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4: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26
1、特点不一样
《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
2、内容不一样
《曹全碑》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生平。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的后代,建宁二年 (169)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率兵征讨疏勒国,杀其王和德,迁右扶风槐里令,后任郃阳令。此碑是其下属群僚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
碑文主要记载鲁相乙瑛上书请于孔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执掌礼器庙祀之事,桓帝准可,碑中刻有奏请设置百石卒史的公牍和对乙瑛的赞辞。
3、风格不一样
曹全碑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
乙瑛碑则如素服葛巾、青衣小帽、曳杖而行,但二者皆不失君子之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瑛碑
百度百科-曹全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27
一、《曹全碑》和《乙瑛碑》的区别如下:
1、风格:
《乙瑛碑》风格:
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苍峻朴实而不失潇洒俊逸。临写时应注意“横平竖直”、“蚕头雁尾”的用笔特征,相同笔画须讲究向背、仰覆之变化;结体力求规矩大方,中敛旁肆;章法应注意虚实疏密,穿插避让,以避免写得程式化而了无生气。
《曹全碑》风格:
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2、章法:
《乙瑛碑》章法:
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
《曹全碑》章法:
《曹全碑》形体多呈扁形,少数有方或长方形。由于形扁,其势必呈横向,故而有稳的感觉。扁、横的形体主要由字的主横画拉长或撇捺开展造成的。与《礼器碑》相比,《曹全碑》的结构显得更调匀。因为《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也正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景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格调上高出一筹。其字形扁平,造成左右舒展,舒展的结构加之以圆笔的收敛,于是出现典雅的品格。
3、线条:
《乙瑛碑》线条:
《乙瑛碑》线条主要体现在横、撇、捺等笔画上。一定要掌握“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特点。这样,笔画就不致力于生硬。
《曹全碑》线条:
《曹全碑》内容紧密,外部开张。极细和极粗、极长和极短的对比关系,一笔之内的变化不是太多,纯以小篆圆笔为之,极具韧性。结构上左右背分,横向开张。
4、用笔
《乙瑛碑》用笔:
《乙瑛碑》的用笔属于厚重古朴一类,它藏锋逆人,中锋运笔,每一笔都写的沉雄劲挺,对一字中动势最强更是锋铺毫力,在实际书写中,字的态势变化丰富,学者不可拘泥,只要掌握隶书的造型,用笔和特色,加之不断练习就能把隶书写好。
《曹全碑》用笔:
《曹全碑》在整体上用笔以圆笔为主辅以方笔,多采用中锋行笔,并且转折处多见圆,同时裹锋作点,包含使用篆法,横画具备蚕头燕尾的特征,并横画一般比较细,相反而竖画比较粗,体态呈现扁平状,多以横画取势,但是对于一些重叠的字又富有变化性,字形上要么是方形要么是矩形,总之让其呈现不同的形体。
扩展资料:
艺术特点:
1、《乙瑛碑》
清杨守敬评:“是碑隶法实佳,翁覃溪(翁方纲)云:‘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
这正讲出了该碑的微妙处。临写此碑要特别注意波画的“逆入平出”,尤其是起笔处的逆势不能形迹外露。如“蚕头”的逆势形迹向上作侧锋外露,就流于了唐隶“蚕头”起笔侧露的庸俗风气。
《乙瑛碑》是汉隶中有数的逸品,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向背分明。特别是后半段,采取笔杆倒向左侧的逆向行笔,使每一点画入木三分,扣的很紧,尤为高妙。
《乙瑛碑》的结字看似规正,实则巧丽,字势向左右拓展。书风谨严素朴,为学汉隶的范本之一。----《古代碑帖鉴赏》 费声骞
2、《曹全碑》
《曹全碑》无疑是汉隶中的名碑,但历来就有争议。美之者誉之为“隶书之《兰亭》”,诋之者之谓其纤秀柔靡,如女郎所书。所以历来学隶书,都不主张以《曹全碑》入手,也不主张多习。说它如《兰亭》,是誉之过当;
说它如女郎所书,是诋之过甚。我倒是觉得,它就像赵孟頫书,成就极大,贡献极大,秀美异常,通俗易入,但确实较为柔靡,临习者必须善学。即如后人评价学习《曹全碑》的清人万经一样。要“去其纤秀,得其沉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瑛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全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27
1、风格区别:
曹全碑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乙瑛碑字势开展,古朴浑厚,俯仰有致,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用笔沉著厚重,结字端庄雍容,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一个向度,深具宗庙之美。
2、章法区别:
曹全碑字距宽、行间疏,结字的大与小在井然有序的大章法中显得参差错落,富有变化而萧散自适,故大者不见其大,小者也不显其小,达到了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作者很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字的大小扁长的结构来丰富此碑的章法。
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结字匀适调和,章法规矩合度。其章法如同许多汉碑一样,横成行竖成列,字距略大于行距,呈森然气象。
3、线条区别:
曹全碑内容紧密,外部开张,极细和极粗、极长和极短的对比关系,一笔之内的变化不是太多,纯以小篆圆笔为之,极具韧性。结构上左右背分,横向开张。
乙瑛碑线条主要体现在横、撇、捺等笔画上,掌握“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特点,笔画就不致力于生硬。
4、用笔区别:
曹全碑笔画收放自如,高低穿插,宽窄错落,顾盼得体,静中寓动,对比强烈,生动灵活,将汉隶的韵致发挥到了极致。
乙瑛碑,用笔方圆兼备,平正中有秀逸之气,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平画表现最为明显。作为汉隶最重要表现特征的波碟画显明突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瑛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全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5 08:28
《曹全碑》内容紧密,外部开张。极细和极粗、极长和极短的对比关系,一笔之内的变化不是太多,纯以小篆圆笔为之,极具韧性。结构上左右背分,横向开张。 《乙瑛碑》字形上,横势纵势相渗,与《曹全碑》相比更加丰富多变。字势与《曹全碑》相同,内紧外张,左右背分。线条粗细变化中随机性强,不像《曹全碑》那样有规律地变化。在笔法上以圆为主,渗有方笔(方笔是力量的体现)。 因此,《乙瑛碑》与《曹全碑》相比更增加了阳刚之气,增加了刚健的力量,在每一笔内部增加了曲直的变化,也增强体现出一种活泼、律动的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