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证据的认定原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07 21:4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7 23:10
人民*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观地审核证据,依据法律的规定,遵循法官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如果被告对原告出示的证据表示疑义的,*会结合其它的证据及审理情况,对该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进行审查后进行认定:
1、如果经*审查,该证据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的,则*会依法采信该证据,并依法认定被告的异议不成立。
2、如果经*审查,该证据不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的,则*会依法对该证据不予采信。
一、证据采信规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刑事诉讼中,有关提供证据,收集、调取证据,审查认定证据,以及其他涉及证据的各项规定,都体现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证据采信过程中,实事求是原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证据的来源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臆造出来的;第二,在证据采信过程中,必须坚持主观服从客观,防止主观随意性;第三,证据的采信必须经过示证、质证和控辩双方的询问才能采用。
2.唯一性的原则
全案的证据经过排列、组合之后,必须是排除了一切矛盾,而达到每一个证据的前后一致,证据与证据之间一致,全案证据同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果一致,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全案证据所得出的结论是本案惟一的结论。
3.疑案从无的原则
无论是从惩罚犯罪的目的出发,还是为了保障*,都要求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由于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证明,承认“可知论”并不等于每个案件都可以查得水落石出。疑案从无是无罪推定原则的一个派出规则,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对任何一个案件的认定必须依靠确实、充分的证据,如果不能提出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被告人的罪行,达不到证明标准,就必须转化为“无罪的判定”。实行疑案从无的证据采信规则的指导意义在于:第一,当证据与证据之间有矛盾不能排除时,应当采取疑案从无的原则,存疑不起诉。第二,当证据采信达不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仍然要以证据不足为由,不予定罪量刑。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应当就案件事实作真实、完整的陈述。当事人的陈述与此前陈述不一致的,人民*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并结合当事人的诉讼能力、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当事人故意作虚假陈述妨碍人民*审理的,人民*应当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