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债务危机的原因,评价债务危机的标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6:5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9:48
资本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
现实中一个有趣的观察是,从80年代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到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尽管每次危机发生的原因都不尽相同,但我们看到每次危机都伴随着大量的资本逆转,而且逆转数量一次比一次大。这些资本流动变化无常,常常是资本在一段时间大量流入后突然大量流出,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这种外部的失衡不仅会引致相应的货币危机,而且会带来内部的不平衡,导致经济严重衰退。我们可能无法预测下一次产生相似危机的原因,但我们能预计到下一次危机时会出现资本突然的大量流出和流入的现象。在这些危机爆发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资本控制的措施在一些国家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另一些国家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另外,其它一些国家在危机过程中没有采取资本控制却顺利地渡过了危机。因此,在外部不平衡时,是不是需要使用资本控制以稳定经济从现象上看令人困惑不解。根据1996年至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实行控制的成员国数的统计,大多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对资本账户实行了控制。这与目前提倡经济全球化、资本自由流动、放松资本控制的观点正好相反。本论文旨在从以上观察到的现象出发,探讨资本控制的理论,分析实践中实施资本控制的不同案例,并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的资本控制。
本论文中的资本控制是指对资本流入或流出的控制。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广义的角度看,它是指运用相应的宏观*,比如货币*或财政*或汇率*,来影响资本的流出和流入,消除因资本的流出或流入造成的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二是从狭义的角度看,资本控制就是对国际资本交易进行*界的控制或征收相应的税金或实行补贴。本论文主要以研究狭义的资本控制为主。与经常账户的管理不同,对资本的控制一般反映在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管理中。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是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组成,反映的主要是金融市场的情况。而经常账户主要是由商品和服务的贸易组成,主要反映的是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市场情况。金融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的不同使得资本和金融账户的管理与经常账户的管理会有很大的不同。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资本是控制还是不控制至今仍然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早期对资本控制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国际收支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中,专门就资本控制讨论的人较少。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的绝对顺差以增加国家财富,他们的一个*主张就是控制资本的外流。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的相对顺差,但主张不控制资本的外流。休谟、李嘉图认为国际收支能通过资本的自由流动自动地调节,他们的理论隐含着不需要对资本的流出和流入实行控制。马克思的理论表明,*和货币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内生的。危机前资本的流出只是危机的现象,无论是对资本的流动采取控制或不控制都不能解决*和货币危机的爆发。列宁指出,来自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入能从某种程度上促进资本输入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列宁主张*资本主义国家资本流入消极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作用。凯恩斯特别强调使用利率和汇率*来影响资本的流动以恢复内部和外部的不平衡。俄林的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的流动会引起各部门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因此,影响资本的流动,比如对资本实行控制,就会影响各部门间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勒纳认为在金本位制下,资本外流的原因是贸易的逆差。只有满足勒纳条件,货币的贬值才能引起贸易顺差从而增加资本的流入。马柯洛普指出,要想影响资本的流动,必须分清贸易差额和资本的流动谁是因,谁是果。缪尔达尔认为,尽管对贸易和国际收支的数量控制有其不合理性与不理想性,但是它能够使一国的国际收支得以避免危机。在米德看来,消除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最好*是资本流出国和流入国之间进行合作来解决问题,次好的*是应用外汇管制的方法,万不得已,才采取牺牲国内经济的方法来恢复外部的平衡。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引申出不可能的三角理论,即资本完全的自由流动、稳定的汇率和自主的货币*三者只能取二。如果一个国家想要达到汇率稳定和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目标,那只有采取资本控制的*。
现代的资本控制理论认为,如果经济中存在着扭曲,而且这些扭曲无法消除,那么引入另一扭曲可以使经济达到次优的水平。因此,在市场存在着扭曲的情况下,资本控制可以用来消除扭曲,用来影响宏观经济变量,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特别是针对自我实现的投机攻击时,资本控制的角色是重要的。一方面,有效的资本控制可以使对目前制度进行自我实现的投机攻击成为不可能或者阻止由于私人部门自发的预期而导致现行制度的崩溃;另一方面,资本控制可以作为短期手段为*争取时间改善基本面,重建信誉。从税收的角度看,资本控制维护了*征收通货膨胀税和对本国金融活动、金融收入和金融财富的课税的能力,从而使*在改革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财政收入。另外,如果假定经济中存在着多重均衡,那么资本控制的作用在于改变均衡的初始条件,使得经济向更好的均衡移动。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的国家,在未具备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下,为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改革的持续进行,为防止资本流动对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产生的负面影响,实施资本控制是必要的。
理论上,检验资本控制有效性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投资回报率来检验资本控制的有效性,第二种方法是利用通过检验投资率和储蓄率之间的相关性,来分析资本流动性的大小从而判断资本控制有效性。第二种方法的检验需要结合其它信息,才能通过投资率和储蓄率的角度分析资本控制的有效性。
从一些国家实行资本控制和不实行资本控制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运用资本控制的同时,较好地配合使用了其它适当的*如货币*或财政*或汇率制度,并对内加强了相应的改革如完善国内金融体系的国家,他们在运用资本控制时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智利,马来西亚)。而没有相应采取其它适当的*和改革措施来配合资本控制的国家实行资本控制的效果很差(如泰国和俄罗斯)。因此,资本控制只是一个国家保持内部和外部平衡的一项*措施,具体到实践中,是否采取资本控制必须考虑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如相应的宏观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实施其它*措施的可能性(能否实行独立的货币*或采取何种汇率制度等等)。
从1982年到现在,中国资本的流出和流入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净资本流入主要表现在直接投资净值中,而净资本流出表现在证券投资净值和其它投资净值中。直接投资的净流入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证券投资和其它投资的净流出的增加。尽管中国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下的可兑换,但中国对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控制仍很严,这些控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禁止中国企业直接向外举债和把人民币兑换成外汇进行对外投资,二是禁止外币投向中国本币证券市场。
对中国资本外逃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赤字和资本控制的放松与资本的外逃正相关,并且显著。这表明一方面中国的资本外逃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资本控制的放松会导致中国资本外逃数量的增加。对中国资本控制有效性的分析表明,在样本区间内,结合中国真实利率与美国真实利率的利差水平,可以看出中国短期资本流动性不强,而长期资本的流动性较强。这表明,中国短期内资本控制的有效性较强,长期资本控制有效性较弱。一个二阶段的资本控制模型表明,资本控制会影响代表性消费者跨期的消费,持有货币的数量,购买国内债券和国外债券的数量。
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我国还应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资本控制。同时,我们要看到,资本控制的有效性是有条件的,是有限的。长期资本控制的有效性往往小于短期内资本控制的有效性。要使资本控制有效,不仅需要将目前行政性,数量性的资本控制向基于市场方式的资本控制转变,为未来向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自由化逐步过渡创造条件,而且需要配合其他*和相应的改革,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实现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平衡。
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资本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集中讨论资本控制的理论。第二部分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归纳,总结,分析了资本控制的理论,第四章还讨论了资本控制的有效性问题,分析了检验资本控制有效性的方法。第三部分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实行资本控制的案例。第四部分在以前几部分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中国资本流动的情况,中国资本控制发展和现状,中国的资本外逃,中国资本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有关未来中国资本控制的*建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30 19:48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债权国(贷款国家)与债务国(借款国家)的债权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因难或其他原因的影响不能按期如数地偿还债务本息,致使债权国债务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如期了结,并影响债权国与债务国各自正常的经济活动及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
1982—1983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债务危机
近40个发展中国家要求重新安排债务
发生危机的国家数目超过1972-1981年的总和
国际债务危机的特点
债务规模巨大
据IMF统计,从1973年到1982年,非产油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从1031亿美元增加到8420亿美元
负债率从115.4%增加到120%,偿债率从15.9%增加到19%。
卷入危机国家之多,涉及面之广历史罕见
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国家外汇储备剧减
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
经常项目从1980年顺差226亿美元转变为1981年的逆差563亿美元,1982年逆差增加到996亿美元
债务的地区和国家高度集中
债务大部分集中在拉美和非洲
1982年拉美国家的外债总额达3313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的39%
非洲的外债总额为1226亿美元,约占发展中国家债务总额的15%。
债务结构对债务人不利
据1983年和1984年IMF《世界经济展望》的统计数字,债务国的长期贷款占80%以上,而且主要是国际商业性贷款,容易出现偿债高峰。
国际债务危机的成因
70年代初以来借款规模越来越大,累积的数量很大,债务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债务国的不适当的国内*,借入资金的生产率低,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差
遇到了不正常的外部条件,即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高利率等
解决国际债务危机的措施和方案
债务重新安排
回购债务(Buyback)。回购债务是允许一些国家按一定折扣以现金购回其债务。
债务转换(Debt Swaps)。
债务一股权转换(Debt—Equity Swaps)。
债务—出口转换(Debt for Export Swaps)。
债务—自然环境转换(Debt for Nature Swaps)。
债务交换(Debt Exchanges)。采取这种方式重新安排债务,涉及到以现存债务工具交换或以本币或外币计值的新债务工具。新旧债权的条件完全不同,
重新选币定值(Currency Redenomination)。这是指规定允许银行可选择利用其本币或欧洲货币单位对现存贷款重新定值。
转贷和再贷款(On-lending和Relending)。
贷款转换和出售(Loan Swaps 和 Sales)。折扣率在10%到90%之间。
债权国*解决债务危机的方案
贝克计划。美国前财长贝克于1985年1O月在韩国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上正式提出的一个方案。
密特朗方案。这是法国总统密特朗于1988年6月在多伦多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上和同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方案。
日本大藏省方案。这是1988年夏季日本*大藏相宫泽提出的一个方案。
布雷迪方案。这是美国前财长 N.F.布雷迪于1989年3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经济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减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