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走进文学的广播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7: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9
春天里的绵绵细雨,夏日里的干爽清风,秋季里的温暖阳光,冬季中的霓虹火烛,文学欣赏,一年四季为您守候。
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文学欣赏,我是播音--。天气渐寒,秋日的私语又开始在耳边荡漾,秋天在我们的等待中悄然而至。我们都在等待着一份萧瑟的华美,等待着一份悲而不伤的淡然,在今天的佳作有约中,我们将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等待的文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好书在线》中我们将一同走进顾城的精神世界,追溯天才的悲与喜。当繁华退去,英雄老矣,迟暮之年的嫁轩正在感叹什么呢?文学之旅,我们陪您一起领悟。
片花 我们的声音很好听,我们的节目正流行,你正在收听的是文学欣赏之佳作有约。
最近在一本杂志上,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它说“等待又是一场错过的延续",细想起来,未免有些消极。等待是什么?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过程,是一种智慧的积淀。于是想起了诸葛孔明得等待。十年风华,正值年少有为,他却在隆中躬耕于田野,就在那里等待着,韬光养晦,在那里积累无边的智慧,等待让他躬行的太多,积累的太多,于是,成就了历史的风云变色。儒雅,谦恭,睿智的诸葛孔明在等待中便酝酿出了一种震撼世代的力量。诚然,我们都不是他,我们的时代有着高节奏的生活,有着浮躁的急进,等待可能成为了一种无奈与折磨,而非智慧的选择。我们常常觉得每天的事情都好多,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那是因为我们行走的太快了。追逐的过程应该有些许的等待,让我们慢下来,停下来。不要在乎等待后的得失,单纯的去享受一种心平气和的过程。当然,有些等待也有痛苦。等待一种成全,等待一个答案,等待一个未来,在毫不预知的焦灼中等待,在漫天的疑虑中等待,我们需要太多的勇敢,需要太多的淡定,例如梦想。等待着梦想的实现,我们付出的太多。如果生命是大树,梦想就是悬在叶下的滴滴露珠,永远晶莹在生命的精彩中。如果我们在等待梦想之花的开放,那么请耐心等待,只要花期在,花儿一定会开。不由得又想起诗人的等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清照的等待,那时思念的等待,那也是等待中的思念。有时我们都不免怀有一些诗人般的怆然,感伤等待的凄凉,感叹等待的错过。可还是想保留这样的一份等待,这种过程绝非是根据结果衡量的吧,我们都需要某些等待来说服自己,来成全自己,甚至来帮助自己。没有怯懦的逃避,也绝非是逃避,等待着心灵的休憩,等待着明日的辉煌,我想即使等待过后,又是一场错过,那也是另外一种人生吧,一种无悔无恨的人生,因为我们无憾于我们的等待。
,
片花 书中你我相遇书中你我相知,好书相伴一生无憾,你现在欣赏的是文学欣赏之好书在线。先来和大家分享一首小诗《远和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顾城式的朦胧,隐而不晦,仿若梦中的虚无。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记忆外的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解注,或是校正词句,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们的却是另一面的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有惊讶之感,比如“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再细细读来,发现写作的时间大多在他的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却依然断断续续写着,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的后半部是他的寓言诗,会给人另一种惊喜。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合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想象丰富又鞭辟入里,处处透着诗人敏锐的才情和孩子般单纯的视野与顽皮。
这本诗集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顾城,一个朦胧诗外的顾城。一个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读他的诗总会遇到一些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比如“两个”和“小孩”,这时总会觉得孤独的氛围不期而至,顾城是孤独的吧。别人说他是黑夜的颜色,可他却追求光明。尽管“黑夜像一群又一群的黑衣人”他依然大声的控诉,用自己的方式战斗着。反观我们生活的时代,有太多金属的腐朽,有太多*的膨胀,反而少了顾城式的纯真,顾城有孩子似的梦想,用一支笔勾勒梦想的岛屿,如同永无岛的传说,当我们读到顾城,我们不会那么积极用事,不会那么蝇营狗苟了
片花 插文学的翅膀,迎文学的轻风。你和我自由翱翔在文学的国度,您现在欣赏的是文学欣赏之文学之旅。
今天的《文学之旅》编者将带领大家走进辛弃疾的诗词意境。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一首很熟悉的词,创作之时,词人南归已有五年,偏居一隅,苟且偷生的南宋王朝,好像存在的价值只剩成就辛弃疾的落魄。楚天的江水流向天边,苍翠凝愁的峰峦起伏无尽,夕阳垂地,孤雁哀鸣,满眼的秋色仿佛还伴着词人声声的喟叹,“把栏杆拍遍”终究一世英雄还是徒剩悲愤无奈,想当年的宝刀空悬,到如今,只留一片惨淡。“只将万字平戎策,换取东家种树书”,一个生不逢时的词人,一名不能选择战场的战士,最后的选择会是如何?是退隐?像西晋张翰那样为蔬菜,鲈鱼而弃官南归,以名士风流自炫;还是求田问舍,只知购营产业而被有识之士耻笑?正直忠肝的稼轩什么也没做,朝廷的主和幻灭了一个英雄的报国梦,主战派的未受重用,闲置了一腔热情,满腹才华的朝之栋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那是最无奈的呐喊,却终究没有撼动迂腐的朝廷。“忠愤起填膺,有泪如倾”啊。
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应该感谢那个破落懦弱的南宋朝廷,艰难困苦,才炼造了一个旷世奇才。南宋选择了逃避,无力回天的辛弃疾选择了流浪。他怀揣着一颗破碎的心,在被排挤孤立的人生路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抒发抑郁之气,时而归隐于山水田间,偷得一时的宁谧,淡远。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但愿能稍许的放下。没有人攻讦的过往,没有孤立自危的处境,古井流水依然清澈,或许可以洗愈炎凉江湖烙在身上的伤疤。纵横于唐宋,好像遗世独立着的悲痛者。“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好一个辛弃疾,流连于唐宋或艳丽,或豪迈,或哀婉的诗词殿堂里,我们看到了不屈的一尊,搵掉英雄泪,依然不倒!
好了,今天的文学欣赏就到这里了,人生可以寒凉,但绝不可以放弃,不可以停下奋斗的脚步,不能倾负青春的使命。下次节目,依然盼望您的守候,我们一起,不见不散!播音代表编辑 李红薇感谢您的收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23:29
走进文学 第一期
亲爱的听众朋友们,下面将要为大家播出的是走进文学,音乐过后,敬请欣赏!
用我的声音品析美文,用你的耳朵漫步文学,大家下午好,这里是走进文学,我是主播~~,今天想向大家介绍一位上世纪的小说家、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嗯,他就是郁达夫先生。先向大家介绍一下吧,郁达夫先生出生于十九世纪末,原名郁文,为浙江富阳人。郁达夫在3岁时不幸丧父,家道因此衰贫。7岁开始在家乡受启蒙教育,继到嘉兴、杭州等地求学。随后随长兄郁华赴日本学习,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郁达夫从少年时代起就爱读小说、戏曲,对中国古典诗文和小说戏曲有浓厚兴趣,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又广泛涉猎了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从而促使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郁达夫先生和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时创作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1923年又完成第2本小说集《茑萝集》。两部小说的出版,震惊了国内文坛。在此期间,他还参加了许多季刊、半月刊及月刊的创作。他早期作品反映了中国留日学生身在异乡的屈辱生活,以及回国后又遭到社会歧视,为个人生计备受颠沛流离之苦的境遇,深刻描写了当时青年处于军阀统治下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心理。晚年则主要写旧体诗抒发爱国的情感,而最具有他晚期创作特色的小说是《迟桂花》。今天我就一同和大家探讨探讨郁达夫先生早期小说集《沉沦》。好茶慢慢品,别着急,音乐过后~~带你走进沉沦。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集《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该小说以郁达夫自身为蓝本,故事发生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书中的他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读过这本书的你会发现,文中高频出现的字眼是支那人和中国,而它代表的却是自己的弱国子民身份,虽然他不甘沉沦,但却不可自拔地沉沦下去,在彷徨失措中来到酒馆妓院,毁掉了自己纯洁的情操。事情过后又自悔自伤,感到前途迷惘,绝望中投海自杀。书中主人翁在异国的遭遇,强烈的表达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正是这种低人一等的身份,使他觉得自己和日本同学是沟通不了的,在他眼里,自己是受歧视的,是受委屈的,所以他会孤独,文中有这么一段:有时候到学校里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脊背上面。 上课的时候,他虽然坐在全班学生的中间,然而总觉得孤独得很。在稠人广众之中,感得的这种孤独,倒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感得到那种孤独,还更难受,看看他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是兴高采烈的在那里听先生的讲义,只有他一个人身体虽然坐在讲堂里头,心想却同飞云逝电一般,在那里作无边无际的空想。读到这里,我想说的是其实有很多时候,一群人的热闹是一个人的孤独,不知道作为听众朋友的你们,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呢?有那么一段时间,就像文中的留日学生一样,当你无法融入一段生活因而回想起曾经时,会蓦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就像一句话说的:不是因为孤独而想起,而是因为想起而孤独。好了,先让耳朵放松一下,音乐过后不要走开哦!
让我们再看看下一段,这段是我读完后深有同感的,大家一起来听听:他的前途的希望,在第一天的晚上,就不得不被目前的实情嘲弄了。原来他的故里,也是一个小小的市镇。到了东京之后,在人山人海的中间,他虽然时常觉得孤独,然而东京的都市生活,同他幼时习惯尚无十分龃龉的地方。如今到了这N市的向下之后,他的旅馆,是一家孤立的人家,四面并无邻舍,左首门外便是一条如发的大道,前后都是稻田,西面是一方池水,并且因为学校还没有开课,别的学生还没有到来,这一间宽旷的旅馆里,只住了他一个客人,白天倒还可以支吾过去,一到了晚上,他开窗一望,四面并无遮障之处,远远里只有一点灯火,明灭无常,是一大平原,所以望眼连天,又有许多虫鼠,息栗索落在那里争食。窗外有几株梧桐,微风动叶,咄咄的响得不已,因为他住在二楼,所以梧桐的叶战声,近在他的耳边。他觉得害怕起来,几乎要哭出来了。他对于都市的怀乡病从未有比那一晚更堪的。哈,都市的怀乡病,不知大家初来南国的时候,是否也有很强的怀念都市之感呢?我想是的,就拿我来打比方吧!我的家乡是东莞,而我家在城区,出门步行十几分钟就有一条商业步行街,往后还有各大知名超市,所以我几乎一有时间就会去逛逛街,就算是不买东西也好的。可是来到这,从南国去市区至少一个钟的车程是很让我抓狂的。后来因为忍受不了这么久的车程,我还是把周末留在了学校,慢慢的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一点点适应了这里的宁静。文章中的主人翁也一样,在一个多月后他也爱上了这郊外的祥和与静谧。令人可惜的是,文章的最后,主人翁最却选择了逃避,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几句主旨鲜明的表现了作者的忧国情怀以及迫切希望中国强大的心愿,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时间总是在指缝间流逝,本期的走进文学也接近尾声了,感谢您的收听,锁定双周星期五,锁定走进文学,我是~~,祝您周末愉快!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歌中结束本期节目吧!亲爱的听众朋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