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毕业了,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7-21 12:3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6:50
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本质上是一种表现力,是毕业生把握并获取就业机会、赢得欣赏的实际能力和比较优势。综合素质是竞争力的基础,而竞争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假定两人的学问基础等同而择业时的实际表现不同,他们的差异通常是竞争力的差异所致。
构成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素包括知识结构、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其中,知识结构是基础。只有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求职者才会显得“有内涵”。心理素质是否过硬,已越来越成为“双向选择”成与败的关键。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机。在招聘活动越来越重视现场因素、情景因素的今天,对临场反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表达能力是就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特别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在就业实践中的作用也越来越被看好。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根基在高校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明显的硬伤,与之相联系,便是学生身上表现出的短板效应。在素质教育被反复提及的同时,应试教育和单纯的知识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转化、外化能力一直是制约他们自身发展的瓶颈因素。面对就业市场,毕业生的无措、无助乃至无奈,说到底是竞争力的问题。所以,目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就是着眼于实际和实战,切实加强毕业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模式,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不少课程知识老化、陈旧,学科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实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适度、适量地开设研究型课程;在确保基础理论课程足量开设的前提下,要特别注重课程内容和体系的及时更新,注重理论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科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
在教学方式上,眼下多是以教材、教室、教师为核心的单一枯燥的模式。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吸收世界高新科技的文明成果和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打通课程之间以及课堂与社会的联系。高度重视个性和主体性,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拓展教育空间,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个性、特长以及人际协调能力等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高校在做好“第一课堂”命题作文的同时,还要挖掘“第二课堂”,做好自选题作文。要盘活、用足校内外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使教育空间、教育效能最大化并进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最大化,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比如,当前在高校普遍开展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就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活动。
随着学分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班级淡化趋势的明朗化,学生社团在能力结构的优化方面有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不仅因为社团是共同兴趣爱好者的集合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由于社团品种的多样性以及活动形式的灵活性,使得学生补齐能力短板的期望更有可能实现。
不只是校内资源,还应把校外可利用的资源纳入视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面对开发潜力巨大的空间,高校应以更主动更有建设性的姿态,探索新机制,开辟新途径,追求“多赢”。
★面向就业市场,创新就业指导。要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优化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要及早入手,重心前移,从大一开始,有计划、分层次、全过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在内容上,从实际和实战出发,切实把握重点:首要一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最新的就业*和规定,从宏观上明确社会的需要状况,依法就业和规范就业。针对当前不少学生受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切实际甚至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还要注意引导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基础上,适度调整期望值,使职业意向与社会需求相吻合;要指导毕业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择业过程中克服从众心理,培养科学决策能力,确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及时筛选就业信息,进行最佳择业点分析,帮助毕业生实现科学的择业决策。引导他们根据学以致用、尊重现实的筛选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有需求信息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排列、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导毕业生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期望以及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最终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
就业竞争力的实现面向市场从我做起
在就业竞争力的自我培养上,学生宜早做准备,把大学看成接受终身教育奠定基础和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的过程,明确自己如何提高这样的竞争力以及有望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大学生面临并且迫切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为我所用。只是拥有知识,不会转化,知识就失去了价值。如果在大学阶段能始终绷紧这根弦,想到如何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知识,就业时就能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现代化社会,机会只给予有准备者,而成功只青睐敢于把握机会和善于把握机会者。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毕业生平静而自信地推销自己,既是对竞争力的个性表达,同时这种状态本身又构成了竞争力。与之相反的诸如焦虑、消极、急功近利的心态,抑或守株待兔、碰运气的做法都不足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16:50
竞争力是平时历练出来的,哪是临时抱佛脚抱出来的啊。多面试几家,大胆试试就摸出经验了,建议你现在广泛撒网,海投简历,有面试就过去。重点关注大公司,对于大公司不能只靠等,要主动打电话,要的不是一定在那上班,要的是锻炼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