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为什么对《广陵散》情有独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22 04:3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6:07
嵇康是晋朝末年的风流名士,竹林七贤之一。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那时的士子,或是耽迷于神仙之术,如葛洪之著《抱朴子》;或是海阔天空,雅尚玄远,如王夷甫之“妙于谈玄”;或是酣饮无度,如阮籍辈,酣饮为常,大醉六十日(《晋书·阮籍传》)。一言以蔽之,皆为躲避“朝为卿相客,暮为阶下囚”的险恶政局而已。尽管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仍很难摆脱*的牢笼,甚至断送了性命,嵇康就是很典型的一个。
《晋书·嵇康传》说他博览群书,无所不通,好老、庄之学。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俨然一副超然物外的高标神韵。他也热衷于神仙之术,有一次到山中采药,遇见了神仙王烈,在石室中发现一卷素书,王烈呼他前去取书,书遂不见。王烈慨然叹道:“叔夜(嵇康的字)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言外之意,嵇康虽然钟情于仙术,却没有做神仙的命!此话隐隐透出这位名士不得善终的人生归宿。
嵇康在生命将终之际,为什么没有留下别的话,单单奏了一曲《广陵散》呢?他感慨的那句话又有何种含义呢?《广陵散》究竟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呢?其实早在嵇康自知必死时,便嘱咐他的儿子嵇喜:为父死后,你一定要听山涛的话,他会好好照顾你的!前面不是说嵇康已经和山涛绝交了吗?为什么还要把儿子托付给他?这又是今人难以理解的魏晋人心思。仔细想想也能想通:人谁不爱自己的后代?为了让儿子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没有比托孤给山涛更合适的选择了!嵇康内心深处,其实并不希望儿子重走自己与时为仇的老路!了却了这桩心愿,嵇康唯一遗憾的是他死之后,《广陵散》会随之失传。当世人都知道他的绝活儿是精于《广陵散》,而且当时只有他一人会弹此曲。当年袁准袁孝尼多次哀求,希望能跟从他学习此曲,他都没答应,如今一切都来不及了!也正因为心存此憾,他才决定在掉脑袋之前,再认认真真地弹奏一遍,他多么希望这曲《广陵散》能够飞上天空,永远回荡,永不消失!《广陵散》究竟是首什么样的曲子,值得他如此挂怀呢?此曲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据蔡邕《琴操》记载,此曲在汉末,已经深为士子所爱,应璩在《与刘孔才书》中就提到:“听广陵之清散。”琴曲的内容是歌颂战国时铸剑工师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此曲在嵇康死后就失传了,直到明代,人们才从宫廷秘藏的《神奇秘谱》中发现了它。全曲共分开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大部分。正声之前,表达的是对聂政无辜丧父的同情;正声之后,则着力表现聂政不畏*的复仇意志。正声是乐曲的主体,表达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以致誓死复仇的感情发展。全曲融哀、苦、怨、愤、怒、烈为一,含杀伐之气,表现了被压迫者反抗暴君的无畏精神,起伏跌宕,催人泪下。它既达到了宣泄感情的最高境界,又涵盖了琴曲演奏的最高技巧,故而嵇康对它爱如至宝。
嵇康对此曲情有独钟,一方面他本身就是个极有造诣的音乐大师,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琴曲。他写的《声无哀乐论》,也是音乐史上著名的理论著作。另一方面,该曲的内容和旋律对嵇康内心的冲击力十分强大,嵇康生活在一个黑暗无比的时代,他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与琴曲中所表现的舍命复仇精神,无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弹奏此曲,仿佛他自己已经成了聂政;那锐利的剑锋,仿佛已经刺穿了黑暗阴沉的夜空!“《广陵散》于今绝矣”的临终慨叹,又仿佛在诉说着他无尽的哀怨和不甘的绝望:他多么希望这世界上更多一些聂政式的猛士,又多么不希望黑暗和阴霾长久地覆盖在人们的头上!今天我们虽然很难再听到嵇康曾经弹奏过的原汁原味的《广陵散》,但他那颗拼命想要争取自由、对自由充满祈求的心,却依旧带着砰然的声响,在我们眼前鲜活地跳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2 07:25
一 见面就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