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1 16: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8:28
轿子,在种类上,有官轿、民轿、喜轿、魂轿等不同;在使用上,有走平道与山路的区别;在用材上,有木、竹、藤等之分;在方式上,有人抬的和牲口抬的,如骆驼驮的“驼轿”,元代皇帝还坐过“象轿”。“骡驮轿”,是“骡抬轿”的讹音,是清末民初流行过一阵的交通工具。轿子是用二匹骡子前后抬着。轿杆固定在骡背鞍子上。轿夫跟着边走边吆喝。轿内坐人,大轿可坐3-4人。轿外夏包苇席或蒙纱,冬季则是棉围子。骡驮轿多用于山区或乡间崎岖小路。
(一)两人小轿:在图中最常见,轿呈方形,前后各一人抬,是最方便的代步工具。
(二)驮轿或骡轿:轿呈长方形,比小轿宽敞,前、后各用一匹骡子拉,前方有一人牵马。
(三)四人抬花轿:图中有迎娶的花轿行列,轿上扎彩绸,四个人抬轿,轿子左右各两女郎,花轿前一人撑大圆伞,伞前是六人乐队。
(四)肩扛轿:图中运石车附近,有一出巡*,乘坐一人轿,由四人抬著,像是一把椅子,用两根杆子架起来。也类似现代民间神明坐的轿子。
特殊的(五)轿子不光用来抬活人,死人的棺材也要用轿子来抬。(这一重要的风俗在华北的许多县或乡村仍被完整地保留着,我的家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人出于对传统民俗的由衷热爱,以及对先前编辑词条者个人经历局限性的考虑,认为补充完整这一重要词条十分必要)我所说的这种轿子,一般由前16,后16共32条大汉来抬,轿体前后长约10米,轿身前后长约3米,宽约1.8米,轿身通体以大红绣花绒布遮掩,花纹常见的有八仙图或龙凤图,轿顶一般绣两条大龙,上罩麻绳大网,轿顶中部一般装饰有一顶黄漆木质炼丹炉,炉子大小依实际情况而定,与轿身整体协调为标准。轿身横穿两根竹条编成的长杆(这两条杆各自约有10米长)用来抬起轿身,轿身前部两条长杆露出的部分的末端又以一根粗木梁相连接(木梁与轿身等宽),粗木梁的中部又有一孔,此孔中贯一钢筋,用以连接下部的抬轿支架,前部最终留16个抬轿点,后部与前部设置相同。前部两杆露出的部分各吊一龙头,后部两杆露出的部分各装一龙尾,两杆露出的部分又罩以龙鳞纹,轿身以大红为主色(抬杆全部漆红)白色基本上不用,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生死俱大事”的思想。除32人抬轿外,另有一人敲锣,指挥队伍行进或暂停休息,抬轿的队伍穿着整齐,往往还自编号子,用来股劲或踩点。这种轿子在我的家乡很常见,今天把它介绍给全国的朋友,一为补充词条,二为与大家同开眼界,希望能够对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轿子有所帮助,谢谢。图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