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题 其实这不难 求开头和结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2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59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专业背景与市场预测
该专业是前沿学科,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们日常生活等都与电子信息技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
注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及设计的基本能力,具有一般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应用能力;具有对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维护管理能力;具有对通信设备、家用电子产品电路图的阅读分析及安装、调试、维护能力;具有对机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具有阅读英语资料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包括生产实习和室内实验)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课程分类介绍:
①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论:
电路原理 ---- 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 ---- 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
数字信号处理 ----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
③电路:
模拟电路 ---- 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
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④计算机:
微机原理 ---- 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 ---- 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 ----(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详细课程介绍:
①c语言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雪活用活,不要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②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人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人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③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
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 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
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
④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
⑤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
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
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⑧模拟电子电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电路是*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特点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四、教学总体要求
1.正确理解以下基本概念和术语
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静态与动态,工作点,负载线,非线性失真,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频率特性,正反馈和负反馈,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开环与闭环,自激,零点漂移,差模与共模,共模抑制比,恒流源,互补对称,输出功率与效率,理想运放,虚短、虚地,噪声与干扰等。
职业资格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
获得省教育厅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获得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中级电工证、电子CAD中级技能等级证书。
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适应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范围;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
3.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相近专业
通信工程
就业去向
该专业毕业生具有宽领域工程技术适应性,就业面很广,就业率高,毕业生实践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可以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主要面向电子产品与设备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各种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检测、应用及维修技术工作,还可以到一些企事业单位一些机电设备、通信设备及计算机控制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及维护管理工作。
企业需求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
据调查,现阶段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未来展望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中国IT行业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轻。新鲜的事物、朝阳的产业总是备受注目。正是这个原因,计算机专业迅速成为高校的热门专业,不少同学削尖又再削尖了脑袋往这个象牙塔里的象牙顶钻,或为兴趣,或为谋生掌握一门技能,或为前途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比前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的火爆,近年来对这个专业的选择渐趋于了理性和客观。学生和家长考虑更多的是一种基于更利于个人长远自我发展的出发点。
职业方向的选择,想来是更多应届毕业生就业时所想的事情,常看到论坛上不少临近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发出迷茫、困惑的感叹,不知道是否应该将计算机这条路继续走下去。
太多太多关于这个行业的言论,媒体频频爆出的各类关于IT从业者身心受到莫大伤害的大小新闻,IT从业者工作很苦很累,繁琐枯燥的程式、技术心理与现实状态的脱节、加班很普遍、这一行更新很快,业余时间也是常用来学习新的专业技术,没有节假日、没有空余时间,不能陪亲人朋友,工作的性质使生活多了一些单调,生活仿佛学生时代一般的两点一线。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绚丽多彩:张扬的个性源自技能的自信,时尚现代的生活方式由于富余的回报,“办公室*”的远离,“自由”的思虑空间….,只是现在看来,现实来的更多一些了吧。
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似乎有则潜在的规律:职业生涯短暂。所以身未老心先行,思虑着“希望的路”到底应该怎样转弯,IT管理、IT销售、或者横下一条心从头来过去创业、或者干脆转行….,到底干什么,仍旧在徘徊中、在迷茫,之前几年的代码人生似乎恍然被抹去一概不计,只留下空落落的一些什么回忆。
还有计算机的女生,动手能力欠缺,生理的原因、生活家庭的压力等等,就业似乎远不及男生,有着先天的劣势,包括情绪化、大局观,还有对技术的热忱度等。
太多太多的关于这个行业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辈的好心建议,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是否应该继续选择这一行,或者职业道路应该就此转弯?选择这一行,似乎意味着选择这种生理和心理的苦难历程,接受这个行业的历练。
退出呢,却是心有不甘,想一想几年来刻苦努力,一张张用铅笔写满程序的稿纸,课堂上的目不转睛,作业时的冥思苦想,少了一些浪漫无边的时间,为的就是将来能多一份自信去呈交一份专业、厚重的职业简历。谁愿意一心的努力最后化作东流的水。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各自的光鲜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了解。对于刚刚迈进校园的我们,对于已经迈入社会的学长学姐,对于不同岗位上的每一位前辈,举步从来都是维艰的,辉煌的铸就更是循序渐进,我们不可以只看到行业光鲜靓丽的外表,而忽视背后拖起它成长的艰难,两种极端的落差当然巨大,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显然有违客观。而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筑建也是一样,它的雏形,它的打造、它的铸就、它的丰裕、它的厚实,是靠一砖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6:59
尽管许多人认为法律程序很重要,但真正重要的问题,并且为人们一直关心的,一直是有关实体问题的法律判断。到底张三是自然死亡还是被谋杀?如果是谋
杀,谋杀者又是何人?李四称王五借的自己的钱,但没有借条,也没有其他目击者;这个借贷真的发生过吗?凭什么我们相信发生过?王五历史上有过借钱不还的历
史?或李四的一贯诚实?并在当地有口碑?但如果李四是本地人,而王五是外地人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执法和司法中的大问题,正确或准确的裁决需要了解事实,
需要证据,需要证据隐含的诸多的信息。
事实上,程序之所以在今天的法律中变得逐渐显著起来,重要原因之一是,至少有不少法律人对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有能力准确发现事实*有怀疑,因此
转向严格的细致程序,或某些其他机制,例如古代的神判法、民间的抓阄、以及陪审团等推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希望借此来裁断那些有关事实的难题,摆脱不确定
性和自我怀疑。即便如此,这些程序或机制也并没有解决人们渴求到达的事实问题,它们最多只是将这些问题以某种当时社会可以接受的方式掩藏起来了。这些机制
的存在本身恰恰例证了这些问题的永恒,以及对裁判者的永恒折磨。
然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事实问题,更准确地说,其实是一个信息问题,我们其实不可能完全复原并看到已经过去的事实,当我们说看到事实*之际,我
们说的其实是,依据各种相关的信息,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中,我们可以确信我们的关于必须裁断的事实问题。由于信息的数量以及与相关事件的相关性不同,因
此不仅一个人对不同的问题的确信程度会有差别,而且因为个体之间的各种差别,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也仍然会有不同的确信,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有相
反的判断和确信。
相关的信息不仅在司法个案中对实现校正正义非常重要,在广义的立法,行政决策和执法中,乃至当个案对未来具有示范意义之际的个案判决中,相关信
息也同样格外重要。这首先因为,立法和行政决策涉及各种资源或价值物品的分配,影响面不但更为广泛,而且持久。也还因为立法和行政决策的效果都发生在未
来,而*责任要求立法者和行政*在此刻做出效果良好的决策和行动,这需要大量的精确的信息,需要了解*决策引发的众多社会变量的互动可能产生的实际
后果。例如,劳动合同法会更有效保护劳动者吗?保护了哪些劳动者?“对违反交通规则者,撞了白撞”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撞,机动车主负全责”,会取得设
想的社会后果吗?
基于往昔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人们有可能在一定限度内对未来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但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无论如何,都不足以精确预测并有效应对未
来,仍然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并做出相应的法律和法律行动的调整。在这个意义上,随着现代社会对相关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的加强,就立法和
行政而言,今天的法治已经不再是,不可能仅仅是,依据规则的治理,事实上更多是依据信息的治理。
也正因此,早在250年前,休谟就指出,如果所有的事实/信息问题都能解决,那么社会甚至不会存在有任何道德争议。而获得各种信息和有效处理信息的基本手段和平台是科技。
为了便于讨论,首先必需对科学技术做出界定。如今人们习惯将科学技术联系起来使用,但是这两者实际上并不必然相联系,在历史上两者曾长期分离。
科学一般以系统地理解世界为目的,是对人类知识的一种系统的整理和思考,在古代往往专属于有限的贵族哲学家;科学因此并不总是等同于真理。而技术是在人类
在制造工具的过程中产生的,往往以便利为目的,尽管人们获得的技术可能符合科学原理,却与科学理论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到了近代以后,由于商业制造业的发
展,由于信息交流的增进,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才密切起来,技术逐渐以现代科学实验和科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已经有了高度的发
展,两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今天,人们一般认为科学是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以系统地发现因果关系为目的的社会实践,侧重以认识世界为目的;而技术则是人类改
变或控制客观环境的手段或活动,以改造世界为目的。根据这个初步的界定,我们可以分别从科学和技术这两个方面讨论对法律的影响。
科学对法律的影响
世界万物之间有普遍的联系,这一点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然而,这些现象是如何具体联系的,却不是人们一眼就可以看穿的。因此,尽管人类从很早就
有了因果关系的概念,但是在某些具体的事物现象之间究竟有无因果关系,以及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这些问题却是人们至今一直在探讨的,并将持久地探讨下去。
必须指出,人们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完全由或自动为自然的因果关系所决定;但是,关于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的确认往往会影响法律制度的运作。因
此,如果说科学是基于实验观察基础上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系统努力,那么,因科学发展而引发的对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因果关系的认定、理解和把握就常常会对法
律制度,并对通过这一制度完成的责任分配产生重大影响。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许多问题。中国古代文献有一条不很起眼的记载,“奸宄杀人,历人宥”;意思是说歹徒杀人与过往的行人无关。这一纪录看起来很简
单,但是仔细琢磨起来,却可能反映了当时司法实践的一个重要变化,而这一实践的变化是由于人们对歹徒杀人的因果关系有了一个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判断。这一
记载之所以重要、值得记载,很可能在于,此前,歹徒杀人时,路过的人会受到处罚。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当然是极其荒谬的;但是,古代人无法如同今天的人们
那样科学地确认事件的因果关系,他们认为这种杀人的发生与过路的行人很可能有某种神秘的因果关系,并因此对路人施以惩罚。这并不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要有意制
造冤案,而更多是因为他们在这一问题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有错误;这两个现象的相继出现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虚假的、然而在他们的世界中被视为正常的因果关系。
正是在经验基础上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追究和发现,这种虚构的因果关系逐渐从人类生活中排除出去了,逐步确立起一种以经验观察和验证为基础的、在我们今天看来
是真实的因果关系。“奸宄杀人历人宥”之所以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文献,就在于它标志着人们对于以前共同分享的那种虚假因果关系的否定。尽管今天看来这一因果
关系的否认,太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中国法律史,这一个是具有空前重要意义的事件。它的意义不是认识论上的,而是法律制度上的,它对于当时的刑事法律制度运
作以及刑事责任分配都具有根本的意义。甚至这一意义不限于当时,它对此后中国社会这类刑事案件的责任追究和分配都具有了导向性和指导性的意义。因此,这是
中华民族历史上因人们对因果关系的探索和科学理解而引发的法律制度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一个重要转折。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理解科学地认识因果关系对于法律发展和制度变迁的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古代世界各国的许多在今天看来荒谬的法律制度和
责任分配制度之所以发生,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缺乏科学的理解,甚至是无法获得科学的理解。例如在西方古代,如果树木、动
物、物品给人带来了伤害,就会对树木、动物或物品进行惩罚;又如,在西方中世纪,当瘟疫流行时,或出现其它天灾人祸之际,往往会*一些离群索居、行为怪
异的人,指控他/她们搞巫术,或者将这些人流放;在许多社会中,都大量使用了神判、决斗的方式来分配刑事责任。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对科学
地因果关系的理解。而随着人类在无数次错误地认定因果关系之后,人们逐渐累积起一些科学的因果关系判断,因此,法律制度也就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今天,人
们已经不再惩罚动物、树木或物品,不再有虚构那种骑着扫帚满天飞、散布瘟疫的巫婆,不再将“针扎面人”之类的迷信的咒人做法——即使被诅咒的人确实在此期
间得了病甚至死亡了——作为一种犯罪,不再以神判或决斗之类的方式来分配法律责任、实施惩罚。这些法律规定或法律制度的变化并不是由于如今的人们变得更仁
慈了,而是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多科学地因果认识。
必须指出,引发这些法律制度变化的并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发现的因果关系,同样也包括社会科学发现或构建的因果关系。一个重要例子就是法律家首先发
现,而首先由经济学家首先系统明确表述的在损害相互性问题上的因果关系。在因相邻权而发生的许多侵权案件中,例如工厂机器的噪声影响了隔壁医生的诊断工
作,许多人习惯于认为这里造成伤害的因果关系是厂家造成了对医生的损失,因此法律责任应由厂家承担,厂家应当停止使用机器,应当搬迁。但在大量的司法案
件,法官实际发现并确定了,这类伤害实际上具有相互性;因为在诸如此类的案件中,如果一味要求厂家变迁,实际上就剥夺了厂家自由使用地产的权利以及由于这
一权利带来的收益,给厂家带来伤害。因此,按照边际原则,这里的伤害——无论对于哪一方来说——都是双方造成的。因此,在此类案件中,许多法官并没有用简
单的、人们习惯的因果律分析处理这一问题,而是在司法过程中按照这种关于伤害相互性的因果关系来处理的。这实际上是采取了财富最大化的进路对相互冲突的权
利进行了配置。正是根据这些古老的司法案例,美国经济学家科斯通通过他卓越的分析,更加明确系统地表述了这一原则。从而使得当代法律家对侵权制度、特别是
环境保*、知识产权保*制度都有了更为系统的理解,深刻地影响了与此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制度运作。
我在此仅仅是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对因果律的科学探讨和研究及其研究结论对于法律制度变革的深刻影响。但这并不是全部影响。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对因果
关系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深入,深刻地影响了法律制度和法律原则。例如,社会学和犯罪学的研究使得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在处理犯罪问题时已不再仅仅依赖刑事惩
罚,开始注重其他社会工作,注重对犯罪根源的防治;对于*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因果性研究,不仅使得青少年法庭成为现代许多国家的法律组织机构的一部
分,而且监狱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方面的例子是大量的,但是如果可以对这些变化作出一种法理学的概括的话,这就是——至少部分是——由于对因果关系的
重新认识导致了这种法律制度和原则的变化。
科学因果关系在法律上的*
我们强调科学地因果关系对法律制度及其运作的深刻影响,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科学研究发现的因果关系必然导致或应该导致法律制度的变迁。我们
必须指出,科学发现的因果关系仅仅是指出了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并不能直接而且也不应当直接决定法律责任的分配。这两者是有重大区别的。
首先,科学研究发现的因果关系,即使完全正确,也往往会形成一个无限的链条。一个人犯杀人罪可能是由于父母离婚,由此造成了家境贫寒,从小无人
管教,受人歧视,因此误入歧途,最终杀人犯罪。在这里,每个原因都可能是另一个或诸多原因的结果;如果不断追求因果关系,可能无法判定法律责任。法律必须
在某个地方切断这种因果链,仅仅考虑或着重考虑这其中的某一个因果关系,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责任的分配。因此,法律对因果关系的认定总是要受到社会其它因素
的制约的,科学发现的因果关系并不可能决定法律上的因果关系。
其次,我们还必须充分意识到,科学研究发现的因果关系并不可能穷尽世界的因果关系,甚至有些通过实证科学研究发现的,并为当时人们所接受的因果
关系也完全有可能是错误的。例如,龙勃罗梭曾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犯罪与人的体型、脑容量、性别等因素之间有某种“因果关系”,这一观点也曾一度为不少人分
享。但是,这种实证研究所确认的因果关系后来乃至今天看来有很多问题,如果依据这种自然的因果关系来分配责任或设计刑事惩罚制度,那么就可能出问题。科学
永远没有完结,科学总是处于不断地发展中,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应当假定我们今天关于世界的某些具体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已经是“真理”,是一切法律判决
的唯一可靠基础。现实的科学研究及其发现都具有某种局限性,因此,不能完全依据或仅仅依据现有科学发现的因果关系来分配法律责任。如果科学自身还不是非常
坚实,那么建筑在这个不坚实的基础之上的法律制度就有可能坍塌。对此,我们——社会和法律界——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清醒。因为法律是代表社会在分配责任,可
能具有很强的压迫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