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清两代的前两位皇帝要叫太祖、太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03 10:1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47
首先,太祖、太宗是庙号,庙号,顾名思义,通俗的讲,就是帝王死后入了自家的家庙(太庙),后辈人供奉他牌位,追认的一个尊号,既是尊称,也是代表了他在这个帝王家族中的地位。
其次,据考证,庙号从商朝就开始有了,而且,并不是只有明清两代的头两帝才叫太祖、太宗。之前也有很多朝代是这样的。
商朝的第一个王(秦始皇后才正式有皇帝,所以秦以前只能叫王),大乙,大乙在死后入太庙,庙号就是高祖,后代人祭祀他的时候,就不能直接叫他名字,都尊称他的庙号,而商朝的第4个王“太甲”,死后入太庙的庙号就是“太宗”。
周朝的时候,有了谥号,比如周武王,周文王,中间的“武”“文”就是谥号,谥号就是人死后根据他一声功过或者品德,给一个或几个字的评价。
秦朝的时候,秦始皇说,后代人不能妄加评论前辈,所以取消了“谥法”
汉朝的时候,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庙号,后来景帝把高祖改为太祖,全称是太祖高皇帝,但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中多用高祖称呼刘邦,所以现在也都这么叫。汉太宗是汉文帝刘恒的庙号。
西晋的时候,晋武帝司马炎庙号世祖,但是这个需要说明的是,司马家本是曹魏的臣子,后来篡权,结束了三国,建立了晋,司马炎做皇帝后,把自己的先祖,爷爷,父亲,都追认了庙号,司马懿是高祖,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是世宗,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也就是司马炎的亲爹,庙号就是太祖了,所以到了司马炎正式做了西晋开国皇帝后,他死后就不能再用太祖的庙号了。追认前面这些先辈,是为了纪念他们为司马家的天下打下了基础。而晋王朝的太宗,则是到了东晋的简文帝司马昱死后的庙号才是,司马昱已经是东晋第8个皇帝了。
唐朝的时候,李渊庙号是高祖,和西晋一样,李渊登基后,在太庙追认自己的爷爷李虎为太祖。唐太宗是李世民,这个都知道,就不多说了。
宋朝的时候,宋太祖是赵匡胤,宋太宗是赵光义。
元朝的时候,虽然是蒙古族的王朝,但是效仿汉制,也有庙号。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实行的是幼子继承制,元朝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由大汗直接管辖,除此之外,还有服从大汗宗主权的另外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元太祖是成吉思汗(就是铁木真,他是整个蒙古帝国的第一个大汗,在元朝的太庙被尊为太祖)。元太宗就是窝阔台,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三儿子,窝阔台汗国的领袖,在元朝的太庙庙号尊为太宗。而元朝的真正的第一统治者皇帝是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四儿子,庙号世宗。
明太祖就是朱元璋了,而在明朝的太庙里,没有“太宗”的庙号。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
最后,并不是所有的帝王死后,在太庙中都会有庙号的,特别是那些历史年代比较动荡的朝代,有的帝王死后入庙并没有追认的庙号。
之所以有庙号,这和中国家天下世袭制和儒家三纲五常的礼教是分不开的。帝王家族,尊卑长幼,先后有序,另外,也体现了一种帝王位置延续的正统性。比如历史上很著名的宋朝的“烛光斧影”,说赵光义是杀了赵匡胤后才当上皇帝的,然后后面的继位者其实都是赵光义的直系后代,而不是赵匡胤的,但是在入太庙的庙号上,赵匡胤是太祖,赵光义是太宗,按道理这俩人是兄弟俩,但是为了显示正统,还是这么排下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48
这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啊,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不是什么皇帝都能有的,到曹魏时就开始泛滥了,只要不是被赶下台的基本都有,甚至被赶下台的都有。
太祖、太宗也不知是明清两朝有,其他朝代也有啊,比如,宋太祖、宋太宗等等,祖一般是开国之君才有,因为是这个国家统治者的祖宗嘛,太宗一般是第二位皇帝,应该是他把江山治理得强盛起来吧,一般是第一任皇帝得天下而第二任皇帝治理江山吧,要知道古代这个太字是很尊贵的,比如,太岁、太子等等,所以除了前面的皇帝,后面的皇帝的庙号也不敢用啊,至于为什么明清两代的前两位皇帝都叫太祖、太宗那只有当时的礼官清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48
太祖、太宗是他的后世给他们的庙号,在世的时候并不这样叫,宋朝不是赵匡胤被称为宋太祖,他弟弟赵光义被称作宋太宗嘛。所以没有必然的联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49
明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好吧,朱棣篡位提出了局,没有庙号的皇帝。朱棣变成了太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02:50
因为看过皇帝还好,都不是太监了
后面的皇帝后宫大了,下面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