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5 18: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33
司马迁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和历史学家,他笔下的《史记》的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他对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就是这样一部《史记》,在它的记载的很多历史事实却有很多矛盾与不实之处,这似乎与它的历史地位不相匹配,那么,这些矛盾到底是司马迁自己的失误还是掩盖了事实的*呢?
我们可以举其中一例,来具体分析,在《史记》当中,有关子婴的身世之谜在司马迁的笔下是这样解释的:“赵高立二世之兄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子婴算是胡亥的侄子了,但是在有些的史书当中,子婴却是胡亥的哥哥,还有的则写道子婴成了秦始皇的弟弟,所以每一个史书都有每一个史书的写法,但是在后人眼里,所谓的史*载也不过是文人墨客受到*的牵累,所以他们自己的文章或者对历史的记载都不免有过失也不免受于当时*环境的压迫罢了。
所以司马迁不存在失误,更大可能是自己没有得到真正的消息。*环境的复杂,以及古人消息的闭塞,都导致了信息的不流通,所以这就让很多人不免有些误解,司马迁也是人,人孰能无过,我们更不要将他信奉成神仙一样的角色。
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史记》中,会出现重大错误的原因,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严重,只是文人的纰漏和疏忽罢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33
司马迁在写史记之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但是由于他不能行走,有的事情的*无从考证。出于当时的*原因,有些话题他也不能够如实记载。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34
其实当时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资料并不是那么多,他也仅仅是靠自己的记忆以及别人的口述来记载而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34
不通读史记,就会觉得这些是“失误,矛盾,错误”,其实这些正体现了司马迁撰史“阙者记阙,疑则传疑”的严谨态度,“存而不论”。这在《史记》“十表”的序论中讲得很清楚了。“十表”往往为读者忽视,其实是司马迁的心血之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35
司马迁辛苦写了那么久,应该不会犯这种基本上的错误的,至于是不是掩盖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