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入户家访的看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41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2
哪些学生需要家访,通过电话、微信交流还是登门家访,这个主动权应该交给教师。提升教师待遇是理所应当的,但不应含糊地与家访进行*,因为更多时候,家访是一种情感交流,不宜用“待遇”进行激励。
在通讯不发达时代,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当学生缺席课堂时间过长,当学生情绪状态不正常,或者遇到学生成绩短时间内大幅下滑……在老师认为有必要与家长进行联系时,便会进行家访。家访这种形式,也诞生了很多温暖的故事,比如老师帮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交学费,说服家长克服困难别让孩子辍学,动员师生为同学患病的父母捐款……这样的家访,才符合人们对家访的认知。
“有本事冲我来,别在家长会上吓唬我爸”虽是段子,但家长会的确很有局限性
而现在,家访的确变得越来越陌生了。除了通讯工具的发达之外,教学任务的繁重、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人际关系的疏离等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单独会面变成一种奢侈。老师的家访意愿,不再像以前那样强烈。家长对老师家访的接受程度,也大大降低——对于不少家长而言,老师登门往往带有“找麻烦”的意图,这也是家长网上发帖反对家访的潜在原因。
家长的“怕麻烦”心理可以理解,在大中城市的学校,家长会的开会频率相较以前大大增加,对不少家长而言,参加家长会都已经是令他们叫苦不迭的负担,何况还要专门抽出时间接待老师。作为一种集体沟通形式,家长会面向一个群体,往往只能起到通告的作用,并不能解决某个学生单独的问题。所以,在有必要的时候,家访这种传统的、美好的沟通做法,还是有必要进行的。但切忌把它做成一项面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否则就真的成了形式主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3
一、家访的含义
家庭访问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简称家访。主要是解决儿童、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便于进行,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家访,表面上是教师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成长、学习的琐事,实质上则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教师教育责任的延续,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另一种实践。
家访,这一传统形式,使学生成长的范围由原来彼此相对独立、封闭的家庭和学校,连通为家校一体的大范围,无形中将家长也纳入了其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固后方。
二、家长欢迎老师家访
新华社记者杨跃萍、陈瑜曾做过一个“教师家访”的调查。他们随机调查了50多名学生家长,有八成家长欢迎老师能走进家里。“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家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市民杨庆先说,学习好的同学期待老师家访,因为听到老师的表扬后,家长会在老师走后做顿好吃的,学习也会更有劲头了;学习不好的学生最担心的是考试后老师的家访,不过这个时候老师的家访并不是上门告状的,而是会跟父母交流帮助寻找成绩下降原因,对学生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11:23
“入户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最好方式之一。通过“入户家访”,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密切与家长的感情,而且还可以摸清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对学生的思想、性格及爱好等有着全面的了解。通过“入户家访”,还有利于我们教师因材施教,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早恋问题、正确上网问题、兴趣爱好问题、违法违纪问题等,都有可能通过我们教师的“入户家访”后迎刃而解。虽然已是互联网时代,家校沟通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家长会、家长学校等,但电话、网络等“电子家访”毕竟是“隔空交流”,家长会、家长学校也毕竟是“集体面谈”,这些沟通方式难以达到“入户家访”的“一对一”“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可以说,电话、微信、QQ、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家校沟通方式,是难以与“入户家访”相比拟的。可见,“入户家访”这一传统家校联系方式并未过时,且不可替代。“入户家访”并不是一种与教育无关的形式主义活动,它是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入户家访”,老师可以“近距离”“面对面”了解到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学生的家庭有些什么困难,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等;而家长则可以“一对一”“全方位”地了解到学校和老师是怎样教育学生的,校园里的学习环境是怎么样的。如此,家校沟通“亲近”了,家校合作也就“顺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