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al Design 是一个怎样的设计风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6:32
我来回答
共4 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5-12 11:28
简要教程
这是一款非常简单的Material Design风格手机App菜单特效。该特效使用CSS3和少量的jQuery代码来完成。在用户点击汉堡包菜单按钮之后,按钮会变形放大到整个手机APP屏幕,同时菜单选项会从屏幕下方滑动上来,效果非常酷。
制作方法 HTML结构 该APP菜单的HTML结构使用嵌套
的HTML结构。导航菜单使用
元素来制作。p.nav-toggle是用于制作圆形的扩展动画,p.icon是汉堡包图标。
<div class="phone">
<div class="screen">
<nav class="nav">
<ul>
<li><a href="#">搜 索</a></li>
<li><a href="#">主 页</a></li>
<li><a href="#">HTML5学习</a></li>
<li><a href="#">CSS3学习</a></li>
<li><a href="#">联系我们</a></li>
</ul>
</nav>
<div class="nav-toggle">
<div class="icon"></div>
</div>
<div class="lower-screen">
<div class="card">
<h2>Material cards</h2>
<p>...</p>
</div>
<div class="card">
<h2>..</h2>
<p>...</p>
</p>
</div>
</div>
</div>
</div>
CSS样式 在这个APP节目设计中,手机的界面采用固定的宽度和高度,并设置为固定定位。手机的屏幕也设置了固定的宽度和高度,并设置为相对定位。
.phone {
position: fixed;
top: 50%;
left: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ms-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width: 280px;
height: 580px;
border-radius: 40px;
background-color: white;
}
.phone .screen {
width: 260px;
height: 450px;
background-color: #ECEBE9;
display: block;
margin: 65px auto;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border-radius: 2px;
border: 4px solid #262626;
} 汉堡包图标的包裹元素设置为一个半径30像素的圆形。它的:before伪元素设置为和它同样的大小,后面会使用这个伪元素来制作圆形扩展的动画效果。
.nav-toggle {
width: 60px;
height: 60px;
z-index: 2;
border-radius: 50%;
margin: 10px;
position: absolute;
cursor: pointer;
box-shadow: 0 3px 0 rgba(0, 0, 0, 0.2);
-webkit-transition-duration: 0.66s;
transition-duration: 0.66s;
-webkit-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swing;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swing;
}
.nav-toggle:before {
width: 60px;
height: 60px;
border-radius: 50%;
background-color: #4A75E6;
content: "";
position: absolute;
top: 50%;
left: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ms-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X(-50%) translateY(-50%);
-webkit-transition-duration: 0.66s;
transition-duration: 0.66s;
-webkit-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swing;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swing;
} 在用户点击了汉堡包图标之后,特效中使用jQuery代码来为body元素切换class,当body元素被添加了.nav-openclass之后,.nav-toggle:before伪元素开始动画,圆形开始扩展。
body.nav-open .nav-toggle:before {
width: 1200px;
height: 1200px;
background-color: rgba(74, 117, 230, 0.95);
} 整个效果的CSS代码十分简单,具体请参考下载文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8:36
“Material”中文译为“材料”,它代表着物质的组成成分,如果放在手机系统设计中,这个词会让人很容易的联想到手机系统的界面风格设 计,比如拟物和扁平风格。不过此次谷歌的Material design并不是一种系统界面设计风格,Material design其实是单纯一种设计语言,它包含了系统界面风格、交互、UI等,此外对于谷歌来说,Material design还有着非常伟大的使命,那就是打造一个横跨所有设备的统一的设计语言,像是手机、桌面端、可穿戴设备等今天就请大家跟随这小编的脚步,来看看 这次谷歌全新设计理念Material design。
系统界面风格
“鲜明、形象、深思熟虑”,Material design此次的界面风格设计用这几个词语来形容是再合适不过了。Material design为安卓提供了新的视觉语言,在基本元素的处理上,借鉴了传统的印刷设计、字体版式、网格系统、空间、比例、配色、图像使用。在这些设计基础上 下功夫,从而能够构建出视觉层级、视觉意义以及视觉聚焦。精心选择色彩、图像、选择合乎比例的字体、留白,力求构建出鲜明、形象的用户界面,使得新的系统 界面是如此的漂亮。
而在色彩的选择上Material design的原则是“大胆、图形化、有意义”。在Material Design中,UI配色提倡一种主色,一种互补色。在区域较大部分的色彩采用主色的500色调,区域较小的部分例如状态栏采用深一点的色调。如此巧妙的 色彩搭配使得应用看起来非常的大胆、充满色彩感,凸显内容。
Material design对于界面的排版非常的重视。众所周知,好的排版会让界面看起来非常的清爽,不会有杂乱无章的感觉,而要将排版做好,“基线”绝对是必不可少的 一样东西。谷歌官方文档《Material Design排版边距》中就有提到基线的摆放位置,由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Material Design将第一基线放在距离边界16dp的地方,与文本项对齐的第二基线被摆放到距离左边界72dp的地方,这种对齐规则让界面看起来清爽、具有印刷 设计的阅读节奏感。让用户得以快速阅读信息,比较符合格式塔原则。
整体来说,Material design为安卓带来一次改革,系统的界面风格和布局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安卓系统自身的风格也渐渐显露雏形。终于不会在有人说安卓原生系统难看了。
令人愉悦的交互设计
Material design的交互设计上采用的是响应式交互,这样的交互设计能把一个应用从简单展现用户所请求的信息,提升至能与用户产生更强烈、更具体化交互的工具。接下来我们选择几个简单的动态图,来看下Material design独特的交互设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9:54
Material Design,是由谷歌开发的一套设计标准,在这个文档中,它有无数独特而有趣的特性,但也许是最明显的是它提出了平面像素的Z轴概念。事实上,它在扁平化设计上面增加了一些拟物化,创造了一种一群二维平面飞机浮动在对方指定的海拔印象。
也就是说,Material Design是基于扁平化设计而来的。
希望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11:28
从苹果发布 iphone 那年开始,设计界就开始发明适合触摸时代的新材料,我们姑且称之为“数字纸”。顾名思义,它和印刷时代的纸张既有相似又有区别。
回顾历史,这里面有数条线索。
其一是手机系统。除了 iOS,早期还有WebOS。后者将程序视为卡片,将程序的多任务界面表述为扑克式的横向排列和抽拉。
另外一条线索是 app,Reeder, Flipboard, Paper for *, Medium 等等,延续至今。
容易被人们遗忘和忽略的一条线索是,在 iPad 出现之后,平板杂志的出现为纸媒向数字媒体的转化提供了短时的兴奋剂,并为后来移动 UI 的发展提供了前期技术储备。
我那会刚从某本杂志离职,在论坛上和人争论还未面世的 ipad,并宣告2010年将是数字杂志的出版元年。可以想象那时的集体气氛,在 iPad 面世之后,整个世界的杂志界如何陷入一种对于未来的谵妄狂想。
我个人的兴奋点在于,触摸杂志的UI将会发生何种有趣的变化。
我记得最早期的优秀杂志是《Popular Science》和《Wired》,前者将文本和图片置于不同图层,因此可以做相互运动。后者将纸张视为火车车厢一样连接和运动的纸的条幅,并以x 轴和 y 轴的不同方向来结构专题。页面依然是固定大小,也即卡片式的——当时国外的科技圈为了解释界面上的新变化,征引了用户界面先驱Jef Raskin 所定义的两种超文本模型:卷轴模式和卡片模式,并适用于不同手势。前者适合滚动(Scroll),后者适合滑动(Swape)。
后期的杂志我没太关注,但我还记得戈尔所做的那本环保杂志,Paper for * 如何深受其影响,以大小卡片来解决版块和文章的结构关系。
回头看来,由印刷时代的经典媒介形式来推动移动UI的发展是颇富象征意义的。这里面承上启下的界碑是 Reeder,它是互联网时代的杂志:订阅、聚合、推送和时间线。
这是4年前(2010年)我所发的微博:
我建议所有做ipad杂志的都学习Reeder的纸张隐喻,质地和动画idea……我所谓纸张隐喻,是指内容切换如何利用纸张的物理特性,翻页早就过时了,应该在叠加、覆盖、抽拉、翻转这些纸与纸的关系中寻找适合触摸时代的设计语言。我能找到一堆国外案例,和他们相比,国内的微博客户端、周末画报、南方周末简直毫无设计思想。
这是两年前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iOS 系统的拟物化设计存在哪些问题?为什么有一些人会批评?)的一段话:
问题是虚拟界面的设计所面对的原生材料是什么?它存在吗?更为本质的设计可能不在于外观,而在于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逻辑形式,或者说交互。暂以一例说明,Reeder式纸张隐喻的巧妙在于,不是模拟纸张的样式和材质,而是模拟纸张的叠加、覆盖、抽拉等空间关系,如此,纸张的裂口和阴影是必要的拟物设计,它产生的虚拟逻辑更有效果地区别和组织信息。这些结合着信息形式的拟物深刻的影响了后来者,比如Safari。
我们看到,Snow Leopard里的 Safari如何借鉴使用了纸张的叠加关系, 并在 Jony Ive 的推动下在 iOS7上遍地开花。
前段日子,被 LG 收购的 WebOS 团队将他们秘密研制的新系统 Mochi 开源,我们因此看到,Reeder 的纸张隐喻如何在纸张的裂口和抽拉关系上继续启发着操作系统。(早期 Reeder 设计找不到图,可以借用 Mochi 的图来理解纸张的裂口)
而他们又是如何继承卡片式设计并结合纸张的物理性质(折角),在多任务交互上再次演进。
Recorded for GeekPark: webOS Eel Dem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3MDczMTIw
二、
Google Design 的名字叫做Material。Damn it!竟然就叫做“材料”,就好比说,不知道给姑娘起什么昵称的时候就叫她为“女人”。
因为“数字纸”是一种不知道叫做什么材料的纸。
我们设想一种材料,它可以承载信息,信息的更换可用同一材料的更换来实现。让我们测试石板、碑材、竹简、印章、动物皮、布帛……最后发现,如果从简洁的角度考察,纸张是最优秀的载体。因为它足够薄,薄到似乎只有信息本身。而裁剪成固定尺寸并相互叠加又是最经济有效的信息存储结构。
但是纸张要通过怎样的形式转化到虚拟世界中呢?
我在 iOS 7发布那会儿曾经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假设有一个量子国,量子国使用的信息媒介是“量子纸”(Material 之前曝光的名字竟然就叫做"Quantum Paper",Damn it!)。因为量子的特性,字迹,以及量子国所有事物并不稳定,在他们的视觉记忆中,所谓事物是雪花般的干扰颗粒中的汇聚的松散形体。那么量子国手机的UI设计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想该国的设计师可能会这样设计:点击导航栏上的量子按钮,按钮一下子散开成无数颗粒然后再汇聚成新的页面。而如何表达菜单栏与页面之间的上下空间关系呢?也可能是在叠加面上,导航栏和页面不断地在对方的干扰下扭曲和挥发。
借用这样的思考方式,iOS6所模拟的一定类似于蒸汽朋克之类的架空科技世界。前工业时代的木头、工业时代的钢铁玻璃和后工业时代的电子屏幕混杂在一起。电影中的画面是:推开木质的赌场大门,绅士们雪茄烟雾缭绕,围着圆拱形隆起带有操作按钮的桌边,打一场电子屏幕的虚拟牌戏……
在我们所处的宏观三维时空里,纸张构成了薄与叠加层级的原型隐喻。让导航栏和页面在形式上属于同一材料:纸张,并借用阴影——我们时空的特征来表达层级关系,这本应该是最简洁有效的方式。问题是,iOS7并没有在导航栏上使用阴影效果,而是采取了我们惯常称之为毛玻璃的形式。
其实可以理解成,苹果发明了一种新的“数字纸”:“透明纸”。准确的说:“浅景深纸”。为了强调界面的空间深度,苹果用景深和视差来表达图层之间的距离感。相对远的距离就无所谓阴影。
苹果导航栏与程序页面的逻辑距离既是近的,又是远的,因为它看似属于程序内部,又可以视为临时层,和控制中心和通知中心属于同一层级。所以可以不用有阴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一部分)
除了导航栏上微弱的浅景深效果,苹果还在在导航栏底边用细线来修饰,这实现了阴影的目的:区隔。页面不滚动的时候你大概会觉得它只是同一页面内的分割线,但当页面向上滚动,这条线就类似于阴影,区分了上下层。
这种手法依然来自于 Reeder,早期 Reeder 里的分割线既分割了同一页面,又能在页面滚动的时候变成纸张的裂口,而下层内容可以从裂口中穿过——有趣的魔法纸。大概苹果觉得裂口和阴影太拟物了,在 iOS7只保留了分割线。
而透明标题栏的设计应该也是来自 Reeder的标题纸条,但纸条的样式被苹果改造成无边框设计,更加扁平,并同属于半透明图层。
只是在返回手势所切换的上下页面之间,苹果仍保留了页面阴影,因为它们足够的“近”,同属于程序内部。
(补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纹理、质感、色调、叠加、阴影、折叠……在纸张的诸多物理特性中,保留哪些去除哪些,各家有各家的选择,但普遍去除了纹理、质感——来自纸张的视觉表征(苹果只在备忘录、提醒事项等程序上保留了这些),而代之以空间关系。同时在减法的基础上再做加法,利用设计的创造力,重新结构和赋予纸张更多的的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