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6 10:2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4:37
这两天,很多微博网友可能都刷到了“拍照比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这一热门话题。据媒体报道,只要拍照的距离够近,有心人就能通过照片放大技术和人工智能增强技术,复制被拍摄者的指纹信息。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指纹还原度甚至能达到100%。不法分子提取了指纹信息,便能通过专业材料制作*,带来指纹门锁、指纹支付等的破解风险。
9月16日,网络安全专家、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在微博发文称,通过照片复制指纹,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但也不会实质性扩大安全风险。
人手摸过的地方都有指纹,如果有人被小偷或者身边的人盯上了,他的指纹很容易被获取。要防范指纹泄露的风险,主要就是防范小偷入室行窃或身边的人伺机窃取。“指纹本就很容易泄露,拍剪刀手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指纹泄露的风险。”
不仅是指纹,还有人脸、瞳膜等生物识别信息,本身就是很容易被复制或模仿的。所以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安全工作者只会把生物识别技术看作是读取一串方便记忆的口令,而不是将其当做一种安全验证技术。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复杂系统,需要使用零信任机制下的动态加密验证技术。
“如果把剪刀手泄露指纹当成安全问题来讨论,那么最好告诉大家:不要拍照,或只拍无脸照。”目前民众还是可以放心使用刷脸支付、刷脸通行等技术的。负责任的公司不会把生物识别技术作为唯一的验证手段,而是会辅以人工监督、大数据风控、设备锁定等辅助验证功能,从而给用户提供方便又安全的体验。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5:55
针对近日有日媒报道拍照片比“剪刀手”可能导致指纹泄露,中国安全专家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建议网友要提高对指纹这类具有唯一性的生物识别信息的保护意识。中国安全专家和*建议人们拍照时要慎用“剪刀手”手势,因为该手势会增加暴露个人指纹的风险。奇虎360网络安全专家裴智勇表示:如果智能手机或者数码单反相机与被拍摄者的距离小于0.5米,“获取指纹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指纹(fingerprints)作为个人生物信息(biometric information)的一部分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身份识别和认证中,比如身份证、护照办理中都需要录入办理者的指纹信息,另外兴起的手机指纹解锁、移动端指纹支付等功能,也让指纹信息的保护变得越发重要。
除了指纹以外,掌纹(palm prints)、虹膜(irises)、面部特征(facial patterns)、声音模式(voice patterns)以及DNA等都属于个人生物信息。
安全专家提示,如果拍照距离超过一米,或者照片细节被传播后出现损失,指纹还是很难被拍摄清楚的,因为指纹的采集需要特定的光亮和方位,而且需要一定的技术。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用户在设置各类身份验证信息时尽量选择多个验证方式,比如选择密码+指纹的验证方式,以提高安全性。
【相关背景】人们拍照时喜欢做的“剪刀手”在英文中是更加直白的"V" gesture,一般来说,正确的做法是,掌心向外(palm forward),竖起食指和中指,并向两边展开形成类似字母V的形状。V形手势最为普遍的一个意思是象征英语中的victory(胜利) 、佛兰芒语virijheid(胜利) 和法语victoire(胜利) 这三个单词。需要注意的是,掌心向内的V形手势(palm-backward "V")在美国文化里被看成是下流动作,与美国人竖起中指一样具有淫秽的含义。
另外,近两年美女们*时都喜欢摆的“嘟嘴照”在英文中也有对应的说法,叫ck face,也挺形象的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7:30
我认为可能也会,这就是证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9:21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是会泄漏脸部信息的,所以很难搞哦。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11:29
这个是不会的,因为我们这么多人都拍了照片也没听过谁的信息泄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