上看成都的体量得到了300余亿的增量,这让成都借助外力进入了领先车道,但其实这也为第三个拐点埋下了伏笔。
第三个拐点则是成渝地区经济圈,2020年初* 财经 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双城的建设,并首次将成渝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新高地。很快新西部大开发等超级红利降临西部,而扛起新西部大开发的大梁便是“成渝”。而要想切合这一使命,成都只能跨越龙泉山东进,因此看似扩容简阳是为机场建设的孤立事件,而后看这件事的意义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深层。
三个拐点也反映了这么多年蓉汉竞争的分水岭,虽然目前蓉汉的总体实力还尚在一条水平线上,但不难从拐点中看出,竞争天平已悄悄地倒向成都。
成都地处西南腹地,作为西部主要“权力中枢”之一的成都,它的发展最大限度的代表了西部的“最高水平”。过去西部大开发和重庆直辖后的“强省会”让成都在这二十多年里乘风破浪,作为强省会的代表城市,成都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从新一线之首,再到齐名北上广深的“高活力均衡型城市”,这些都在肯定成都的发展。
但成都对外竞争的最大劣势在于“地理区位”,成都不临江,西北南三面几百公里都没有一个大城市的联动,而西面还要面对群山峻岭的阻挡,成都区位*十分突出。为此成都采取了“天路”破解这一束缚,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高光面前也颇有一丝无奈之气。
成都的产业发展也有一丝短板之处,成都的金融实力十分强大,作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最齐全的城市,成都也一直以“金融第四极”为发展目标,在2020年“双创金融指数上”排名第六,可见其金融实力。
金融业虽是百业之首,但成都的制造业短板却与其金融地位不相匹配,成都工业种类对比武汉等同级城市要弱许多,武汉二产比例约为36.9%而同期成都为30.8%(2019)。
成都的劣势是区位,而武汉最大的优势是区位。武汉位于长江中游,从经济版图上看武汉是经济地理中心,以至于武汉素有“九省通衢”的美名,这十分形象地表达了武汉的区位优势。现实也是如此,从武汉出发无论是高铁、航空到达各大城市的时间都有一个“中心优势”。
武汉的制造业要强于成都,这得益于葛洲坝、东风 汽车 、武钢等大型国企支持起了武汉的工业,同时武汉作为教育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这为武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底气。
制造业上武汉虽有优势,但也有缺点,武汉民营经济不够活跃,武汉民营经济占比不到45%,比湖北的平均水平还低。武汉的发展还需要释放市场活力。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双方基本上势均力敌。
武汉最大的劣势在于缺乏超级城市群的支持,武汉只有一个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圈,但武汉都市圈难以比拟成渝城市群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长沙、南昌也是心不齐,“中部有城市群之名却无城市群之实”,这为未来的武汉添上了一抹神秘色彩。
武汉要想拉回天平,扩容鄂州就需要提上日程。武汉市域面积仅8500余平方公里,对比杭州、成都等省会城市要明显“小许多”,实际上同类型城市市域面积偏小的城市都在谋求扩容,如南京。
南京市域面积比武汉还要紧张,其中还要面临“耕地红线等束缚”这使得南京的可开发面积十分紧张,以至于南京将产业转移到临南京安徽沿线城市。
武汉目前虽然没有明显的市域面积束缚,但按照武汉现在的发展速度下去,市域面积束缚来的时间可能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早许多。
武汉扩容最中意的对象是鄂州,从武汉未来 科技 城到鄂州城区直线距离不过33公里。双方融城交通基础良好,武汉多条地铁也全面规划到了鄂州,其中顺丰机场布局鄂州,也有武汉的助力。
但鄂州不比其他,鄂州虽小其实力可不弱,鄂州体量足足有千亿,这个体量大概是当年成都扩容简阳3.5倍的体量。况且鄂州是地级市,简阳是县级市,两者的架构差异较大,要想推动扩容地级市的阻力很大,只看武汉能不能有这个魄力了,如果武汉能扩容那蓉武竞争将迎来第四次拐点。
这不仅是体量上的超车,而是一次再次拉平双方起跑线的一种方式。
你觉得武汉要想拉回竞争天平需要扩容吗?
审 弄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