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5 05:3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2:43
流动儿童之所以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主要原因可能是从乡村跟随父母来到大城市,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一些生活习惯、语言、穿着打扮等,经常担心自己受到歧视,且在经受挫折失败后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一)社会认同危机
在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下,儿童一出生就被贴上了“市民”与“农民”的标签,容易导致流动儿童产生社会认同危机。尽管现在在国家*的支持下,流动儿童在迁入地逐步实现了“有学上”,可是他们很快就面临新问题,即很难融入新学校或社会环境。虽然他们所面临的显性不公正在逐渐减少,和城市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但所遭受的*不公却依然存在。流动儿童大部分来自乡村,生活环境较为淳朴,他们对来自城市群体的偏见和歧视往往十分敏感,对新鲜的事物或*往往也很难正确处理。有研究调查发现,75.7%的流动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被嘲笑和讽刺,追因调查中表明首要原因是“我是外地人”占67.3%,其后依次是“知识太少”,占39.9%;“我家太穷”,占32%。因此他们往往觉得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格格不入,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产生许多矛盾和困惑,进而产生自卑心理。
(二)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学生互相攀比
流动儿童和城市儿童在学校一起生活、学习,看到其他城市儿童较为优越的家境后,内心由羡慕转变为失落,这让他们变得沉默和孤僻,逐渐发展成自卑心理[8]。而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只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有些甚至没有上过学。他们从事的职业大多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工作时间长,跟孩子缺乏沟通与交流,让孩子缺少安全感与依靠感。由于缺乏科学的辅导方法,当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们经常对孩子做出体罚、呵斥等不当行为。而学校(尤其是在缺乏专职心理教师的学校)班主任每日忙于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变化。以上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从早期缺乏自信心发展成自卑心理。
(三)自我评价消极
流动儿童心智尚未成熟,认知能力较低,缺乏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起城市儿童,他们自我评价偏低,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看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却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9]。一项调查发现,23.5%的流动儿童认为在学校中处处不如别人,56.8%的学生认为自己表现一般,没有出色之处,44.4%的儿童认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有41.2%的儿童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不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评价更趋向否定。他们在受到挫折之后常常归因于自己能力不够,感到自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2:43
因为他总是会出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很难融入群体,慢慢的被孤立,就会有自卑感。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2:44
因为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这样的情况会让他们产生不自信的心理。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22:44
主要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所以对自己不够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