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产阶级大众理论的条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6:5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2:11
一、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理论相关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在中产阶级理论中凸显的淋漓尽致。在他看来,“中庸适度”是为政者决不应该忽略的至理,必须尽可能保证邦国各党派、各阶级阶层的*平衡。他的“中庸适度”又称“中庸之道”,“中庸适度”即:让中产阶级――这个富人和穷人的“仲裁者”执政。亚里士多德对“中庸适度”的推崇是要实现城邦政体的稳定。
1.最稳定、最能长治久安的政体是以中产阶级执政为基础的共和政体
亚里士多德指出阶级关系上的极贫与极富,*制度上的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等部不符合中道原则。富人掌权建立寡头政体压迫平民,平民掌权建立平民政体压制富人,二者都会使社会丧失平衡。然而中产阶级被他视为中庸的化身,顺从理性,具有美德,不走极端,即不像富人那样奢侈、发号施令、引起穷人凯觑,也不像穷人那样懒散无赖、自甘暴弃、希图他人的财物。因此要缓和对立,必须依靠以中产阶级为基础组成的政体。他提出“最优良的*共同体应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中产阶层庞大的城邦,就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治理。唯有中产阶级最适合充当穷者和富者之间的仲裁者,中产阶级执政的政体也会更加稳定。共和政体吸取了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某些因素混合而成的中间体系,“一个混合得良好的共和政体看来应该是具备平民和寡头因素的,又好像是两者都不具备。”“共和政体中的各个因素倘使混合得愈好愈平衡,这个政体就会存在得愈久。”因而,他得出结论,最稳定、最能长治久安的政体是以中产阶级执政为基础的共和政体。
2.以为数较多的中产阶级缓冲政体变化,避免有由过分的*差距引起的*和变革
亚里士多德认为过分的*悬殊是**和政体变革的重要原因,反对过分的*悬殊,让公民部过上小康的生活,避免大贫大富,以实现*稳定。过分的*悬殊将导致**和政体变革。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是引起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而如果有为数较多的中产阶级为之缓冲,则容易避免*与变革,因为“如果两方部明知各自的力量不足抗衡,较弱的一方就必然放手而不敢贸然与较强的一方争胜”。他从整体稳定性出发,指出“最好的*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凡是城邦内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其他两部分而有余,或至少要比任何其他单独一个部分为强大”。l 4l一个城邦之内要实现政体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在城邦中“维持其政体的部分要强于反对这一政体的部分”。富人和穷人之间是尖锐对立的,富人和穷人是不会联合起来反对中产阶级的。要使城邦中维持政体的部分强于反对这一政体的部分便是最有效的办法,这种方法就是将唯有中产阶级――“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阶层即中产阶级的利益纳入城邦的法制之中,这样才能兼顾到城邦中各种利益的平衡,从而保证城邦的正义。
二、亚里士多德中产阶级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参照亚氏中产阶级理论,壮大中等收入者队伍,不失时机建立起“橄榄型”社会
中国社会中的中等收入群体从本质上和亚里士多德所描绘的奴隶主阶层的中等收入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的中等收入者,绝大多数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比弱势阶层更加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亚氏的中产阶级理论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有着很重要的启迪作用。
从中国*发展的角度看,“中产阶级将承担矫正社会*和两极分化、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推进民主*的使命”。因而,我们要参考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理论,不失时机建立起“橄榄型”社会。正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这为“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了路径:通过更多财产权的分配,形成中产阶层占据多数的“橄榄型”结构,进而达致文明而稳定的现代社会形态构成。从中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来看,将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理论运用到当前社会的实践中,建立起“橄榄形”社会,使占据绝大部分中国人的中产阶级群体能够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从而能够为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发挥充分的作用。
2.缩小*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稳定
亚里士多德就说过“中产阶级不发达是*不稳定的根源,当中产阶级弱小无力并且组织很差时,国家就会*为穷人和富人,由于二者是天然的敌人,在*上往往互相排斥,很难妥协,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而如果中产阶级强大,足以抗衡富人群体和穷人群体而有余,或至少要比其他单独一个群体强大,那么中产阶级就会在国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如果中产阶级成为社会主体,那么位于社会上层的富裕阶层和位于社会下层的贫困阶层的比重都会变得很小。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差距逐渐被拉大,最主要的是贫困人口的数目长期占据着比重较大的位置。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长治久安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只有缩小了*差距,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够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