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3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2
道光在挑选储君的时候,一度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欣之间犹豫。奕欣天资聪颖,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熟读百家经典,诗文。不仅文学方面优异,奕欣的武功骑射也不在话下,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全能的皇子。
但奕詝和他比起来,各方面就要差一些了。不过道光前三个儿子接连早逝,奕詝当时是他最年长的儿子,而且他是孝全成皇后所生,道光认为其“长且贤”,所以一直摇摆不定。
为了考验两个儿子,道光帝也没少费心思,有一次他带众人去打猎,目的是想考验儿子们的骑射功夫。奕詝自然不是弟弟的对手,于是在老师杜受田的建议下,奕詝一箭不发,而是对道光说:“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还有一次道光病重,他召来两个儿子,提了一些问题,这次是想考验他们的文治水平。同样,奕詝也没有回答任何问题,而是一味痛哭流涕,表现出极其担心父亲病情的状态。
奕詝这一次次的“感情牌”,令道光深受感动,他认为大清需要一位“仁孝”的皇帝,于是最终决定,传位于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不过道光还是觉得有些对不起奕欣,便特意在遗诏中指明,除了传位给奕詝之外,还要册封奕欣为亲王。
咸丰和奕欣从小感情要好,这是因为咸丰生母孝全成皇后早逝,他是由静贵妃带大的,也就是奕欣的生母。静贵妃将他视如己出,他与奕欣年纪也相仿,从小一起长大,所以咸丰很是感谢养母,也很重视弟弟奕欣。
咸丰原本很器重奕欣,他一即位,就按照父亲道光帝的遗诏,封奕欣为恭亲王,授奕欣为十五善射大臣。又将原庆郡王府赐给奕欣为府邸,这里曾经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府邸。
之后,奕欣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奉命在军机处行走,打破了清朝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接着管理三库事务,补授宗人府右宗正,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咸丰尊养母静贵妃为康慈皇贵太妃,还恩准奕欣可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
看到这里,似乎感觉历史又在重演,以前雍正和他的十三弟怡亲王胤祥,好像也是这样感情深厚。但遗憾的是,咸丰和奕欣的兄友弟恭,并没能延续下去。后来不仅奕欣逐渐不受重用,在咸丰去世后,奕欣甚至还联合慈禧,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咸丰所定的顾命八大臣全都拿下了。
按理来说,以咸丰和奕欣原本的感情来说,当咸丰在确定顾命大臣的时候,理应第一个就写下奕欣的名字,然而最终名单中却没有他。那么这对好兄弟,为何后来会产生嫌隙,导致兄弟失和呢?
这就要提到,在两人生命中,都很重要的一个人物了,那就是康慈皇贵太妃。咸丰五年,有一天咸丰去向养母请安,当他走进寝殿的时候,皇贵太妃看到人影,误以为是亲儿子奕欣,便说道:“你怎么还没走,我该说的都说了,他这个人性情难辨,千万不要与他生了嫌隙。”咸丰一听,果然我这个养子,不如你的亲儿子,心里自然很不舒服。
不久,皇贵太妃病重,咸丰急着去探望,恰好路上遇到奕欣。奕欣对咸丰说,如今母亲病得厉害,她此生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要皇太后的封号,如果能够给她,相信对她的病情也有帮助。
咸丰由于急着去探病,就含糊其辞应和了一声,结果奕欣就以为他答应了,便开始着手去办这件事。就这样,皇太贵妃如愿得到皇太后的封号,几天后便去世了。咸丰一开始想着为养母冲喜,也就没怪罪奕欣擅作主张。可等到养母去世,咸丰便以“葬礼多有疏漏”为由,罢免了奕欣一切职务。
此时的咸丰,已经对奕欣越来越不信任了。后来英法联军入侵,咸丰急忙逃往承德避难,他想起自己还有奕欣这个弟弟,于是命他留在北京谈判。奕欣在此期间,收获了很多人心,就连西方人都对他好感大增。
奕欣在北京的势力逐渐扩大,而咸丰在承德时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肃顺等人深受咸丰信任,他们害怕奕欣将来会独揽大权,便趁机离间咸丰与奕欣的关系。不仅如此,他们还阻挠兄弟二人见面,导致兄弟俩的隔阂始终没能解开。
就这样,咸丰帝最终病逝于承德。在临终之前,他仍然在猜忌奕欣,所以在任命顾命大臣的时候,完全没有将其考虑在列。但他不知道,后来奕欣还是联合慈禧,自己将大权夺了回去。清朝也开始朝着,与咸丰心中希望完全背道而驰的方向发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3 05:12
因为他们之间受到了小人的挑拨离间,因此,导致兄弟失和,恰好证明了他们之间少了份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