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3 18: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23:07
“十一五”时期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州发展水平,达到15%,
2009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达到58810万元,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30万元,同比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8280万元,同比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800万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080万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同比增长9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6万元。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2010年地方生产总值达到92890万元,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0000元(折合24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9:60: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口径比增长1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年均增长280元以上,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100%和95%。
2011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3119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1%,增速居全州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76万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91591万元,增长45.8%,第三产业增加值26731万元,增长9.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90.2%、7.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8106元,比上年增加8708元,增33.2%。
民营经济。年末实有内资企业63户,注册资金2.36亿元,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2291万元(现价),增长39.7%(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3434万元,增长7.5%,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41479万元,增长51.2%,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7378万元,增长9.3%。民营经济占全县国民经济总量达39.9%,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2.8︰63.1︰24.1调整为9.8︰69.8︰20.4,第一产业比重降低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6.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降低3.7个百分点。 坚持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主线,以全域推进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为依托,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十大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和五大优质畜禽基地初具雏形。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97万元,同比增长9.9%。
种植业。建成无公害蔬菜、特色小水果等农产品示范基地10个。引进优质马铃薯、玉米良种等各类新品种143吨,种植“名、优、特”果木18.84万株。年末全县实有农耕地面积2441公顷,比上年减少26公顷。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3653公顷,增长2.6%,粮食作物播面1962公顷,增长2.24%。小麦种植面积62公顷,增长1.6%,玉米1433公顷,增长2.9%,洋芋280公顷,减少19.1%,油料作物19公顷,增加18.8%,蔬菜播面1575公顷,增长1.3%。全年粮食总产量8821吨,比上年增加188吨,增长2.2%。其中,小春粮食产量446吨,大春粮食产量8375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6吨,蔬菜产量84086吨,水果产量3050吨。
养殖业。建成生态土鸡、优质肉兔等畜禽养殖基地4个。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06339头(匹、只),增长5.7%。全年肉类总产量2206吨,增长5.7%。其中:猪肉产量1271吨,长4.6%,牛、羊肉产量456吨,增加0.4%,禽肉产量108吨,增长10.2%,禽蛋产量51吨,增长13.3%,奶产量27吨,增加22.7%。华西生态、明宇生猪繁育等项目深入实施。
林业。与香港低碳亚洲有限公司签订川西北森林碳汇贸易三方购买协议,747.8公顷森林碳汇工程首次实现市场交易。新增人工造林8500亩,封山育林3.7万亩,义务植树31.6万株,实施退牧还草60万亩,2.25万亩退耕还林通过国家检查验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7%,生态环境明显提高。加强火患预防,取得了连续32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的优异成绩。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以“四改两建调结构,强配套促增收”为重点,全域推进“三百”示范工程,全面推进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全县11个精品旅游村寨、70个幸福美丽家园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州委、州*检查验收。累计投入资金3.17亿元,建成村民活动中心79个,硬化通村道路287.8公里、户间路308公里,四改两建5606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513套,发放生物质炉3174台,建设垃圾处理池233个,新建特色果蔬基地15422亩,村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全面改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廉租房、安居房实现入住,实施棚户区改造84户、公租房改建26套,城乡贫困居民住房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投资1.1亿元完成下孟工业集中区和县城绿色经济集中区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长化宏光盐化工、四川协鑫硅业等优势企业相继入驻下孟工业集中区,川苏生态农业、高原绿谷食品加工和5000吨冻库入驻绿色经济集中区,塔斯葡萄酒业、华西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不断壮大。2011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8322万元,同比增长7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6260万元,同比增长81.3%。主要工业产品:发电量352476万度,铁合金3982吨,高氯酸钾16961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盈利企业6户,亏损企业1户,实现利税总额6344万元,盈利企业盈利额6616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1168万元,同比减亏15%,盈亏相抵后利润5448万元。 2011年,新建和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村村农家店59个,完成投资112万元,全县共有村村农家店94个(村级店81家,乡级店13个),2011年家电下乡销售总数为2132台,实现销售额533万元,兑现财政补贴64万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28万元,同比增长19.1%。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其中县的零售额14399万元,增长19.2%,县以下的零售额2729万元,增长18.6%。批发业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722万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4406万元,增长20.6%。
以增收节支为重点,努力培植税源,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支结构逐步优化,公共财政更好更多地惠及城乡群众。全年县本级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9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加2518万元,同口径增长43.6%。其中:*完成1648万元,营业税完成3384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059万元,比上年减支120208万元,同口径下降67.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992万元,教育支出8236万元,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支出5825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7324万元,其他支出2776万元。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72514万元,比年初下降11.4%,各项贷款余额达112065万元,比年初增7.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68万元,增长6.9%,居民人均储蓄13389元,增800元。
推行县级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交通、工业、水电能源开发等重大项目建设。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70085万元,比上年下降32.7%。从建设性质分析,基本建设投资270085万元。从产业投资分析,农林牧渔业投资4980万元,电力行业投资73716万元,交通邮电通讯业投资63863万元。累计开工项目103个,完工76个,完工率达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