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1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4
中国古代选择木构建筑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建筑目的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是为现世的人建造的,如帝王的宫殿、苑囿,*衙署与各种不同等级的住宅,这是中国建筑的主流部分。古人所谓“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人”(引自《北史》),意思就是宫殿、房屋的制造,是为了便利活着的人。
包括中国宗教建筑,如佛寺、道观、祠庙等,也是为了给神佛的造像遮风避雨,并不求建筑及雕塑的久远,所以越是地位显、香火盛的寺庙,改建就越频繁,就如同要常常给凡世的人重新翻盖新屋一样。
所以着眼于现世的中国建筑,采用了木结构。
二、文化取向方面。
中国人古代讲求阴阳五行。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征*的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形的三重汉白玉台基上,代表国家的社稷坛,也是用“五色土”来象征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东方,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此外,五行中的金,象征西方,也象征武力与刑杀,所以,凡是与武有关的建筑,如故宫的武英殿、北京内城的宣武门,都在城市或宫殿中轴线的西侧。
而五行中的水,象征北方,北京故宫中轴线北端的钦安殿,是供奉水神玄武大帝的,也具有厌火的象征,此外,建筑物内部用的藻井装饰,建筑屋脊上用的鸱吻装饰,都具有与水相关联的厌火性象征功能。
显然,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的。
三、建筑理念方面。
在建筑理念上,中国人更多地追求的是空间的适宜与阴阳的和合。老子在《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是说万事万物都有阴和阳两个方面,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激荡中成为新的和谐体。显然,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古代中国人的基本空间理想,就是居处于一个负阴抱阳、阴阳和合的空间之中。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房子,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栖息其中的。居处的最佳境界,就是阴阳和合,这从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
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后三宫乾清、交泰、坤宁,如颐和园,其名称意义都象征着阴阳和合。中国古代风水术,也是围绕阴阳和合而做文章的。为了保证阴阳和合,建筑的规模就不能太大,建筑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
既然不需要过高,过大,则用木结构建造的单层或二层,规模适度的厅堂殿阁,就是最好的建筑选择。同样是为了阴阳和合,在性能上最表现阴阳适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扩展资料:
木构建筑的优点:
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
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
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党新闻网-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以木结构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4
1、人的观念所决定
明代有一名造园学家,姓计名成,字无否。他写了一篇关于造园的著作,叫做《园冶》。他的观点是人和物的寿命是不相称的,物可传至千年,人生却不过百岁。我们所创造的环境应该和预计自己可使用的年限相适应便足够了。
何苦希翼子孙后代在自己创立的环境下生活呢,何况他们也不一定满意我们的安排(见《园冶》卷一第五节)。在城市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态度。这也难怪中国会出现如此之多木构的“临时建筑”。
2、中国古建筑发展缓慢
有些人曾经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武断的说,长期以来,毫无变化,千篇一律,毫无进步可言。中国建筑“统一和连续的发展”其实也是出于“毫无变化”的概念。
对于中国的文化艺术,直至今日外国人也极多抱有此观点,例如在《世界艺术宝库》一书中,有关中国部分也有类似的话“中国艺术显示出一种风格的发展历史经过几个世纪仍然保持不断,一经确立,很少主题会无故消失,几个世纪以后还会重复一定的意匠和风格”。
这就是为什么到清代中国还会出现大量木构建筑。中国古代显然未完全将建筑看作是一门艺术。
3、当时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决定
即所谓“又好又快发展”。当时*是在“满足最大限度的要求”和“尽量节省人力、物力”的矛盾下制定出来的,在当时每当有奢侈风气盛行时就会有”仁俭自知“的皇帝的反浪费*所禁止。这种矛盾就迫使在技术上来想办法加以解决。
木结构形式的建筑在节约材料、劳动力和施工方面,比起石头建筑就优越多了。中国的建筑的思想就是在矛盾下产生和发展的,是在种种清规戒律下表现出其顽强和适应性和生命力的。
中国之所以放弃发展永久性、纪念性的砖石结构建筑,专筑发展混合结构的木构建筑,相信就是解决此矛盾的办法。
4、宗教信仰和神权观念问题
中国历史不存在神权驾驭一切的时期。一本西方建筑史其实就是一本神庙和教堂建筑史。即涉及到一个民族对建筑的基本观念要求,一个以”人“为中心,一个以”神“为中心。也就是所谓”人本“、”神本“、”物本“的文化概念。
”神“和”物“都是永恒的,”人“却是暂时的,在不同的价值观念下自然会产生不同的选择态度和方法,在整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坚持木结构原则与此有很大关系。
扩展资料:
中国人对待佛寺、道观的态度,同对待凡人的住宅一样,主要是为了给神佛的偶像遮风避雨,并不求建筑及雕塑的久远,所以,越是地位显、香火盛的寺庙,改建就越频繁,就如同要常常给凡世的人重新翻盖新屋一样。不求永恒与久远,着眼现世的中国建筑,采用了木结构。
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的。
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当然,若从理论上,将这一问题阐释的十分清楚,还需要大量考证发掘与旁征博引的功夫。
中国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用可以再生,且不会造成污染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更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
建筑物的两山与北面是厚重的墙,而面临庭院的正面是轻盈的门窗格栅,房屋的进深十分适中,这样的格局,既阻挡了西北风的侵袭,也接纳了充足的阳光与空气,还用坡屋顶防止了夏日的暴晒,其中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古代建筑为何以木结构为主(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5
科学实证之理由: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5
在古代,钢筋混凝土、金属材料等还没研究出来。石头比较重,不经济,木材比较轻而且易得,遍地可伐。另外,选择木构建筑也是从远古巢居习惯沿袭下来的,比如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5:56
尺度适宜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殿堂室内空间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