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正廉洁的手抄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0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2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1476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从此在这里学习航海知识。此时,聪慧与勤奋帮助了哥伦布。是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更为重要的事,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在思想上为远航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区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当哥伦布向葡国王室提出资助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了西班牙。出于共同的对黄金的追求,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一致(签订《圣塔菲协定》),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船员,带着主的庇佑和任务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开始了。途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但他执著向西,于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他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就这样,新*被发现了。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回到里斯本,并于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罗那,被授予重奖。至此,第一次航行胜利结束。
随后,哥伦布又于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这新*,新的时代到来了。
虔诚的*徒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将死之时,哥伦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诚可见一斑。再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其己任,对“主”是忠诚的。而哥伦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传教,这既是“王命”,又是作为*徒的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事实上,西欧的*徒们认为,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应该以杀戮来消灭之,这就不难解释哥伦布在到达美洲后*印第安人的行为了。哥伦布用*印第安人来表明对上帝的虔诚。
变革时代的先驱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新*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5世纪欧洲人口急剧膨胀,新*的发现,是欧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石和原材料。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新航路地开辟,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胶、玉米、烟叶、番薯、可可与马铃薯等物产都是通过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各地的。而欧洲移民则把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植物以及马、牛、骡等牲畜带入美洲并生根发芽,这大大丰富了东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此发现还致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国家(美国),对旧*的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具有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价格*的大量金银,并非哥伦布一人带回,而是他与其后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夺的结果,若将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功绩归于哥伦布一人,太过牵强。
并非偶然
哥伦布与其他伟大的探险家一样,即使没有哥伦布,他的发现同样会被别人作出,这是历史的必然。15世纪的欧洲通商贸易四通八达,经济高速发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刺激探险活动。我们似乎可以断言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新*,且不会与哥伦布的发现相距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探险中发现新*,而是此后的1510年由法国人或英国人来发现,那么随后的发展就会于今天的历史截然不同。
[编辑本段]发现美洲之谜
著名航海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曾声称自己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登陆美洲的人。在哥伦布之前曾有许多人抵达到美洲*,甚至还在此定居下来。在哥伦布之前就有美洲土著居民在此生活数百年,此外,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其他文明曾到达过美洲*,在美国和墨西哥境内曾发现过古代希腊和罗马钱币和陶器;在墨西哥发现伊西斯和掌握阴府之神的雕像,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古埃及的文物,这种远古物品的历史均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的时间。
回答者: 220.164.219.* 2010-9-25 13:12
标题可是:清风,花一朵大大的荷花,荷花花瓣要由浅到深的涂颜色,可用嫩粉红色(指彩色铅笔,会渐变色的同志们更好画)画,花瓣最尖的部分可以用另一种较深的梅红色涂,画的时候其实没啥技巧,随着感觉走。荷花画完以后记得画几片荷叶,旁边可以用黑色水笔写上:出淤泥而不染。(写的小巧一点,写得太大反而弄巧成拙)然后可以画上一个称,称用黑色彩铅(彩色铅笔)画就行了,两边一定要画的均衡,表示公平公正。还可以在下面画一些水草,和小石子。可以用水泡作为版面,花几个大水泡,里面写上一些廉洁的小故事之类的,,,版面LZ你自己设计吧,漂亮就好,,,LZ啊,我说的这么详细,你要再不懂,我就要被你气的吐血了,,,
回答者: 宝贝肥猫 - 一级 2010-10-5 20:17
一、廉政的基本内涵
研究和推行廉政建设,首先要对廉政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从文字解释学上看,“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但由于有关廉洁的判断标准具有主观性和发展性,*又是一个需要具体化的时代性概念,所以廉政在不同的语境中和具体范围内呈现出多层次的含义。我国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及其*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指*及其*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及其*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3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
还有学者从廉政的内容出发,认为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要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局面和*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而言,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清明的*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简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就与*相反,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受国家委任从事国家公务的人,主观方面没有牟取私利的动机,客观方面不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反公认的规范的行为。
廉政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新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
1.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的体系。
2.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组织协调反*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4.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党有注重思想*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年度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5.通过深层次*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积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6.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三、新时期廉政建设的路径
在现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廉政建设。
1.制度建设是前提: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律制度。
廉政建设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要树立起制度意识。要意识到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作为制约权力和廉政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更需要走出一条依靠制度改革的治本之路。其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廉政制度。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健全公务员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其三,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得不到执行,其效力将化为虚有。目前特别要注重加强对法律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发展是根本:在改革和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廉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发展,廉政建设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大多是
长期以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同时,制度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这也要求重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重视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这些既是对我国反*历史经验的根本性总结,也是当前和未来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的根本思路和办法。总之,我们要注重制度创新,使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使制度科学有效、行得通、做得到;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廉政建设的制度性和源头性问题。
3.权力监督是关键:健全权力配置、制约与监督机制。
廉政的直接客观现实目标就是遏制*,而“*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一个*权力的基础和运作问题”。廉政建设必须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而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前提是权力的合理配置。我国《*》规定了基本的国家制度,为权力的配置提供了总体的原则和程序。据此,实践中要根据客观实际和权力运行的规律,进一步理顺具体权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在权力运行过程当中,既要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又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要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又要高度重视党外监督,把党和*的内部监督与来自*、政协、司法机关、新闻*、人民群众等的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特别要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突出监督主要干部。当然,这些权力监督和制约都是以制度为前提的。
4.利益协调是重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获取机制。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利益被排除在廉政的范围之外。其实,利益一直居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地位,权力的配置实际上是在形成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而权力被滥用的源动力则是权力能给其掌有者带来经济上或*上的利益。很多具有*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之所以成为廉政建设的攻坚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问题。如果单靠惩罚和监督,不去解决深层次的利益问题,则惩罚和监督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能从根本上协调利益,化解廉政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就会大大减小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廉政建设就能深入开展。因此,进行廉政建设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和导向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被滥用的空间;要警防由于利益分配不公而造成廉政行为规范的失效,消除因利益分配原因而产生的商业贿赂现象。
5.社会环境是基础:培育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社会支持力。
廉政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因而必须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政光荣、*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已认定了廉政在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普遍性标准,但这种标准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民众的普遍性标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廉政的主流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和消解了,社会“潜规则”得以盛行。因此,培育廉政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人们对廉政的认同感。此外,还要注意消除对待廉政问题的双重标准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当他人*而自己没有得到好处时义愤填膺,而一旦自己掌握权力资源或关系到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
这种现象危害十分严重,对廉政文化的培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消除。
三年还是那双旧袜子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我由白区厦门到漳州,住在毛*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我盯着他的袜子看,*把脚一伸,对我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毛*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自从我们一同行军,见到的就是这条毛毯,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部队没收的毛毯,并不是完全没有,但是他不要。
打下漳州城伙食仍照旧
红军打下漳州,战士们的伙食都有所改善,我在十二师师部、东路军总指挥部和红四军*部都吃过饭,除了猪肉,还有两样或三样菜。而*那里,还是一样的菜,不是豆芽,就是青菜,晒台上有一个大木桶,用水泡着三个一尺多长的海茄子,但伙夫不会做,直到我离开*那里,茄子还仍然泡在桶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3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约1451~1506),Christopher Columbus ( Cristóbal Colón)
他将目光全部投到大海之上。当作为一个水手一旦成为可能的时候,哥伦布便离开了陆地,开始了他的海上生涯。青年哥伦布在热那亚商船上当水手,曾到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及冰岛一代。这期间,哥伦布积累了相当宝贵的航海经验。在没有经过正规的航海教育之前,使这些兴趣与经验支撑着未来的航海家。
1476年,哥伦布在航海途中的激战中落入水中,靠着一块破碎的船板泅渡到葡萄牙,从此在这里学习航海知识。此时,聪慧与勤奋帮助了哥伦布。是的,在这里,他学会了葡文及拉丁文,并利用这些语言深入研究了航海所必不可少的宇宙学和数学,并且学会了绘制地图和使用各种航海工具。更为重要的事,在航海强国葡萄牙,哥伦布在思想上为远航做好了准备:他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的富饶遐想无限,使他产生了到东方区的想法;他接触了学者托斯勘内里,接受了“地圆学说”,坚定了从海上到达东方的信念。至此,远航西去,就只欠“物质”东风了。
当哥伦布向葡国王室提出资助要求被拒绝后,他来到了西班牙。出于共同的对黄金的追求,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达成了一致(签订《圣塔菲协定》),他拥有了自己的船队、自己的船员,带着主的庇佑和任务起航了。
1492年8月3日,第一次西航开始了。途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但他执著向西,于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他将该岛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就这样,新*被发现了。
1493年3月4日,哥伦布回到里斯本,并于1494年4月底回到巴塞罗那,被授予重奖。至此,第一次航行胜利结束。
随后,哥伦布又于1493~1496年,1498~1500年,1502~1504年分别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这新*,新的时代到来了。
虔诚的*徒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了印度*……”将死之时,哥伦布仍然不忘其“主”,其虔诚可见一斑。再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其己任,对“主”是忠诚的。而哥伦布西渡的目的之一便是传教,这既是“王命”,又是作为*徒的他义不容辞的义务。事实上,西欧的*徒们认为,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应该以杀戮来消灭之,这就不难解释哥伦布在到达美洲后*印第安人的行为了。哥伦布用*印第安人来表明对上帝的虔诚。
变革时代的先驱
哥伦布的发现成为新*开发和殖民的新纪元,是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5世纪欧洲人口急剧膨胀,新*的发现,是欧洲人有了可以移民的场所,也有了可以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石和原材料。但同时,这一发现却导致了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毁灭。新航路地开辟,进一步地推动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美洲的橡胶、玉米、烟叶、番薯、可可与马铃薯等物产都是通过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传遍世界各地的。而欧洲移民则把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等植物以及马、牛、骡等牲畜带入美洲并生根发芽,这大大丰富了东西半球的文明交流。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此发现还致使西半球出现了一些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第安部落截然不同的新国家(美国),对旧*的各个国家带来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哥伦布发现新*具有非正义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
但是要注意到,引起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和价格*的大量金银,并非哥伦布一人带回,而是他与其后诸多航海殖民者共同掠夺的结果,若将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功绩归于哥伦布一人,太过牵强。
并非偶然
哥伦布与其他伟大的探险家一样,即使没有哥伦布,他的发现同样会被别人作出,这是历史的必然。15世纪的欧洲通商贸易四通八达,经济高速发展,此局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刺激探险活动。我们似乎可以断言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新*,且不会与哥伦布的发现相距很长时间。但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探险中发现新*,而是此后的1510年由法国人或英国人来发现,那么随后的发展就会于今天的历史截然不同。
[编辑本段]发现美洲之谜
著名航海探险家克里斯多弗·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曾声称自己是“发现”美洲*的第一人,但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是第一位登陆美洲的人。在哥伦布之前曾有许多人抵达到美洲*,甚至还在此定居下来。在哥伦布之前就有美洲土著居民在此生活数百年,此外,还有一些证据可以显示其他文明曾到达过美洲*,在美国和墨西哥境内曾发现过古代希腊和罗马钱币和陶器;在墨西哥发现伊西斯和掌握阴府之神的雕像,在美国大峡谷里发现了古埃及的文物,这种远古物品的历史均早于哥伦布登陆美洲的时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3
标题可是:清风,花一朵大大的荷花,荷花花瓣要由浅到深的涂颜色,可用嫩粉红色(指彩色铅笔,会渐变色的同志们更好画)画,花瓣最尖的部分可以用另一种较深的梅红色涂,画的时候其实没啥技巧,随着感觉走。荷花画完以后记得画几片荷叶,旁边可以用黑色水笔写上:出淤泥而不染。(写的小巧一点,写得太大反而弄巧成拙)然后可以画上一个称,称用黑色彩铅(彩色铅笔)画就行了,两边一定要画的均衡,表示公平公正。还可以在下面画一些水草,和小石子。可以用水泡作为版面,花几个大水泡,里面写上一些廉洁的小故事之类的,,,版面LZ你自己设计吧,漂亮就好,,,LZ啊,我说的这么详细,你要再不懂,我就要被你气的吐血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08:34
一、廉政的基本内涵
研究和推行廉政建设,首先要对廉政的基本内涵进行科学、准确的界定。从文字解释学上看,“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但由于有关廉洁的判断标准具有主观性和发展性,*又是一个需要具体化的时代性概念,所以廉政在不同的语境中和具体范围内呈现出多层次的含义。我国有学者从现代社会廉政的特征和实质出发,认为廉政包含四个要素:一是“廉正”,指*及其*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二是“廉朴”,指*及其*取之于民者少而用之于民者多,三是“廉节”,指*及其*在国家管理活动和处理与社会公共事务有关的活动3中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或节操,也称廉德,四是“廉制”,即有关廉政的制度。
还有学者从廉政的内容出发,认为廉政的基本涵义有四:其一,就“政局”而言,要造就一个公正清明的*局面和*氛围,其二,就“政制”而言,要建立廉洁高效的*制度和法律制度,其三,就“*”而言,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清明的*和措施以取信于民,其四,就“政德”而言,要求各级官吏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简言之,所谓“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就与*相反,起码要具备三个要素: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受国家委任从事国家公务的人,主观方面没有牟取私利的动机,客观方面不滥用权力或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反公认的规范的行为。
廉政建设近年已经成为国家公务员申论写作的热点之一,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新时期廉政建设的特点
1.廉政建设体系化
党在十五大以后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通过深化改革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党*在新形势下作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和*从教育、制度、监督等各个环节出发,建立标本兼治的综合体系进行廉政建设的宏观战略和清晰思路,既全面又有重点,摆脱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局面,迈出了廉政建设体系化的坚实的一步。这种体系化的廉政建设方针突出反映在2005年1月*颁布实施的《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简称《实施纲要》)里。该纲要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所规划的廉政建设体系既是一个着眼全局的体系,又是一个遵循规律的体系,还是一个注重预防的体系,更是一个依靠民主、法制和德治多管齐下防治*的体系。
2.廉政建设制度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有关廉政的法律制度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03年11月召开的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和反*法规制度体系的规划;2003年底《中国*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党纪律处分条例》颁布实施;2004年《中国*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试行)》颁布实施;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实施纲要》、《关于纪委协助*组织协调反*工作的规定(试行)》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相继颁布实施。与此同时,还有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法律和制度正在抓紧制定之中,如2001年7月起*纪委法规室和监察部法规司多次组织召开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廉*的专家论证会,目前正在酝酿出台廉*。总之,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有关廉政的制度化建设所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建党、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其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填补了廉政建设的制度空白,为加强廉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群众利益成为廉政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一思想体现在整个廉政建设实践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及有关部门按照*的要求,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学校乱收费和挤占、挪用、截留教育经费行为;认真清理、整顿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乱加价、乱收费等现象;继续纠正在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以及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问题;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重大事故背后的*行为;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这些举措真正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反映了廉政建设的具体化和微观化。
4.廉政建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体系化与制度化是廉政建设力度加大的重要表现。从客观现实结果来看,廉政建设的力度加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依法惩处力度加大。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对惩治*的高压态势一直有增无减,*纪委、监察部和最高人民*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有*问题的省部级干部。二是廉政教育力度加大。中国*党有注重思想*教育、着力通过化解内因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发生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十六大以来,党更是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推出新的措施加强廉政教育,如规定新任领导干部必须接受廉政谈话和廉政培训,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在年度述职的同时要述廉等。
5.通过深层次*改革推动廉政建设
*纪委第六次全会强调要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改革的精神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积极推进*改革和制度创新,力争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突破,从深层次彻底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各地在干部人事制度、司法、行政审批等领域都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在*改革方面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重点解决权力制约机制的完善问题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制约理顺权力之间的关系,保证各部门、上下级之间权力的健康运行。
6.注重廉政的社会环境建设
廉政建设只有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整个社会对*行为麻木不仁,廉政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2005年初*颁布《实施纲要》的主要用意之一就是要形成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反*的局面。从2006年到2007年*进一步加强了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教育,促使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道德观念,并把这种教育活动深入到学校、企业、工厂等各个领域,大力营造弘扬正气、抵制*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广大人民群众已真正觉悟起来,正以实际行动与各种*现象作斗争,廉政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
三、新时期廉政建设的路径
在现阶段,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以监督为关键的教育、制度、监督有机统一的惩治和预防*体系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廉政建设。
1.制度建设是前提:进一步完善廉政建设的法律制度。
廉政建设必须在法制的轨道上进行,必须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前提。加强制度建设包含三方面含义:其一,要树立起制度意识。要意识到制度在廉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树立起制度的权威,把制度作为制约权力和廉政建设的基础载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廉政建设更需要走出一条依靠制度改革的治本之路。其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廉政制度。当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务员财产、收入申报制度,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度,健全公务员责任制和领导问责制。其三,要严格执行制度。制度得不到执行,其效力将化为虚有。目前特别要注重加强对法律和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发展是根本:在改革和发展中推动廉政建设。
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要求,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廉政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求得发展,廉政建设的许多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得以解决。廉政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大多是
长期以来制度和机制不健全的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通过改革和创新来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同时,制度又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这也要求重视制度的修订和完善,重视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发展。《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解决问题,这些既是对我国反*历史经验的根本性总结,也是当前和未来深入推进廉政建设的根本思路和办法。总之,我们要注重制度创新,使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使制度科学有效、行得通、做得到;要注意借鉴国外经验,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廉政建设的制度性和源头性问题。
3.权力监督是关键:健全权力配置、制约与监督机制。
廉政的直接客观现实目标就是遏制*,而“*的核心问题无疑是一个*权力的基础和运作问题”。廉政建设必须抓住正确行使权力这个关键,而权力得以正确行使的前提是权力的合理配置。我国《*》规定了基本的国家制度,为权力的配置提供了总体的原则和程序。据此,实践中要根据客观实际和权力运行的规律,进一步理顺具体权力之间的关系。同时,要理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关系,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和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在权力运行过程当中,既要高度重视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又要高度重视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既要高度重视党内监督,又要高度重视党外监督,把党和*的内部监督与来自*、政协、司法机关、新闻*、人民群众等的外部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完整而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特别要强化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突出监督主要干部。当然,这些权力监督和制约都是以制度为前提的。
4.利益协调是重点: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和获取机制。
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利益被排除在廉政的范围之外。其实,利益一直居于社会生活的核心地位,权力的配置实际上是在形成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而权力被滥用的源动力则是权力能给其掌有者带来经济上或*上的利益。很多具有*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之所以成为廉政建设的攻坚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利益问题。如果单靠惩罚和监督,不去解决深层次的利益问题,则惩罚和监督的效果将大大降低。如果能从根本上协调利益,化解廉政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就会大大减小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解决廉政建设的瓶颈问题,廉政建设就能深入开展。因此,进行廉政建设必须完善利益分配和导向机制,特别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权力被滥用的空间;要警防由于利益分配不公而造成廉政行为规范的失效,消除因利益分配原因而产生的商业贿赂现象。
5.社会环境是基础:培育廉政文化为廉政建设提供社会支持力。
廉政建设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因而必须在全社会培育起廉政光荣、*可耻的廉政文化氛围。我国当前的主流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已认定了廉政在法律或者道德上的普遍性标准,但这种标准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民众的普遍性标准,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鸿沟,廉政的主流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被扭曲和消解了,社会“潜规则”得以盛行。因此,培育廉政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人们对廉政的认同感。此外,还要注意消除对待廉政问题的双重标准现象。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当他人*而自己没有得到好处时义愤填膺,而一旦自己掌握权力资源或关系到自身利益时则另当别论。
这种现象危害十分严重,对廉政文化的培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必须通过加强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加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