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17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53
“萨满”一词也可音译为“珊蛮”“嚓玛”等。该词源自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原词含有:智者、晓彻、探究、等意,后逐渐演变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
萨满简介
在古代的东北,萨满分为职业萨满和家族萨满,前者是以个人身份面向全社会所有人提供宗教服务,为雇主家进行驱魔、占卜、乞福、主持红白喜事等,收取相应报酬。
后者则是在部落氏族组织中仅为本氏族成员提供宗教服务的指定神职人员, 在本氏族成员需要时进行祭祀祖先、向神灵许愿、叙说祖先历史功绩、为本氏族成员乞福、等宗教活动。
在古代东北,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拜和敬畏,往往借助神灵来判断是非。在那个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信奉萨满,希望获得精神寄托,从而获得安慰。
跳大神和萨满的区别:
1、满族萨满属于民族信仰和民俗习惯,东北跳大神属于封建迷信。
“萨满教”起源自史前文明中的自然及图腾崇拜,是一种融合性非常强大的古老宗教。“跳大神”则起源自清朝中叶,当时满族统治的*需要,大力打压“汉族”的传统宗教即“道教”。
在这种情况下,东北人民对“传统萨满仪式”进行简化,进而产生了“跳大神”这一种有着浓厚东北乡土气息的“仪式”,属于封建迷信。
2、“神学观念”不同
萨满教信奉的神灵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跳大神的神汉对于“神”的理解则更为“随意化”,只要是比正常人能力强大的“灵体”,都可以称之为“神儿”或“仙儿”。
3、服务主体不同
满族萨满一般只为本家族、本氏族、本民族服务,东北跳大神不局限于本家族,主要为外人服务。
4、使用语言不同
满族萨满祭祀使用满语,东北跳大神用汉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萨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53
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一般分为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前者为整个部落、村或屯之萨满教的首领,负责全族跳神活动;后者则是家庭中的女成员,主持家庭跳神活动。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力量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
史官不用“萨满”这个名词,在文字上只称其为“巫”。在匈奴时代,萨满在*、军事上都起着一定的作用,凡战争或其他处于犹豫状态的事件,最后要取决于萨满。北方民族的萨满,大不同于中原的巫。萨满必须具备许多常识或知识,能够观察事物的发展,预测未来,敢预言吉凶。柔然也是如此,只是其传简略未及叙述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54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Jdamman,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也被理解为这些氏族中萨满之神的代理人和化身。萨满一般分为职业萨满和家庭萨满,前者为整个部落、村或屯之萨满教的首领,负责全族跳神活动;后者则是家庭中的女成员,主持家庭跳神活动。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旨意传达给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1:54
萨满文化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在萨满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萨满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萨满分为家萨满和野萨满。家萨满作为侍神者,主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野萨满(又称大神)是神抓萨满,即神灵附体的萨满。神抓萨满的活动包括医病、躯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满族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服务是不取报酬的,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他们可以结婚生子。萨满死后,所用的神器、佩饰、服装等随葬。新萨满要经过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 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青年满学家王松林在黑龙江宁安地区调研考察时,发现宁安满族文化传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满族萨满面具图谱。王松林的真诚、痴迷、执着打动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余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和25个满族图腾图绘,作为满族史料赠送给他。经过王松林的整理、绘制,满族萨满面具终于在2000年秋面世了,被称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文中所提“马护”既“玛虎”,亦指假面。又具《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记述:玛虎之爱耍者,并非只在清宫里,满族民间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玛虎戏。
满族面具是满族文化的稀世珍贵遗产,它不仅为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美术、戏剧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启示,并开启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它也为旅游和民间工艺美术提供了巨大的开发商机。
萨满舞
萨满舞是萨满(即巫师)在祈神、祭祀、驱邪、治病等活动中表演的舞蹈,俗称"跳大神"。古代中国北方民族曾盛行过这种巫舞,它是原始狩猎、渔猎生活和图腾崇拜的产物,今日萨满所用的服饰、法器以及舞蹈动作中,仍有其原始文化的遗存。例如:鄂伦春、鄂温克族萨满的服饰上,都要缀以兽骨、兽牙;作为法器的抓鼓,其鼓面和鼓槌要蒙以兽皮;表演中多模拟熊、鹰及鹿的形象。
满族称萨满舞为"跳家神"(请家宅之神)或"烧旗香"(旗人请神,以区别于汉人。)。表演时,萨满腰系长腰铃,手持抓鼓或单鼓,在击鼓、摆铃声中,延请各路神灵,请来神灵(俗称"神附体")后,即模拟所请之神的特征作各种神灵的表演。如请来"鹰神",要拟鹰飞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请来"虎神",则蹿跳、扑抓,并和在场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气氛中舞耍点燃的香火,表示已请来"金花火神"。
蒙古族称萨满舞为"博"、"博舞"。过去,萨满的神帽上有鹰的饰物,身穿带有飘带的法裙,腰间系有9面铜镜,以显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时,法器用单面鼓,以一名萨满为主,另有一二名萨满为之击鼓伴奏,舞蹈多模拟鸟兽与各种精灵的动态,最后多表演"耍鼓旋转";技艺高超者,手持多面鼓作各种姿态的连续旋转。现在,这些表演虽仍有遗存,但能作高技艺旋转者已很少。
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他是崇信萨满的,无论是战争还是遇到重大问题时,他都极重视萨满的意见;而且崇奉"白鹰",并把"白鹰"作为能使之取胜的战神。后来,人们就把鹰看作是胜利的象征,并成为习俗一直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摔跤比赛时,选手们都是用拟鹰的跳跃动作入场的,以此增强胜利的信心。一些地区尚有称作"跳白鹰"的活动,为得了怪病的妇女医治,可见萨满教对蒙古族影响之深。
"跳白鹰",俗称"安代";所谓生了怪病,即过去有些妇女因恋爱婚姻不自由而得了抑郁之症,家里就要延请萨满为她举行"跳安代",同时邀请歌手和群众参加,附近的青年男女也都纷纷赶来。跳安代时无乐器伴奏,但有固定的曲调、唱词,又可即兴编舞,舞蹈动作洗练、规范。在萨满的主持下,群众围着歌手形成圆圈,并随着领唱者唱和起舞,慰籍病人。如:"把你的黑发散开啦,啊,安代!"、"你同辈的朋友到齐了,啊,安代!";"心里想看哪一个,说出来就会痛快啦"等。随着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欢舞起来,于是病人的情绪也振奋起来,病情得到好转。
游戏中的萨满
萨满是氏族与部落的精神领袖。他们和灵魂沟通,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并在黑暗的年代里指引他们的人民渡过难关。许多人将他们的智慧和平静误解为和平主义者的天性。事实上,当受到挑战的时候,萨满拥有强大的能力来对付扰乱自然秩序的家伙。
萨满是备用的治疗职业(相对于牧师),拥有许多有趣的法术和作战方法。萨满在团队成员中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具有治疗和许多增益的图腾。萨满有四种图腾:风,地,火,和水。玩萨满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清楚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哪一种图腾。
萨满和人类的圣骑士很相象,只是不能穿那么厚重的盔甲。
女萨满
在萨尔图[今大庆一带]附近,有一个叫做撒半屯的地方。传说,这里曾经住过一位心地善良、神通广大的女萨满[萨满教的祭神人]。女萨满摘下一片蔚蓝的天空做鼓,拔起高高的青山做鼓鞭,采来一串串会唱歌的星星做腰铃。她的神裙是用翠绿的山泉和雪白的云朵织成的。人们像崇敬天神一样崇敬她,她的神鼓保佑着女真人的吉祥和安宁。
天上有阿布凯恩都里执掌,地上有善良的女萨满保佑,女真人的日子过得太舒心了,引起了住在地下的黑魔王耶鲁里[萨满教用语,魔鬼]的嫉妒。他派出了瞌睡鬼做先锋,飞进了女萨满的鼻孔里。女萨满忽然觉得一阵晕眩,打了个哈欠睡着了 。
女萨满这一觉睡得太久了,等她醒来时,一看,哎呀,遍地都是女真人的死尸。原来,黑魔王耶鲁里乘她熟睡之机,撒出了十万鬼兵,把瘟疫带到了每一个女真部落里。 象大风吹倒了茅草,象山火烧着了荒林,可怕的瘟疫四处蔓延。牲畜一群群地倒下了,人们整部落整部落地死绝了,人骨和兽骨白花花地混在一起,天地间笼罩着一片凄云惨雾。
女萨满急忙寻找自己的神鼓,鼓皮已经被鬼兵们嗑烂了;她伸手去摇自己的腰铃,腰铃里的星星已经被鬼兵们咬成了碎末。黑魔王耶鲁里得意洋洋地化做一只老秃雕,“嘎嘎”怪笑着在女萨满的头上旋了三圈,恶狠狠地说:“用不了十天,女真人就会死绝了,到那时你就乖乖地把人间让给我吧!哈哈哈哈!”
黑魔王飞走了。女萨满又悔又恨,她点起了鞑子香,举起了青山鼓鞭,猛劲地敲着蓝天,呼唤天神阿布凯恩都里拯救女真人的灾难。青山做的鼓鞭都打折了,总算捶开了阿布凯恩都里的耳朵。一只银色的海东青神鹰自天而降。它从南到北地兜着圈子打旋儿,象一道银环闪闪发光。神鹰一面飞一面叫着:“苦胆,苦胆,费雅哈达,苦胆!”
神鹰飞回天上去了。女萨满点了点头,乘着鞑子香的青烟,就奔向了北边的费雅哈达山[冰山]。那时侯,费雅哈达还是一座高大的冰山,山崖象刀削的墙壁一样陡,象银制的镜子一样亮。山下是无边无际的冰海,冰海上挂着永远不落的太阳。
太阳的光,映在光滑的冰面上,刺得女萨满睁不开眼睛。到哪去找*瘟疫的苦胆啊!忽然,冰海上空出现一道灿烂夺目的七彩神火。女萨满看见,冰面上遥遥晃晃地走过来三十六只银色的神熊。
苦胆!神熊的苦胆,是*瘟疫的灵药。女萨满高兴地叩拜天空,感谢七彩神火为自己送来了神熊。她用腰刀杀死了神熊,取出了三十六只苦胆,急急忙忙往回赶。 女萨满一路走过三十五个部落,救活了三十五个女真人的生命。等她回到自己居住的部落时,只剩下一个苦胆了。她四下一撒目,部落里没有一个活人影,不由得一阵揪心地疼。女萨满一路救人,天天被鬼气熏着,自己也染上了瘟疫。她拿起最后一个苦胆,刚要吞到肚里时,忽然,远处传来了孩子的哭喊声。“还有人活着!”女萨满又惊又喜。
她忍着病痛,好容易才爬到那孩子身边。这是一个还不到三岁的小格格。小格格躺在她额娘的尸首旁,小脸儿煞白,小嘴儿一张一合,象烧焦的玫瑰花瓣一样。
这是部落里最后一条根了。黑魔王变的老秃雕又飞来了,它停在女萨满面前的一棵枯树上,幸灾乐祸地叫着:“两个人,一个苦胆!两个人,一个苦胆!两个人,一个苦胆!”女萨满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神熊的苦胆塞进了小格格的嘴里。小格格得救了,女萨满变成了一座高大的石山,再也活不过来了。
女萨满虽然死了,可她为女真人留下了三十六个生命,三十六条根。以后,女真人的这三十六个部落只好打破部落内婚的老规矩,互相结亲,很快又繁衍成一个强盛的部族。他们都尊奉女萨满,认为自己是神熊留下的后代。他们的后代,再也不怕黑魔王的瘟疫了。那个吃了最后一个苦胆的小格格,后来接替了女萨满的位置。女萨满住的地方,直到今天还叫“萨半屯”,也就是“萨满屯”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