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8 19: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10:30
金庸写"反清复明"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祖先查嗣庭被*处死的。
当时金庸的祖先查嗣庭担任礼部侍郎,主要负责礼仪和选拔考试等工作。在一次乡试中,查嗣庭担任主考官一职,出题时他引用了《诗经》中的“维民所止”这句,谁料正是这一无意之举引起了当时的皇帝雍正的勃然大怒。
雍正皇帝认为“雍”“正”字去头才得“维”和“止”,维止二字便是要砍了自己的头,查嗣庭这是想要犯上作乱。于是雍正便立即下令命人降罪查嗣庭。
俗话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那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封建时代,帝王的喜好真的能决定一个家族的命运。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查嗣庭锒铛入狱,
俗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查氏一族也都因此事而受到牵连。
为官多年的查嗣庭自知已逃不过这场灾难,再加之*是大罪,为了保护自己的族人们,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在狱中自尽。查嗣庭死后,雍正帝愤怒万分,还曾下令将查嗣庭父子二人的尸体进行鞭笞,真可谓死也不能安生,他也并没有就此放过查氏一族。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雍正皇帝下令将查氏一族全部流放三千里,查嗣庭的兄弟查慎行也就是金庸的直系先祖因为受到牵连也被捕入狱,所幸经过一年后被无罪释放,这才为查家留下了一条血脉,也才有了后来的金庸大师。
无论*究竟如何,当年查氏一族几乎要被清朝统治者灭族是确有其事的。这灭族之仇,足以让查氏后人对清王朝的统治心怀不满了。而金庸身为查氏后人,在其作品中流露出“反清复明”的倾向自然也是不为过的。
扩展:金庸的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开篇就是说反清复明,写的是清初湖州庄廷珑写的《明书辑略》的文字案。
满人入关,南方的汉人极度不满,比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顾炎武有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被人熟知,他和黄宗羲一起把自己的头剃了个精光来表达决心反清。只有王夫之得以完发而亡。
这样的情况下清朝廷就搞*,想整死他们,也同时被人口诛笔伐。其中庄廷珑明史案就是其中最令人胆寒的,庄家因这一部书而家破人亡。史记中庄家全家十五口,十五岁以上的庄家人全部处斩。
由此,反清复明是《鹿鼎记》与《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发展的主基调。"反清复明"是陈近南的人生目标却是韦小宝的儿戏。但是陈近南死在了自己的主子手中,而韦小宝儿戏般的跟着陈近南反清复明却娶了十八个老婆、成为了青木堂总舵、皇帝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