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4 15:1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4:30
因《三国演义》知杨慎,概因开篇词为其所作,被罗贯中引用,虽然杨慎才高八斗,在明朝文坛也是杰出人物,但如非《三国演义》,也许大家知道杨慎的不会这么多,若问杨慎写《临江仙》时的心境,就要了解杨慎一生的经历,写作这首词时的年龄和处境。
查阅资料,杨慎一生虽然出生名门,才华横溢,但颇不得志,起起落落 ,坎坎坷坷,作《临江仙》时已是暮年,因此这首词就是写自己的心路历程,这首词并非为《三国演义》而作,应该是罗贯中认为这首词足以表达这部小说的灵魂而引用。
这首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山水之永恒, 叹人生之短暂 ,由山水之变换,感人生之起伏,由山水之春夏秋冬,悟人生之荣辱去留。
由此可知,杨慎这首暮年所作的《临江仙》,当时的心情:是阅尽人生沧桑后的顿悟;是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无奈;是去留无意、荣辱不惊的看淡;是隐如渔樵、浊酒笑谈的从容 ;是失意后的看开,是志未遂的遗憾 。中国许多文人志士的家国情怀都非常强烈,但大多这个结果,壮志难酬,这也可能是罗贯中的心迹,因此成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也成了千古名篇!
杨慎作此词时72岁,古希之年感慨人生,一种对生命无可奈何的悲由然而生,这悲是超凡脱俗的,是经历了灾难,起落,生离死别后的彻悟和淡泊,是对岁月更迭,人生沉浮的无奈和叹息。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有经历和阅历等等才创造出了这个《临江仙》。所以我说尽量不要去做少年不识愁滋味,强说愁的存在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4:31
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在被贬云南之后所作。在这期间,杨慎跟其他被贬的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倒把贬谪当作一次旅游,他四处体察民情,然后以诗文记录,并抒怀。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4:31
杨慎的《临江仙》被众口传唱,作歌词也可谓大气而精微,旷放而明达,被《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选作开篇词也用得十分精当。杨慎作为明代大才子,他的才情毕露,著述甚丰;他的人生跌宕,历尽磨难。写这首词只有杨慎这等才气加经历面对风云变幻的历史,面对人生品味,才能道得如此透彻明晰浑厚洞达。杨慎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说白些是朝廷讲经修史的,因犯颜直谏得罪皇上被廷杖差点打死,发配到云南三十多年,至死不赦,这也是他傲气才子的命数。这样的人把世事人生看得分明时,那首词里装了多少内涵谁人能够说清?本人实话说读杨慎的书不多,只因兴趣爱好读过数遍《升庵诗话》,这首词也是通读名著才知,已深知杨慎才名不虚,深感古代许多正直才子命运多舛。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4:32
他在做这首诗时,以旁观者的心态来看季节的变化,看世事的变迁,告诉世人人生短暂,岁月无情,他当时的心境非常的平和,充满了洒脱和豪迈;他的整首诗中豪放中有婉约,直白中有含蓄,高亢中有低沉,意境高远,目光深邃,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