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8 06:1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5:17
“百姓”在春秋战国之前的意思一般都指的是贵族,而“黎民”指的是奴隶,“百姓”词义的变化时间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使得井田制分崩离析,土地私有之后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就不复存在,宗法制遭到破坏后贵族地位的降低。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有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等。他们之间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其中黄炎两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百姓”,而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就称作“黎民”。
因为“民”在古时是个贱称,是炎黄之人为了彰显黎族人过去侵扰凶杀的罪恶而特别给于的称呼。“民”字在以前通“冥”,意为不懂仁道。“黎”与“黧”通换,黧的意思是黑,叫“黎民”就是黑种之民,没有开化之贱民,以区别炎黄两族人。
由此看来“百姓”就是以前的贵族,“黎民”就是奴隶。百姓有可以做官受教育吃好饭住好房子的待遇,黎民只有受百姓惩罚买卖奴役的份。他们之间的区别不啻天渊,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阶级人群。
只是后来到了春秋末期,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宗族世袭制度被破坏掉,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到了战国时期,在贵族和“黎民”之间又出现了一大群既不是贵族也不是奴隶阶级的人,这些人因为人数比奴隶还多,还有姓,但是地位比较低,百姓跟黎民的差别几乎没有了,于是就跟黎民一起统称为黎民百姓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5:18
在很早之前,百姓它是指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渐渐的就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代名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5:18
因为有了人民的支持,才有了希望。百姓们是支持一个政权,一个国家最坚实的力量。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5:19
因为现在的民风比较开放,所以大家就没有那么多世俗礼仪了,就把黎明百姓统指普通百姓。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5:20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而现在提倡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姓,黎明百姓就演变成了指普通老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