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5 15:2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4
缂丝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织绣品,它的工艺十分繁复,很难仿制,我们在鉴定缂丝时一般不需要考虑质料的真假和作伪问题,缂丝鉴定的主要问题是确定其年代、产地和作者,也就是说缂丝是什么时候做的、哪里做的和谁做的。
缂丝是一种集工艺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艺术品。在鉴定时,一般是从作品的技术和艺术两个角度来进行考察。一看纹样,纹样是鉴定年代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北宋的缂织品比较细密,纹样内容丰富,明代的装饰性很强,配色大胆、夸张,清代的细腻高雅。二看款式,在北宋,缂丝艺术水平以定州为最高,明代则以苏杭为最好,清代是苏州缂丝一枝独秀。一般来说,定州的缂丝具有北方服饰的特点,苏杭的缂丝具有江南水乡的风格。三看款识,缂丝作品上一般有缂工的落款,如宋代缂丝名家朱克柔、沈子蕃和吴熙等。不过缂丝出现织款是在明代才开始的。清代织款最多,但一般落款是苏州织造臣某某等。最后,在缂丝鉴定过程中时,还需要综合地考虑其他因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4
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即: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缂经,只显彩纬而不露经线等。由于彩纬充分覆盖于织物上部,织后不会因纬线收缩而影响画面花纹的效果。
缂丝的织造十分繁复,织造者不仅要经年累月耐得住寂寞,还要有一定的绘画艺术功底,否则很难胜任制作缂丝的重任。南宋的缂丝奇女朱克柔便是当时最为有名的缂丝创作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5
最早以缂丝名世的也当然是一位女性——南宋朱克柔,宋徽宗曾在她的织品《碧桃蝶雀图》上亲笔题诗:“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刻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
缂丝,正是女红中最为耗时、最为极致的一种。
缂丝“通经断纬”的织法还有不少品种,每个品种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本缂丝,质地厚重;铝缂丝,柔细轻软;明缂丝,雍容华贵,引箔缂丝,夹有纸箔;现在一般将质地厚重的称为本缂丝,细软一些的均称为宋缂丝。在缂丝中,“合花线”技术是中国独有的,比如织一朵牡丹花瓣,从大红到白之间,要逐步过渡,一般纺织是用过渡色块来逐级褪晕,而合花线技术可以做成渐变。它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绞捻在一起,仿佛绘画中调色。
因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历代人们把缂丝与黄金价值相等同,“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词一直延续到现在。古时也有“……如妇人一衣,终岁可就。”
缂丝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先秦时期,新疆一带已开始制作以羊毛为原材料的缂织品——缂毛。至少在隋唐时期,我国便开始制作缂丝了,敦煌石窟中的缂丝幡幢,图案多是几何纹样,设色华丽,可见当时缂织技术已趋成熟。
到了宋代,缂丝超越实用工艺品的范畴,转向了纯粹欣赏性的艺术化的创作,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达到令后世千年间也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北宋时期,随着院体画派的发展,缂丝开始采用国画来做底稿,合花线技术能*真地表现出笔意的浓淡,一下从纹样制作跃升为艺术欣赏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23:25
宋代缂丝上的章应是制缂丝之人用画中画案织制。与画有关是以他之图而利用可能制成才用些画面为图而做。与唐代盛形提花织技相连。画与丝能结合而共有材质而产生。并非年代更高。与年代服装上可鉴。并非看薹中之物,有后人敬献后尊送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