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3 08:0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8:24
正如大家所说的,用户体验的绩效是很难真正量化的。现实中,用户体验人员或部门的绩效量化主要是为奖金、升职的评定,而不是为、也不能衡量用户体验的价值。我倾向于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制定用户体验绩效量化的标准:用户体验人员的业绩考核以企业内部的用户体验团队为例,可以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评估用户体验人员的工作:完成设计或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衡量专业能力,可以参考用户体验评估的方法,并结合工作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反馈。推进和沟通设计或研究的态度与方法。衡量协作能力,光提出好的解决方案不行,还要高效的推进方案的实施。提高用户体验在企业中的认知和意识。通过讲座、工作坊,建立和梳理规范,收集整理设计资源和模板,建议改进工作流程等,推进整个企业的用户体验工作。
推动产品改进和创新。跨产品工作的用户体验人员更有机会比专一的产品经理、工程师发现不同产品之间相关联的问题和机会,应鼓励由此推动产品改进和创新。另外,用户体验人员常常跨产品、跨团队工作,在考核上需要综合多方反馈,就他们所参加的项目给予不遗漏、不过分,公平公正的奖励。用户体验团队的业绩考核用户体验团队首先是一个业务部门,和技术、运营团队类似,都要有相应的业务考核标准,通常也要有团队之间的互评。但是用户体验团队还有一些特殊之处,需要额外的考核机制。用户体验团队不仅是用户体验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也必须成为企业中提高用户体验意识、普及用户体验知识的推动者。发起讲座、工作坊,分享用户体验资源、案例,让更多不同职能的人员具备基本的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知识与技能。建立设计规范、资源和设计模板,推荐设计工具、做使用培训,让产品经理、工程师和其他设计师能够更高效的开展用户体验工作。建立定期的产品用户体验评审机制,组织用户测试和数据研究,让产品的用户体验质量控制体系逐步完善。用户体验团队对企业的贡献可以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用户体验工作上,还可以拓展到改进“企业”本身这个产品上——留心观察、采访一下身边的同事,你会发现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许多不尽满意、有所期许的事情,有些可能是小事,比如前台的访客管理,食堂的客流引导,会议室的投影设置;有些则不见得是小事,比如怎样的办公桌椅搭配最有利于员工的健康,怎样的会议室设置能满足大小会议的需求并且利用率最高,有什么工作流程或方法有问题、如何改进。这些改进和你的产品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却是高效、愉快工作的基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你的企业和产品。优秀的用户体验团队和具有优秀用户体验的产品更是一个企业的名片。用户体验团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可以从产品、运营、营销、品牌、招聘等方方面面为企业找到独特而又高效的运作方法。一些公司的优秀用户体验团队在网上开设博客和微博,讨论、分享用户体验的知识和经验,这有利于建立积极的企业形象,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进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8:25
两个问题:
1. UE/UI 团队绩效
2. UE/UI 本身的量化评估
前者是管理问题:总体来说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不要指望通过简单的数字和公式来衡量用户体验研究和设计团队的产出。管理本来就没法这么简单,不然就不需要 Manager 的职位了,你想偷懒就肯定出问题。好的做法是让最接近UE/UI团队的的、最懂行的人来做出评价,可以融入一些用户满意度、纵向和横向的可用性指标对比等等,但是不要完全依赖看似量化的指标。好多公司非常想要量化的绩效指标,就是因为外行来评定内行、看热闹的评看门道的(没有贬义,陈述事实)。在绩效评价上,IBM 的做法是由直接 Report 的经理来根据年初的目标(PBC)和年底执行的结果来做出评价,这些评价中有的还会在更高一级的管理层里讨论,然后和员工1对1的直接沟通,给出最终评定。这个无论对于开发团队还是UE/UI 都是一样,我觉得这是个靠谱的办法。具体不在这细说了。海底捞的经验里有一个很有意思,服务员们很有很大的授权,可以给客人赠送菜品甚至买单,有人就问了,怎么考核?通过什么流程、什么指标来防止这些服务员滥用权力?海底捞的回答是,一线的管理者们本身就曾是经验丰富的服务员,他们很容易发现问题,这比一个看似安心的指标、流程更可靠。后者是专业问题:对用户满意度的追踪、关键指标(但是很多时候会和运营、产品的指标混合起来不容易分开)等等,能够有一些量化的结果。但是这个前提是研究(例如问卷调查)需要被精心设计,避免先入为主的、误导性的、片面的,或者忽略其他影响因素的调查,尽管大家都喜欢看起来很漂亮的统计图表,很多调查往往一开始就走向了偏差。A/B Test 等方法也是很好的量化方法,更适合帮助做设计决策。最常用的评估方法都是偏定性的,如总结性的可用性测试、认知走查、启发式评估等等,能够帮助我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如参与的用户量可以很少)来对用户体验进行评估,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所在。很多人喜欢把这些测试、评估做成看起来是定量的结果,但是一般 10 名用户以内的测试,定量只是个美好的想法。这样定性的研究够么?Nielsen 做过相应的研究,这样量级的用户测试已经足够发现大部分的可用性问题(我一个朋友也做过类似的研究,验证了这个结论)。不要特别相信看起来完美的定量评估模型等等,尽管这些是有用的,但是要了解它们的局限性。用定量指标来做评价可以简化我们的判断,但是往往关键因素可能也被简化掉了。无论是定量还是定性研究,在研究中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研究失效,无论它的结果看起来是多么漂亮,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光荣与梦想》里,说到肯尼迪当选(算继任吧)总统前,所有主流调查都显示他的支持率非常低,但最终结果却让*跌眼镜。某次我在一个学术会议上看到有人介绍的定量模型,能够对一些设计进行评价,一堆的数学推导,最后大家都瞢了... 其实做个用户测试就能解决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8:25
可以相对的量化的,两言三语无法解释完,也不特指UE或者UI,这两个词语不同的团队里面有不同的指代。一般我们用中文的用户体验指代,比较没有歧义,考量的是产品的综合体验。量化部分,可以从纵向(同一产品在一定长度的时间线上)和横向(同类产品在同一时间上)两个方向去监控。可以考虑使用的指标是用户满意度或者用户推荐度NPS,这些方法在传统行业已经运用的相当的成熟,相当多的参考和借鉴。只是满意度维度的建立各类产品不尽相同,无法统一套用。而一般最常使用的体验测试和专家走查方法,都是定性的,用感觉打分,不好直接作为标准,更多的是用来归纳和推广设计理念。如果觉得这些都太硬,不“人性”,不一定有利于大家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和喜爱,可以再有一些软指标,比如参与体验计划的项目组成员数,调研次数,调研质量,覆盖量等等,甚至包括规范建立与执行情况等等比较有爱的指标,这些比较适合推行初期,如果这些行为已经深入每个团队成员的工作中,就无需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