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爱国将领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8 13:29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北洋水师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光绪二十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后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刘步蟾(1852-1895[1-2] ) ,字子香,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州市)。1895年2月4日,日军鱼雷艇偷袭威海卫,以鱼雷击中定远左舷。清军将定远舰移至浅滩搁浅,当作炮台使用。2月9日,陆上之日军占领威海卫附近的清军炮台,以岸炮击伤定远。10日,管带刘步蟾下令炸毁定远号以免资敌。定远号沉没后刘步蟾亦自杀。
黄建勋(1852-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大战,日本海军以游击队四艘战舰攻击北洋水师阵脚的“扬威”、“超勇”二艘弱舰,“超勇”毕竟是舰龄十余年的老舰,终究敌不过日本游击队的四艘主力舰,激战中“超勇”舰中弹甚多,特别是一敌弹击穿舱内,引起大火,不久就右舷倾斜,难以行驶,最终被烈火焚没。黄建勋落水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不就而没,时年43岁。
林泰曾(1851—1894.11.16),字凯仕,祖父林霈霖,系林则徐胞弟孙子,故林泰曾称福建船政大臣、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为姑丈。1894年10月16日晚,北洋舰队自旅顺撤往威海,十七日凌晨,舰队在进入威海港时,“镇远”不慎擦伤,随采取紧急损管措施,但已不堪出海任战。林泰曾以战局方棘时损伤巨舰,极为忧愤自责,遂于十九日卯刻服毒,辰刻身亡,时年44岁。
林永升(1853-1894)字钟卿,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林永升立即“督励士卒,朝夕操练,讲求职守之术;以大义晓谕部下员弁、士兵,闻者咸为感动”。中、日黄海海军大战,从中午12时55分开始,“经远”舰被*出阵外,在号称“帝国精锐”的“吉野”舰等围攻下,中弹甚多,“船群甫离,火势陡发”。在紧要关头,林永升沉着指挥,“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激战中,林永升发现有艘日舰受伤,便下令“鼓轮追之,欲击使沉”。但“猝为日舰所环攻,船身碎裂”,林永升亦“中弹破脑而亡”。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得以跻身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