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生活兴趣是精神衰弱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09:4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07
神经衰弱的发病原因常常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是走于患者的神经活动遭受急性的或慢性的刺激而处于持续的、过度的紧张状态所引起;此外,还与患者的神经类型、特点和当时躯体的功能状态等因素有关。在易感素质的基础上,复加诱发因素的刺激,是导致神经衰弱发生的主要发病原因。
一、易感素质
易感素质是指个体具有某种情绪反应的特殊性易感倾向,主要指人格特征。人格是遗传素质、智能天赋、后天环境、教养、主观努力等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躯体健康状况亦为易感素质的重要方面,因为躯体疾病的痛苦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能干扰患者对环境刺激的应急能力。
巴浦洛夫认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临床观察发现,多数神经衰弱患者体质赢弱,身体瘦长,骨骼单薄,肌肤软弱无力,心脏较小,自主神经易兴奋,血管功能不稳定,血压常偏低;性格多不开朗,缺乏对生活的热爱,缺乏抱负和自信心,欲念过高,脱离实际,有胆怯、孤僻、自卑、敏感、多疑、任性、主观、依赖性强等性格特点。
韦氏等调查高校1693名大学生结果发现,神经衰弱患病率以内向型个性者较高(64.4%);从个性稳定程度而言,以不稳定性为高(72.4%),从而表明内向或不稳定型个体易患神经衰弱[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3,(2):80]。人群中少数人自儿童或幼年起,即表现为容易疲劳乏力、精神不振的体格特征;或是穷思竭虑、强迫思维特征;或是爱幻想、暗示性高、情绪波动的性格特征,成为以后发生神经衰弱的素质基础。到青春期后,情绪波动增加,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性增加,在精神紧张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即出现神经衰弱。
黄氏等采用单纯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福州市大学生神经症患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神经症242例(患病率6.21%),其中男性129例(患病率4.83%)、女性113例(患病率9.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神经衰弱195例(80.58%),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神经衰弱者经SCL-90评分分析发现,各因子分中,以焦虑、抑郁、睡眠、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症状因子分较高;有年级越高患病率越高的趋势(P<0.01)。神经衰弱学生中,以内向和不稳定型个性比例为高。
二、诱发因素
主要是指与发病有紧密时间关联的精神因素,不外乎神经活动受到超强度的、突发性的、互相矛盾的、不规律的,或单调刻板的、持续过度的刺激,使大脑神经过度紧张的因素,归纳而言,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过度紧张:人类的神经系统在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并不是容易衰弱的。强烈的精神刺激,沉重的精神负担,持久的环境压力,不当的工作方法,如家庭纠纷、学习工作中的激烈竞争,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使大脑活动过度紧张,超过了神经系统的耐受界限后即可发生神经衰弱。
随着国家工业化、人口城市化的进程,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信息量剧增,人们的心理压力,精神负担加重,神经衰弱的发病率随之增加,成为时代文明进步的产物。
2.用脑过度:用脑过度是脑力劳动者易患神经衰弱的重要原因。脑力劳动时间过久、工作任务过重,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大脑神经细胞过分消耗能量,失去正常的调节而易患神经衰弱。
3.生活工作无规律:生活、工作忙乱无绪,工作与休息时间不定,经常熬夜,昼夜不分;睡眠不足,如环境嘈杂影响睡眠,临睡前喝浓茶,过度兴奋引起失眠或睡眠质量不高;骤然改变长期适应的定型规程和习惯;缺乏科学的学习、工作方法,杂乱无章,仓促忙乱,碌碌无为,加之缺乏自信心,成绩不理想等心理因素,压力过大。这些因素可导致大脑过度疲劳,紧张和疲劳得不到休息和恢复,有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4.精神创伤:生活中遇到某些事件而产生忧伤、焦虑、惊恐等不良情绪,若持续或过于强烈,成为大脑的一种不良刺激,谓之“精神创伤”。如亲人丧亡、失恋、高考落榜、工作事故等,引起不良情绪改变。
不良情绪对任何人都是难免的,只有当某一不良刺激对某一具体的人产生特殊严重意义时,才能成为其精神创伤。
精神创伤作为致病因素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系统相互作用,损害人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在神经衰弱的致病过程中尤为明显地起着直接的主要致病作用。
5.生活工作单调:一定量的刺激和紧张对于机体的健康是不可缺少的,神经系统的过于松懈和过于紧张一样,同样不符合用脑卫生。缺乏丰富多彩的精神活动,生活枯燥乏味,天长日久,也可能会诱发神经衰弱。相反,热爱生活,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即使工作繁重,也不易感到疲劳。
6.内心矛盾冲突:理智和情感、希望和实际,常会在人们的思想上发生矛盾冲突。内心矛盾长期不能解决,主观愿望不符合客观实际,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称为慢性精神创伤,从而诱发神经衰弱。如青少年*,一方面*过度可引起神经疲劳,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认识到*是一种不可告人的自渎行为,产生恐惧、懊悔情绪,思想上决心痛改坏癖,但毅力不强,使恐惧、悔恨、焦虑、自卑感等情绪交织,身心不胜苦恼,导致神经系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7.自然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嘈杂喧闹的环境中,身心无法安宁,休息睡眠不得保证;长期接触噪声、刺眼的亮光、刺鼻的气味或污染的空气,也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如90dB(分贝)以上的强烈噪声,可使人的听觉暂时迟钝,产生头昏、心烦、情绪急躁等反应,如经常处于这种噪声环境,可引起神经衰弱。
8.疾病困扰:患有传染病、慢性中毒、颅脑损伤或营养障碍等疾病,全身抵抗力下降,加之精神紧张,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去对待疾病,产生精神负担,对外界各种事物逐渐失去兴趣,经常处于烦恼、焦虑之中,使神经系统长期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
某些躯体慢性疾病,如甲亢、高血压病、溃疡病、肺结核、慢性肝炎、脑动脉硬化等,也可以有神经衰弱的表现,但各有其发病的临床特征,原发病痊愈后神经衰弱的表现也随之消失,临床上称之为神经衰弱综合征,而不属于神经衰弱的范畴。
三、易感素质与诱发因素的关系
易感素质与诱发因素在神经衰弱发病中以哪个为主要方面,两者的关系如何,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强调神经症素质性起源的学者,认为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与原来的性格特征紧密相关,神经症是人格发展的结果,因此将神经症与病态人格合在一起讨论。这些学者认为具有神经症素质基础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不在这一生活事件中发病,便可能在另一生活事件中发病。每个人都有幸运与不幸的遭遇,每个家庭都有生老病死与悲欢离合,这些生活事件只能是那些具有神经症素质基础的人发生神经症。
强调以诱因因素为主的学者,认为生活环境中的心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要原因。先天素质只具有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但易感性并不等于疾病本身,神经衰弱的症状在精神刺激作用下产生,随着精神刺激的消失而缓解,因此具有反应性疾病的特征,因而将神经衰弱划入反应性疾病一类。
上述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依据,因此有学者将神经衰弱分为两种。一种是素质性神经衰弱:病前具有特殊人格特征,症状最早出现于儿童期或少年时代,不甚严重的精神刺激即可发病或使症状显著,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内持续存在或多或少的症状,治疗效果不明显,预后不佳。另一种是反应性神经衰弱:病前具有相对正常的人格特征,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刺激下发病,起病多在青壮年时期,治疗效果佳,预后较好。
综合上述观点,更多的学者认为在神经衰弱的发病中,素质性内因与生活事件的外因都起有重要的作用,两者的作用互成反比,即素质特征明显、个性有缺陷、患有慢性躯体疾病者,在轻微的精神刺激之下即可发病;素质特征不明显的人必须遭遇较强精神刺激的作用,才会发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08
不是。但是如果长期缺乏生活兴趣会导致精神异常。
不知道你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不过一般来说体育运动和音乐都可以让人心情舒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08
人的生理周期造成间断性的精神异常,正常的,任何人都会无理由的心情变好变坏,只要自己有能力调整就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09
应该是亚健康把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1:09
放松心情四处走走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