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9 13:09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8-23 00:55
1、李广在世的时候,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在任陇西太守时,曾杀过已降的800名羌人之事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2、李广曾因兵败而丢了将军职,一天夜晚回家路过霸陵亭,霸陵尉按规定不放行,李广手下的人说情道:“这是过去的李将军。”酒醉的霸陵尉轻蔑地回敬道:“当今的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过去当过将军的人!”后来李广复职,公报私仇,借故杀了霸陵尉。明人董份于是说:“广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杀降也,亦浅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
3、治军不严,自汉师之加匈奴,广未尝不任其事,而广每至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广之治军,欲其人人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驰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6:38
李广未被封侯最重要的因素是:军功不足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但基本上全是一些较小规模的战争,并且败多胜少,最后评价他的军功也只不过功过相抵。汉武帝阶段封侯的标准规定是:夺得对手头颅过千。可是李广却从没做到过这一规范,与他同时期的卫青,霍去病一样是出征征讨匈奴,均数次夺得对手头颅过千而被封侯。据历史资料记述,卫青一生七次出征匈奴共击杀对手超出五万,霍去病四次出征匈奴共解决对手超十一万人。不论是从歼敌总数上也是从作战品质上,李广的成绩都无法与卫青和霍去病一概而论。
最先,李广的行事方法李广作为汉代最广为人知的名将之一,他人中豪杰,勇敢出众,但行事却非常容易不理智,爱逞匹夫之勇。李广治军较为疏松,对部队欠缺组织纪律性上的管束,对作战对策也缺少相对应的统一部署,通常在猝不及防的困境眼前,缺乏了一种灵活应变的工作能力。次之,李广作为名将心胸狭窄李广在贬官闲赋在家的情况下,常常出门捕猎散散心,有一次捕猎到半夜回家了经过灞陵亭,依照当初的要求,深更半夜时候所有人不允许根据此处。
因此灞陵亭尉将李广拦住,直至天亮才使他根据。这件事情让李广觉得很没有脸面,一直对亭尉心存芥蒂。直到李广再次被朝中开启,便找了个机遇将亭尉杀死。李广作为名震四方的将军,看待亭尉那样一个平凡人都睚眦必报,恃强好杀的个性给他的形像越来越受到非常大影响,没法获得朝中义兄的引荐。再加上李广的个性较为刚正,不当玩弄权术,朝中的*基本上没有人为因素他说道好听的话,这也是李广不可封侯的另一个缘故。
大军出征,没想到迷途戈壁无法参加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启动了一场经营规模宏伟的漠北之战,早已年老的李广自知这也是自身最后一次有功封侯的机遇,便主动请缨出征参与作战。汉武帝封李广为前将军,使他追随主教练卫青一同出征征讨匈奴。这一场在历史上知名的漠北之战,做为后卫的李广立功急切,急切与匈奴开展正脸对战。
可是主教练卫青充分考虑他年逾古稀,并且办事非常容易不理智,就把李广调到副翼承担包抄策应。李广对于卫青的这一分配十分不满意,但又不可以抗命军令,带上恼怒的李广并没有向主教练卫青告别就率军拔营向副翼而去。李广的军队由于没有指导指引方向,在戈壁中找不到方向,并没有依照之前的订立的时间与精兵汇合。直至作战完毕,李广领着的队伍才珊珊来迟。
李广知道严惩不贷,回朝后必然遭到处罚,这时一生未被封侯的悲凉涌上心头,一代飞将军拔刀自尽。写到这儿,又让我们回忆起了那首王昌龄书中的《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魂墟。李广自尽之后,后代经常将这个事儿归罪于卫青,觉得是卫青对李广的挤兑才造成 李广自尽。但实际上,卫青也是奉汉武帝的指令做事,并没有徇私。司马迁将这些历史时间写进《史记》时,对李广不可封侯的不白之冤表示同情,再再加上后人的读书人的大肆渲染,促使李广难以被封侯表述变成流年不利,郁郁不得志的代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6:38
因为李广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高,而且李广的家庭不是特别好,所以最后才没有被封侯。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6:39
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当诸侯,并且他是非常爱打仗的,所以没有被封侯。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11 06:39
因为他的功劳不是特别的大,他参加了很多小规模的战争,也有很多次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