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弛有道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4 11:3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1:23
论张弛之道 议论文
满意答案:
现实生活中,人们爱把紧张的工作、学习称之为“张”,把悠闲得生活称之为“弛”。然而,人们虽然懂得何谓“张”,何谓“弛”,们却未必懂得“张”、“弛”之道。
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学上课认真听,下课赶作业,忙前忙后忙于“读”、“背”、“算”、“写”,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仅仅睡觉的那几个小时算是休息,其余时间都是在学习。这样做,精神倒是可佳,表面上给人一种“钻”的感觉,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实际上,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率。我们知道,当金属机件处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时,都会因“疲劳”而断裂,更何况只有血肉之躯的人呢?上文提到的那些同学正处于这种情况。生理常识告诉我们,当人的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过于疲劳时,不适当休息就恢复不了功能,提高不了工作效率。而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地读书写字而不稍加休息,就会使头脑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而十分疲倦。这时,就会事倍功半,收放不佳。当然,学习与工作的“张”“弛”之法在这种情况下是一致的。因此,学习,工作不能排斥休息,也就是说,适当地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说,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既然有人不懂“弛”之道,那不懂“张之道的也必然大有人在。这些*多以闲为乐而忘了工作,学习,长此下去,消磨了斗志,逐渐养成了懒散地性格,好逸恶劳,这时,即使立下了志向,也未必有行动去实现,不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地重蹈《明日歌》:便是不兢兢业业,而敷衍拖沓地去做所谓的大事,行所谓的大志,那就更不必谈完全失去斗志,那是连个生活目标也不敢定的角色了。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与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的基础,我叫它猪猡的理想。”我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是最适当不过的了。我们的大科学家已经告诉我们,安逸与快乐不是生活目的本身,但并没有否定安逸与快乐的需要,而对于完全沉溺于“弛”中的人,他也作了评价,那便是牲畜的“理想”,让人毁灭的“理想”。
现在,让我们综观一下历史,许多在事业上有伟大建树地人都并不是夜以继日,永不停息的工作,学习的。适当的“张”与“弛”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鲁迅惯于夜深人静时秉烛而书,但他下午是必须休息以保持体力的。马克思常在长时间写作之余,写几首小诗,或演算几道数学题来调节大脑,现代文学巨匠老舍喜欢在写作地余暇时间去养花,甚至连我国著名跳水女明星吕伟也喜欢在紧张劳累地训练之余倾听音乐……诸如此类,想必大家知道的也不少,更不需我在此饶舌。其实,不言则明的是正因为这些伟人的“张”“弛”之道,给他们带来了充沛的精神与向用难挑战的勇气与活力,并致使它们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会工作学习的人应该懂得休息,而会休息的人也应该懂得工作与学习,简言之,“张”“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对于只“张”不“弛”者,我建议,多留给自己一片闲暇地空间,也让自己有培养情趣的机会。要知道,从心理学而言,情趣还是闲暇所体现的质量与品味,是人们审美心理价取向的反映。如果既可以学的或工作的带劲,又可得到美的享受,同时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而对于只“弛”不“张”者,就只好建议多给自己敲敲警钟,不仅要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意思。更是要将这种勇于追求真理与向目标奋斗得精神倾注在行动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唾手可得得事世上还是少有的,在道理上也许是没有的。达尔文曾说过“我必须承认,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只要现在“张”一点,再加上充足的勇气,那么,明大的太阳依旧为你而升起。
最后,我要说,让我们一起在“张”“弛”有度中奋斗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1:23
【名句原文】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名句出处】
选自《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
【名句注释】
张:把弓弦绷紧。弛:把弓弦放松。文武:指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
【名句译文】
把弓弦绷紧而不松弛,文王、武王不会这样做;把弓弦放松而不绷紧,文王、武王也不会这样做;有放松有绷紧,这才是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
【名句赏析】
孔子在此阐述了文王与武王在治理国家上所遵守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安,:-冬国,也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只张不弛,人们就会疲劳,生活质量和学习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只弛不张,生活就会懒散,学习就会放松。所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样学习效率才会高,生活才会更精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1:23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解释:
张:拉开弓弦。弛:放松弓弦。
比喻工作的紧松和生活的劳逸要适当调节,有节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