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5: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0:52
《山石榴》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杜牧的这首山石榴,抓住石榴最引人注目的红彤彤的颜色来描写,似火般红艳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红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被火烧灼过的头发呢。,在繁盛的花朵间,一片片薄薄的花瓣艳丽无比,与慵懒悠闲的美人相映红。花美,人更美,让欣赏美景的人回味无穷。
从绝句的特点来说,首先,这首诗选取的是一点,而不是全面。山石榴,让人关注的可以有很多,婆娑的树影、翠绿的碧叶、娇俏的花朵、有关石榴的故事,等等。可是作者只从颜色切入,整首诗围绕着似火的红艳来描写山石榴,用了“似火”、“艳”、“烧”等最能表现石榴颜色的词语,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欣赏到了满山遍野红灼灼艳灿灿的石榴花。而点缀在林间花下的花季少女,也是为了更好的衬托石榴的美。
其次,这首诗用语通俗流畅,选材通用常见。作者选取非常普遍的山石榴作为描写抒发的对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明白如话,没有刻意修饰,没有涩字晦词,很容易让人看懂。
再次,这首诗题目写山石榴,内容写山石榴,但在写石榴的时候,又兼写了头插石榴花的佳人,让人觉得写花是为了写人,写人也是为了写花,花美,人美,赏心悦目,韵味悠长。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杜牧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 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著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著,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20:52
杜牧的这首山石榴,抓住石榴最引人注目的红彤彤的颜色来描写,似火般红艳的山石榴把整座小山都映红了,美人摘一朵插在玉钗上,让人直以为是被火烧灼过的头发呢。在繁盛的花朵间,一片片薄薄的花瓣艳丽无比,与慵懒悠闲的美人相映红。花美,人更美,让欣赏美景的人回味无穷。
从绝句的特点来说,首先,这首诗选取的是一点,而不是全面。山石榴,让人关注的可以有很多,婆娑的树影、翠绿的碧叶、娇俏的花朵、有关石榴的故事,等等。可是作者只从颜色切入,整首诗围绕着似火的红艳来描写山石榴,用了“似火”、“艳”、“烧”等最能表现石榴颜色的词语,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欣赏到了满山遍野红灼灼艳灿灿的石榴花。而点缀在林间花下的花季少女,也是为了更好的衬托石榴的美。
其次,这首诗用语通俗流畅,选材通用常见。作者选取非常普遍的山石榴作为描写抒发的对象,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明如白话,没有刻意修饰,没有涩字晦词,很容易让人看懂。
再次,这首诗题目写山石榴,内容写山石榴,但在写石榴的时候,又兼写了头插石榴花的佳人,让人觉得写花是为了写人,写人也是为了写花,花美,人美,赏心悦目,韵味悠长。
山石榴
唐代:杜牧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
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