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4 06: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22:48
前苏联学者H.K.Гиринский(吉林斯基)提出的求解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流问题的方法,称之为吉林斯基势函数法(陈崇希,1966;Bear,1972)。
在研究均质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动问题时,一些学者曾引用“势”的概念来表述地下水的流动。在均质、隔水底板水平的潜水含水层平面二维流中(引入Dupuit假定),势定义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在均质、等厚的承压含水层平面二维流中,势定义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这里的φ是流量势,还有速度势,这里不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Аравин等(1949)。显然,如此定义势,承压流和无压流的单宽流量q的微分形式可统一表示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而单宽流量则表示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若分别用(3-2-15)式和(3-2-16)式势的定义代入,则可得相应潜水流和承压流的单宽流量公式(3-1-10)式和(3-1-7)式。
(1)原理
Гиринский于1946年提出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来解决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的流量和水头计算问题。
Гиринский首先研究透水性在垂线上渐变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运动问题(图3-2-4)。假定隔水底板水平,基准面取在隔水底板上(z=0);渗透系数沿垂直方向变化,沿水平方向不变。当平面上流线彼此平行时,h=h(x)。
在含水层任一铅垂线上,取微分厚度dz,对应的渗透系数为K=K(z),如图3-2-4所示。水力坡度水平分量为 ,则通过dz断面的微分单宽流量dq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图3-2-4 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定义图
整个断面的单宽流量q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式中:b为含水层的顶面高度。对于承压含水层,b=M;对于无压含水层,b=h。
Гиринский将渗透系数垂向变化的含水层中的流量势定义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对于承压含水层可写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对于潜水含水层可写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式中:φg为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H为水头值,从隔水层底板算起;M为承压含水层厚度;h为潜水面高度(从含水层底板起算),即潜水含水层厚度。
由莱布尼兹微分法则(对于无压流动引入Dupuit假定)对(3-2-20)式求导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由此可见,对层状非均质含水层引入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后,可以得到与均质含水层同样的单宽流量q的微分形式(3-2-17)式。
将吉林斯基势函数用于层状非均质含水层,则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其中,M=M1+M2+…+Mn,而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同理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式中:Ki为第i层的渗透系数;Mi为第i层的含水层厚度;zi为第i层含水层中点的高程,即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根据(3-2-22)式,先求出1、2断面的Гиринский基势函数φg1和φg2,然后,利用流量公式(3-2-18)式求得流量。
(2)算例
有一水平层状含水层(图3-2-5)。已知:K1=3m/d,M1=6m;K2=5m/d,M2=2m;K3=7m/d,M3=4m;断面1的水头值H1=13m;断面2的水头值H2=4m。1、2断面之间的距离l=600m,求含水层的单宽流量及水头线。
图3-2-5 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法算例图
解一:求单宽流量。
根据Гиринский势函数定义,断面1的势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其中,z1=3m,z2=7m,z3=10m,则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而断面2的势为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则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解二:求任意断面的水头值。
首先,确定承压转向无压的断面位置。此断面的水头值Hr=M1+M2+M3=12m。接着求出Hr=12m处的断面距离的r值为多少?
因为Hr已知,所以断面r处的φgr可求得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则
地下水动力学(第五版)
由于0~112m处属于承压段,则水头线为直线。112~600m范围内为无压段,该段的水头线可以这样确定:在此范围内,任设几个未知断面的水头值(可取在分层界面上),它的大小介于12~4m之间,然后按上述方法求出相应断面的距离,将这些求得的值点在坐标纸上,把得到的点连接起来,即为无压段的水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