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8 0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11:09
熟读三国的都知道“卧龙、凤雏、幼麟、冢虎”这个四个称谓,其余三人咱们不多做介绍,单单说说幼麟:姜维。
在《三国志》里陈寿评价姜维: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关于陈寿和姜维的关系,及蜀不著史的*。关于陈寿对姜维的恶评,激起了广大维迷对陈寿的一致声讨,广大不明*的维迷一致认为他肯定是被自己混账老师*了,竟写出“如此粗鄙之语”,败坏我维的名誉,恨不得“把他暴打了一顿跟他分手了”呵呵。我一开始也认为这可能是当时一派的代表观点,但后来,我开始越来越发现,陈寿到底是维黑还是维蜜,以及为何姜维传如此简略,很多细节和其他传对不上,为何姜维身边人,家人都无名无姓,以及蜀不著史这个明显的谎言到底是为什么,这一切可能并没有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事实上,据华阳国志载,陈寿就是卫将军姜维的主簿,而不是卫将军诸葛瞻的主簿。(这个科普贴已有分析,如有不明可自行了解)作为机要秘书,应该属于心腹人员,至少在史料看来,姜维和这个陈秘书相处是融洽的。因为陈后来调动到宫中做类似史官的工作(这又一次说明蜀不著史完全是屁话)是平调及略有小升迁。这应该多少也有老上司的因素,毕竟姜是蜀汉二号人物。陈对姜维的事,应该是比其他人更了解,这根本不涉及有没有史料的问题,陈本人就是活史料。可是姜维传如此简略,基本就等于把郭淮传,陈泰传,邓艾传的那些战争以这边的角度交代了一下,参军随军将领军师除已经去世的廖化张翼外一概没有,如何出谋划策的过程更是无从说,仿佛就是姜一个人打仗一样。连传记最基本的介绍儿子都没有就是一句“妻子皆伏诛”(由此看出,有儿子)。这简直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啊”!
这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姜维是让北边在蜀灭前不得安宁,蜀灭后还要大闹一番的噩梦一般的人物。这样的人,你要在统治者眼皮底下写他的好,你是不想要脑袋的节奏。就是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我们依然能感到陈寿对姜维的回护,这从三点看出:
1.关于姜维投降诸葛亮的原因,《姜维传》和《魏略》不一样,后有人认为,《魏略》更合乎当时的情况一些,可能真实性更高。不管事实怎样,《姜维传》的说法显然更有利于姜维的形象,使其投降纯属*,于德行毫无亏损。
2.关于段谷大败。其它史料均有分析其主观失败原因。而陈寿对其整个过程一笔带过,只重点突出“因胡济失期”,看官顿时豁然开朗,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啊”。而侯和小败,也写的很清楚,主要是因为宫内**,匆忙逃难,没注意应战。这是唯一的两次败仗。
3.借各种人之口把姜维的能力,品行,雅量说的清清楚楚,让人不得不叹服。因此通篇看《姜维传》,除了最后一句奇怪的“无脑喷”外,姜维的形象非常光辉。由此看出,陈寿在写本传内心是充满的矛盾的,一方面不能写好,一方面又禁不住的为姜维的失败回护,想借他人之口把姜维的品德雅量传与后人。他对自己之前的上司应该是有很深的感情的。至于最后一句,可能有两种情况:
1,文本在他死后由修订者篡改。众所周知,书是从他棺材挖出来再传世的,他是没有版权的。
2,“明断不周,终至殒毙”也是站在晋朝统治者角度说他因为明断不周而站在蜀汉的一边,才终至死亡的下场,事实就是官方的*教化,这是官方出版物一定要有的。
至于包括姜维传在内的蜀史为何如此简略,特别是参战小人物完全是避而不谈,陈寿的官方回答是“蜀不著史”,这已被考证完全是胡说。而实际情况是不是不想写,而是不能写。我们知道,蜀灭时发生过一个惨案,就是庞德的儿子庞会灭了关二爷三族的惨案。魏蜀长期作战,哪一次不是伴着各种冤魂及仇恨,一旦详细著写蜀汉军事*战略部署,参战人员,寻仇者按书索骥,蜀中遗孤的命运不堪设想。除此之外,还有统治者可能发生的*清算,这一切都使得蜀史只能越简短越好,一切有可能引发敏感的事件一概避而不谈。尤其是蜀灭前近十年的人物事迹,更是少之又少,除众所周知在蜀灭之战死去的外都基本不写。因此我们看到,姜维那么多次北伐,参与的似乎只有前前后后只有四个人,姜维,夏侯霸,廖化,张翼这几个蜀汉后期比较出色的将领。
因此,对于众史家一致说的“蜀后期人才凋零”,我现在也表示有一定的怀疑。因为事实上现在学术界关于三国历史的研究几乎完全来源于三国志及裴注的相关史料,其它当代史料都失传了。
事实上我们看到《三国志》中姜维时期魏蜀交战,魏传中众将群策群力,好不热闹。而蜀这边姜维一人身兼全职,像个光杆司令。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从军队制度角度上也说不通,况且大家都知道,蜀汉官吏和平民比例是惊人的。这么多官吏,就一个人才都没有?恐怕不是没有,而是没写,我们不知道。蜀汉光姜维的两个秘书,卫将军主薄陈寿,大将军主薄李密就都是流传后世鼎鼎大名的文学家,可想而知,是怎样的藏龙卧虎!
在这里,我们不妨用一首写他的诗,来怀念这位理想型的英雄: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