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腊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6 15: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6
父亲的腊肉
父亲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旧式的婚姻,虽说是“天做之合”,但合的实在很少,父母也不例外,在我年少和记忆里,几乎全是喝得醉熏熏、满眼通红的父亲和躲在床角嘤嘤抽洋的母亲的记忆。曾有一回,我勇敢地冲上前去围护我那娇弱的母亲,却被父亲那有力的巴掌扇出了丈外,从此,“怨恨”便根植在了心中。
直到上大学走那天,我才有种如释重负般的解脱。在大山的岔路口,我没理会父亲那殷殷的目光,只是倔强地看着母亲说:“等我毕了业就接你出去。”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坚持着不要父亲的钱,一直半工半读。这其中,父亲来看过我两次——一次给我送钱来;一次接我回家过年,我都避而不见。
毕业后,我分配到了一家国营单位上班,分了房子,成了家,也有自己的孩子,我不断托人或写信回家,希望母亲能来成里和我同住,远离那可恨的家,但一直没有回音,而我又不愿再回到那贫嵴的小村,再看到那双酒醉后通红的眼睛。就这样一晃,从读书时起,我已有10年没有回家了。
不记得是从哪年开始的,每到过年前夕,我总会收到家乡寄来年腊肉——薰得焦黄焦黄的,隐隐散发出松枝的香味。随着腊肉总是附寄着父亲简短的家信,信末也总会千篇一律地问一句:“明年回不回家过年?”其实我知道,父亲真的很想我们回家,只不过他不愿意明说而已,而我怎么也忘记不了十年前的那一巴掌和母亲嘤嘤的抽泣。
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我一直没收到家中的腊肉,整个春节,心里忽上忽下,不安得历害,我一直闷闷不乐,妻子再三追问,我也没有作志,只是常常梦见父亲殷殷的目光,过完年上班的第一天,收录室的小曾就把我叫住:“有你的包裹”。我拿回家一看,满满一箱腊肉——焦黄焦黄,散发着松枝的香气。顿时我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激动。而母亲的来信却让霎时泪水盈满眼眶“……你爹打了盹,肉全焦了,你爹说城里人不爱吃这个,又重薰……你爹砍松枝时,不小心砍着了手,却又不肯让我帮他薰,说你就喜欢他做的腊肉……又怕赶不上春节,你爹就没日没夜地守在火旁不敢合眼……”
那天,我哭得很厉害,也是平生第一次放声痛哭。到后来,我突然发现,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欺骗自己,一直在用编制的“诺言”来掩饰自己那份时常颤动的良知。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父亲的优劣?我以什么标准去衡量父母之间的那份真情?正如母亲时常说起父亲万般不好却又始终不肯离开父亲而独自进城享天伦之乐。十年了,十年间我的不理不睬、不闻不问又给父亲多大的打击,在父亲那日渐蹒跚的脚步下,在父亲那大山似的沉默中,难道真是那一巴掌和母亲嘤嘤的抽泣让我背附了十年之久吗?“穷山僻壤”、“荒芜之地”难道不就是我时常向人介绍我家乡时的评语么!父亲从不述说,也从不向我作出任何表示,只是默默用他那一箱箱沉甸甸的腊肉传递着那份浓浓的父爱与宽宏——正如父亲坚持要亲手薰,而我每到年关都翘首以待那箱能述说全家平安的腊肉。
第二年春节,我和妻子带着孩子回到了那大山深处的老家。到家那天,父亲高兴得象个孩子,拿出薰得黑乎乎的“礼情”(半斤左右重的腊肉)颤微微地沿着山间的小路向乡邻们“报喜”(乡间迎接人的一种风俗)。
临走那天,又是父亲和母亲送我们,在大山的岔路口,父亲特地拉着我的手说:“娃,山里住惯了不习惯城里的生活,你们别担心咱,倒是你们城里人做的腊肉,赶不上咱用山顶的松枝、自个儿的猪薰出的香,过年时,我再给你薰些来……”
18.从全文来看,标题中的“香”应如何理解?
既是指腊肉的馨香,也是说思乡之情的浓厚。
19.从第第一段中找出描述腊肉制作过程的语句。
整个腊月,黝腊肉的炊烟不会停熄,直到腊肉被厚厚地涂上一层黝黑的烟垢,有晶亮的油汁从烟垢中渗出,一滴滴落到地面上,此时腊肉才算熏成。
20.仔细阅读文中描写父亲的有关文字,说说他的形象特点。
父亲的形象:聪明能干 慷慨大方 爱子心切
21.品析句中加点词所传达出来的信息。
我自从20岁就远离故土,终于在省城筑巢定居,就再难吃到父亲制作的腊肉了。
既有定居省城的喜悦、自足,也有远离故土的遗憾和凄凉。
22.作者说“多少年来,吃腊肉成为我的家乡过年的传统。”那么,在你的家乡,过年都有哪些传统呢?说出来听听。
过年的传统有:吃饺子,制年糕,放鞭炮,帖春联,拜财神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6
听到腊肉就想吃 可惜是父亲的腊肉只能爱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3:27
我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