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过年的情景,写几句话,用“春联”、“压岁钱”、“焰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14 23:3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4 05:24
每年腊月时节,年景时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红彤彤的春联和灯火共相映,来往的亲戚朋友拱手祝福,儿童们更是新装满身,笑逐颜开,排着队争先给老辈儿们鞠躬祝福,并幸运地得到盼望已久的压岁钱,仔细装到口袋里,这种情景从大年初一延续到正月十五,接下来是过年的压轴节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烟花又称烟火、焰火,在中国发明较早,主要用于军事上、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球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则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後武林旧事》记有宋孝宗观海潮放烟火的情景说:“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诣德寿宫,共请两殿往浙江观潮……管军命於江面分布五阵,乘骑弄旗,标*舞刀,如履平地。点放五色烟炮满江、及烟收、炮息,则诸船尽藏,不见一只。”宋理宗(公元1225年至1264年)时,周密在《齐东野语》中也记载了当时皇宫观看烟花的故事。到元、明年间,许多诗人、文学家都有有关鞭爆烟花这方面的记述。自清代以来鞭爆烟花使用普遍。
烟花的颜色是由于不同金属灼烧,发生焰色反应颜色不同造成的。烟花是利用各种金属粉末在高热中燃烧而构成各种夺目的色彩的。使用不同金属就能产生不同效果,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