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4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20:38
陈雷激 古琴演奏家
1967年出生于上海音乐世家,9岁开始学习古琴,12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古琴专业,直至大学毕业。十余年学琴生涯,一直师从于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龚一先生,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基础。他出音刚劲,徽分精到,音准从不含糊游离;表现上追求拙朴纯真,摒弃矫柔造作,重功力而轻外表,听来既豪放跌宕,又清丽委婉,舒展惬意,意味无穷。1989年录制专辑《七弦一绝》。
大学毕业后陈氏旅居法国。在法期间,攻读了法国(Reims)国际州立音乐学院及(Ruerl-Malmaison)该院的指挥专业。他指挥过“欧共体青年交响乐团”;美国“Blue Lake”青年交响乐团;“葡萄牙里斯本市立交响乐团”;南斯拉夫“Sarajevo”歌剧院乐团;波兰“Katowice”交响乐团;意大利“Pesccarese”市立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兰州市交响乐团”;“成都市交响乐团”;并担任过“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法国巡回演出特邀指挥;“北京葡萄牙现代音乐节”特邀指挥;“法国(Ruerl-Malmaison)国际州立音乐学院青年学生乐团”音乐总监及常任指挥等。
与此同时,他还不忘弘扬国粹古琴艺术。在欧洲等地,他先后举办了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达百场之多,并与西方交响乐团合作,尝试罗忠鎔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琴韵》、刘湲作曲的古琴协奏曲《幽兰》、陈其钢作曲的《古琴协奏曲》等作品。还出版了十多张古琴专辑,其中由法国国家广播电台(RADIO FRANCE)“OCORA”出版的《梅庵琴谱――陈雷激古琴独奏专辑》荣获2005年法国Charles Cros基金会评选的“世界音乐最佳演奏唱片奖。”
2003年,回国后考入*音乐学院,攻读指挥硕士学位。2004录制最新专辑《养和的故事》,被他的启蒙导师龚一先生评价为“古琴界不可多得的一个”。现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青年民族乐团”首席指挥。
雷激言:古琴音乐风格倾向于静态的、含蓄的、和雅的、清淡的美,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恬淡、闲适、虚静、幽远的意境,而琴境的最高追求是所谓“弦外之音”、“韵外之致”。是以最少的声音物质来表现最丰富的精神内涵,琴意得之于弦外,言有尽而意无穷。
于红梅,著名二胡演奏家
于红梅,著名二胡演奏家,*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乐团客席独奏演员。她曾荣获在美国纽约举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乐府国际音乐大奖”.她的专辑《于红梅二胡协奏曲专辑》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专辑《迷胡》荣获在美国举办的Indie Awards“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这是自此世界瞩目的音乐大奖设立三十多年以来第一位华人音乐家获此殊荣。独奏专辑《红梅随想曲》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一等奖。2002年2月, 在世界最著名的美国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 成为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她作为独奏家出访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在美国、法国、日本、香港、北京等地成功举办了数十场个人独奏、协奏音乐会;曾在许多国际著名的音乐厅演出: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中心的艾弗丽.费雪音乐厅,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国家表演艺术大厅,芝加哥交响音乐厅,旧金山交响音乐厅,巴黎香榭里舍剧院,瑞士卢采恩音乐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大厅等,开罗国家音乐厅等。首演了《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八阕》; 《西口情韵》等优秀作品. 参加了中国文化美国行,中国文化澳新行,捷克布拉格之春音乐节、中国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世界和平年会音乐会,德国音乐节,澳门艺术节,国际电脑音乐节等诸多重大演出活动。录制出版了九张个人演奏专辑。应邀为*电视台录制了<名家教二胡>,<于红梅二胡独奏专场音乐会>和音乐电视片<绽开的红梅–于红梅演奏专辑>。编订了《二胡音乐会曲集》(三册),著有《二胡演奏中的力度变化》、《“一枝花”的演奏法》等学术文章。应邀在多所音乐艺术院校示范,讲学,并荣获*音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所教授的学生在很多国际国内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2005年,荣获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奖”一等奖。 八岁开始学习二胡,十岁时以“一枝花”一曲的精彩演奏,在“泉城之秋”音乐会上博得音乐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1984年至1994年先后就读于*音乐学院附中及本科,以优异成绩连年获得学院全优三好生奖学金、沈心工奖学金,免试保送攻读本院硕士学位。在学期间得到张韶、苏安国,蓝玉崧、刘长福等教授的精心培育,同时向多位名家学习板胡、高胡、京胡、坠胡等民族弦乐器。 于红梅的演奏风格真挚淳朴、细腻感人、充满*,琴人合一.对乐曲的内涵有较完美的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被纽约音乐会杂志称为“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精神的演奏家”。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的同时,与国内外多位作曲家、演奏家合作,演奏了大量现代音乐作品。创建并参与了“卿梅静月”—中国民族室内乐团,致力于当代民族弦乐音乐的发展与创新。作为中国当代乐坛优秀的演奏家正向世界展示她独特的演奏风采和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
中国京剧院二胡演奏家耿慧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4849010006it.html
中国当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还有:马晓晖、许可、邵琳……等等
著名民乐演奏家还有沈诚、杨靖夫妇,著名国际琵琶演奏家骆昭匀、蒋彦,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项斯华等等,他们的故事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音乐家何仿与《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这首江苏民歌早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歌曲之一,无论何时总能哼上几句。但是如果有人问起这首歌是谁搜集、整理的,恐怕就没有多少人能够准确地回答了。
冒雪寻访老艺人
其实,中国的民歌种类繁多,各处都有唱鲜花的歌曲,比如,江苏、河北、东北、四川……不过这些歌曲大多没有拘泥于某一种花卉,因此许多地方的此类民歌都叫做《鲜花调》。
国家一级作曲,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音乐家何仿说,他搜集整理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初的版本就叫《鲜花调》。“因为以前的许多民歌都没有名字,只是随意地把第一句歌词当名字,而这首《鲜花调》的第一段歌词唱的就是茉莉花。”
那一年何仿只有14岁,但已经是一名光荣的文艺兵了,在下乡采风的时候,他听群众说这里的民歌最好听,于是赶了数里山路去寻找一位会唱民歌的艺人。
“那天吃过早饭,我冒着雨雪在泥泞的小道上足足走了2.5公里,终于在一个茅草搭成的小屋里找到了那位民歌艺人。”
这位老师傅身穿一件打满了补丁的破棉袍,头戴一顶破帽子,看来生活很艰苦。何仿自我介绍说:我是新四军剧团的,想向老师傅请教。老师傅听了非常高兴地说,小同志,外面又下雨又下雪你还能赶过来,很不容易啊。说毕,老师傅从墙上摘下一把二胡,仔细校了音,“小同志,有一个《鲜花调》你听过没有?”何仿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请老师傅唱给我听吧!
手把手学唱《鲜花调》
老师傅亮开嗓子唱了起来,跟我们现在听到的《茉莉花》不太一样,当时的《茉莉花》是男扮女声用高八度的假声来唱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何仿听后非常惊喜,请求老师傅教他唱,老师傅一口答应了。就这样,老师傅唱一句,何仿学一句,用了几十分钟就全部学会了。“老师傅,我现在唱一遍给您听,您听听我唱得准不准?”
老师傅听了何仿的演唱很惊讶:小同志,你很聪明啊,这么短的时间就学会了!但是何仿还不满意,他又请老师傅仔细纠正他的唱腔和韵味儿,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何仿只得起身向老师傅告辞了。“当时我处的位置离敌人很近,为了不掉队我只能赶快回到部队去。”战友听过何仿带回来的《鲜花调》后,都拍手称赞:小何,你这次挖到宝啦!
改编整理《茉莉花》
经过反复思考,何仿决定对《鲜花调》进行修改,先是把歌词中的三种鲜花改为一种,单单突出茉莉花的特点;然后把“奴”也改成了“我”字,歌词的顺序也有了一定的调整。“这样一改,它就不是一个表现男女爱情的歌曲了,而是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
如今,50多年过去了,这首《茉莉花》依然在各种场合被人们传唱着,而这悠扬的歌声背后,有一个我们不能忘记的名字——何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