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8: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4 09:37
据《武林旧事》、《成淳临安志》说,苏小小短命而亡,玉损香销,后人惜其芳名,便于西泠桥畔为她修冢,以供来者凭帛。但故事传说中说,苏小小的墓则是由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位曾受了苏小小百金之赠后来功成名就当了刺史的鲍仁为感激报答苏小小而修造的,并亲书了“苏小小墓”几字。这些就留待历史学家们做考证吧。
大唐诗人白居易,曾吟过“柳色春藏苏小家”的诗句,可见他仍把苏小小作为虽死犹存的名姝,后来的词人们便将“苏小小”作为妓女的代名词。唐代苦吟诗人李贺作诗一向以浪漫奔放著称,当他凭吊了苏小小墓后作有一首《苏小小歌》,笔调凄清,意含深沉:“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翦。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骊。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幽冷、寒峭之中弥漫着绿光森然、凄风吹拂、冷雨飒飒的情思。唐人中写《苏小小歌》的还有温庭筠和张祜二人。温庭筠是这样写的:“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酒里春容抱离恨,水中莲子怀芳心。吴宫儿女腰似束,家住钱塘小江曲。一自擅郎逐便风,门前春水年年绿。”张祜的《苏小小歌》有三首,都是五言诗,其中第二首写道:“新人千里去,故人千里来。剪刀横眼底,方觉泪难裁。”都以各自不同的心情为这个怀芳心、抱离恨的妓女苦诉深情。罗隐作过一首《苏小小墓》诗:“魂兮榜李城,犹未有人耕。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向谁会艳冶,随分得声名。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其实罗隐除了对其早逝很有些可惜之外,还抱着如果苏小小若侍奉来日君王之欢,将会有画舫之中迎来送去的更美女的生活的深切希望,但也只能是安慰九泉魂灵的希望而已。
《春渚纪闻》中载有北宋少年才子司马才仲听了苏小小故事因思念甚深忧郁而亡的事情。司马才仲夜宿洛阳客家,隐约看见一美女揭帘而至,倚帷歌曰:“妾本钱塘江上住,花开花落,不管流年渡。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并相约“后日相见于钱塘江上”。后来才仲得苏轼推荐,被遣在杭州幕府做官,果然实现了前约。但是路隔幽明,似牛郎织女相望而不能真见,确是“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春浦”,司马才仲竟愁肠郁结,不及一年即成疾而死。苏小小的传说竟如此富有魅力,活活把一个少年才子给想死了!
对苏小小的崇拜者多是男性文人墨客,但也有女性姐妹。南宋名姝苏盼奴之妹,才情*可与当年苏小小相提并论,于是把她视为幻想的知己,并袭用苏小小之名,以增声名,此事竟弄得后世文人们费尽心思考证两个苏小小的区别。有些官宦之妇,在命运不济时,也多以苏小小自况,以偷偷寄托一些怨情愁思。如明代江都士人冯玄玄之妾小青,自己本能诗善画,为正室所妒,被软禁于西湖孤山别墅,怨愤之下,吟诗引苏小小作自己的意中知音,诗曰:“杯酒自浇苏小坟,不知妾是意中人。”悲愤怨怒,无可诉说,自己虽是清白,却不惜将自己与青楼女子喻为同伍。
据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巡行时,也曾到苏小小墓顾看。乾隆第一次南巡,就去寻迹访冢。有此一举,当他第二次再下江南到西泠时,原本就算可观的苏小小墓又被修成八角形状,一改历史旧观。可见,苏小小对后世上自君王官宦文人下至小民都是颇具*的。
苏小小,这个为后世所称道的妓女,才貌俱佳深得当时的封建士大夫和富豪子弟的喜爱和推崇。也正由于这一点,才使她名闻江南,流芳后世。
苏小小虽经历了还算动人的爱情生活,但当这种爱情疾速失去之后,她又不能不在他人身上寻找聊以*的乐趣。因此,她尽管有着对纯真爱情的大胆渴求,但最终还是脱不开玩世以至厌世的悲剧命运。她既是个妓女,就不会也不可能成为一名贞妇,这是她自身处境的必然,也是社会历史环境的必然。苏小小不能不受到佛学兴盛的感染,也不能完全游离于儒教精神统治之外,所以她又体现着佛儒相杂的社会特殊文化内蕴;她虽然会不卑不亢地去应付那些达官贵人的威吓,却又不能不接受权势们的恩宠,这是一个封建社会剧烈动荡下的既是正常的又是畸形的妓女者形象,她悲剧的生活境况和悲剧的结局,说明封建社会文化束缚下的妓女,即使有热烈的爱情向往和生活追求,却终究难免被人被社会遗弃,这不仅仅是苏小小个人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下无数妓女们的共同悲剧。苏小小的事实已成为无法变更的历史,我们应从此作真诚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