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8 16: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0 06:22
鲍照的深广的忧愤大都倾洒在形式自由活泼的乐府诗里,奔放的节奏,警醒的用语,交缠着冲动,激荡和紧张,涌动,涌动,在诗行里,在诗行外。
他为了心中的理想,也曾结交贵族,结交江湖间的侠客,那时的自己,好春光,好年华,觥筹交错,男男*,纵情欢乐,纵情吟唱。少年意气,杯酒之间起争杀。血气方刚的往昔,换来的是自己暮年的悔恨和一事无成,牢*满腹。十年一觉建邺梦,赢得豪门薄幸名。
刘熙载《艺概》中说:“(鲍照)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无二。”在南朝开始大规模盛行绮罗香泽之气时,能够不染靡靡世风,追怀魏晋风骨,的确为中流砥柱。鲍照的寒门抗争集中体现在了《拟行路难》十八首中。
第一首,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葡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
宁闻古时清吹音叹时光易逝,华年易老,人生当如何?秉烛夜游,及时行乐。金杯,美酒,玳瑁,雕琴;翠鸟羽,葡萄绣,七材宝帐,九华锦被。奇物送于人,欢乐以忘忧。何以解忧,不独杜康也!韶华的流逝追随容颜的衰老,让悲伤走开,欢乐来相随。世间路本就如此,难于上青天。听我一曲不平音,消尽尔等胸中不平事。君不见,柏梁台上人已逝,且不知,铜雀台上歌声去。
第三首,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春燕差迟风散梅,开帏对影弄禽爵。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豪门深似海,青春年华和爱情自由被枷锁,幽怨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
椒房多华美芳香,美玉绮罗秀。金兰一女,绫罗绸缎,满身芬芳味。春燕双飞,熏风散梅的时节,难从楼阁下。如禁锢的金丝鸟,伫立“笼”中。良辰美景日,开启帷帐小窗,举杯邀风鸟。不想春未赏,酒未干,幽怨暗恨生。虽然悲歌强忍,眼泪强咽,欢乐却无多少。宁做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孤独寂寞,虽福贵可以抛弃!
余冠英评论说:“这诗所咏女子,似乎是小家碧玉,嫁在富贵人家但不忘旧日的爱人。”古时被富贵人家当笼鸟养的女子还真不少,这是陋习,自然应该大加批判,但是倘若现代,一些女子甘做笼中的鸟,做什么二奶三奶之流的角色,则是时代的悲哀,文明的倒退了。也有一些男人,为了所谓的前途,振振有辞的说:“放弃爱情,嫁给一个富婆,是为了少奋斗二十年。”无论言辞多么的冠冕堂皇,终究逃不过一个“悲”字。看来,在现实,笼中鸟并不仅仅是女子的专利了。
第六首,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面对桌前冷食,焉能下咽,丢弃筷子,搬五岳矗于胸臆,注奔腾于天外的黄河于心间。怒发冲冠,凭几处。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怎么会是大丈夫的作为!岂能为了五斗米折腰,侍奉权贵?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遁迹避喧嚣,货农栖寂寞。弄儿床前,看妇机织,朝夕与亲人相处,天伦之乐胜于官场冷漠。自古圣贤皆贫贱,何况我悲孤且直!
这首诗,分明可见:平静生活掩盖下的一股强烈的感情潜流。隋代的王通说:“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鲍照的敢怒敢怨,可见一斑。
国内的地位歧视制度,像紧箍咒,牢牢的控制着天下的人们的思维。鲍照的抗争并不能对这个制度损耗几分,振臂一呼,都被时代的喧嚣淹没。悲愤之余,他将目光投向了边塞,或许,建立军功是一条捷径。他说到,也做到了,担任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参军,开始了戎旅生活。
前期的军旅生活,的确很符合鲍照的*和奇幻,的确给予了鲍照期盼的刺激与紧张。但现实经不住时间长河的大浪淘沙的洗练,军旅生活中的黑暗和无奈,渐渐映入鲍照的眼中,重重的撞击着他的敏感的心灵。原来,奇妙的大漠风光里,也会有悲慨的人生剧在上演。曾经一次行军,路遇一个已经解甲归田的老军人,曝晒于日光下,艰难的劳作。鲍照下马与之促膝谈,深有感慨,作《代东武吟》:
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仆本寒乡士,出身蒙汉恩。始随张校尉,召募到河源。后逐李轻车,追虏出塞垣。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战争的年代,万里征途似乎近在咫尺;平静的岁月,也须多次奔命,不得休息。为国尽忠,是他的一生的概括;马革裹尸,是他的人生的志向。戎马倥偬,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昔年如鹰驰,一往无前;今则如槛中猿,困窘抑郁。收割于垄亩,放牧于水野。虽年老,志犹壮;虽弃置,心仍念。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惠。愿君王,能仿效晋文公,恋恋有功之人。
鲍照的有意识写边塞诗歌,对后世的边塞诗歌的写作很有影响。他的边塞的范围仅仅局限在南方的一些抗敌前线,而北方他并没有涉足,因而有些边塞诗是根据军旅生活演绎想象的,例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想象了北部的边塞生活。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烽火连三月,将士入征程。黑云压城城欲摧,使者络绎不绝,玉门关紧。旌旗一挥,艰险行军,猎猎红旗边塞翻。军中乐曲寄托汉土思恋,旌旗铠甲蒙受北风霜雪。飞沙走石,严寒酷暑,步履唯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气节,忠良,战场是一块试金石。
此诗音节之高亢,气势之凌厉,风力之遒劲,似可见建安时代之风格。
自古南疆多瘟疫,明君重抚不重扰。可惜历代帝王,劳师而袭远,折损兵将无数。鲍照胸中,愤懑无语,唯将长啸倾洒于纸墨。《代苦热行》似乎可见征南将士的鲜血,不是洒在对敌的战场上,而是死在酷热的环境。当年诸葛,渡泸水而死伤众,曹操赤壁,水土不服折损十之三。不知乘风破浪之宗悫,付出能否收获?劝君王,轻爵禄,惜生命,勿使将军怒目争!
为了理想,为了生活,为了祖国,毅然决然的走到边塞,才知道:边塞的生活很精彩,但更重要的是无奈。很多人发现自己被自己的*给骗了,自己给自己上了一节苦难的历史课,归家无计,才知边塞路上难走。鲍照感于此,作《拟行路难》十四,慨叹戍守无尽头。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将死胡马迹,宁见妻子难。男儿生世轗轲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十五从军归,八十未能归。关山阻隔,音沉断绝,家书抵万金。朝朝暮暮,暮暮朝朝。北风号,乱云渡,胡笳呜咽,勾起征人万千愁绪。胡笳哀急,风暴将来临。登高远望,家乡在何处?见亲难,难于上青天!悔不该为男儿身,坎坷流离伴边疆!
他并不演饰对荣华富贵的渴望,这是他一生的信念所在。为了功名,他可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为了富贵,他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知道,凭借自己的才能是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这个金字塔的政权阶梯,每上一步都要有人扶持,而且是强有力的。
他可以把才华来出卖,以廉价的方式获得尊贵的青睐。写写读读肉麻的颂歌,吹捧吹捧王者的呕哑的诗篇。世间的混浊与他没有关系,他可以趟趟浑水,过过势利桥。权贵的一句关心让他惊喜异常,王者的一次赏赐令他发誓效忠。有人斥责他为奴才,有人戏噱其为走狗。他不管路怎样走,目标便是一切,荣华富贵便是一切。殊途同归,他认为走别人所不齿的道路一样能到达权力的颠峰,一样能实现自己傲视天下的意愿。他信奉的是成功哲学,而不是所谓的道德哲学。
但他的地位太卑微,寒门细族是个“耻辱”的标记。他恨自己不生在名门望族,更恨这个社会从他一出生就抛来的讥笑,讽刺和鄙视。他不信人生来就要忍受贫贱,他不信自己没有万古的名声。他不断地挑战社会,不断地挑战自己。他的志向是陈涉的志向,那些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他不甘寂寞贫贱,做游侠,扬名于天下;进边塞,投身于幕府。市井中时时见他的打斗,军种时时见他的英勇。
每一次的战斗都给他沉重的打击,多少年了,他一直在底层苦苦挣扎,光阴岁月流逝的很快,他很焦急。慷慨悲凉化作了诗文的沉郁顿挫,他有时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真与成功有缘。他有退缩的时候,牢*满腹,拔剑击柱,义愤填膺。
短暂的休整,就是一次新的冲击波,引发更强的欲求和战斗。他恨这个世界的无道,恨自己只能用天道去获得成功。他将仁义廉耻彻底抛弃,投身叛乱也在所不惜。其实,他根本就不去区分叛乱与否,心中的理念就是他的指明灯。没想到他壮志未酬,便死在乱军中。这是他始料不及的,是他根本不会想到的。但,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屡败屡战,竟然还是个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