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04: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8 11:00
京杭大运河,春秋时开始开凿,元代最后开通。 沟通江淮的邗沟在春秋末年已经开通。 杭州至镇江的江南运河大致在春秋时形成,隋代曾大规模整修,成为隋南北大运河的南段。 淮河以北,早期利用泗水通运。南宋时,黄河夺泗水入淮入海,徐州东南就利用黄河河道行运,徐州向北至济宁仍利用泗水作运道。元至元二十年(1283)开济宁以北至安山的济州河,二十六年开会通河从安山至临清接卫河。后来,济州河、会通河统称会通河。临清以北利用卫河(后称南运河)通天津。自天津由北运河至通州,都是天然河道。至元三十年(1293)开通州至北京的通惠河,以北京城内的积水潭为运河的终点,以西山泉水为源。至此,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因会通河段水源不足,运输量受到*,明永乐九年(1411),宋礼主持重开,筑戴村坝引汶水至南旺向运河南北分水,形成运河上最重要的水利枢纽(见南旺分水)。接着,陈瑄又整修淮扬运河,制定维修制度,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此后400多年中,每年漕运江南粮食400万石至北京。 隆庆元年(1567),为防止黄河泛滥危害运河,开南阳新河,把南阳至留城间的一段从昭阳等湖西移至湖东。 万历三十二年(1604),为避免徐州至宿迁段黄河上的航运困难,开泇河,自夏镇(今山东省微山县城)经台儿庄至宿迁县西,入黄河。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从宿迁至清口开中运河,代替此段黄河运道。至此,运河与黄河完全分离,仅在清*叉,由借黄行运改为避黄行运,京杭运河最后定型。 《明清的大运河》 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京杭大运河分为以下七段: 1.《通惠河》 大运河最北的一段,自北京东南至通州,因水源不足,通航不正常。 2.《北运河》 通州至天津段,长186公里。利用永定河河道。漕运咽喉河西务,曾盛极一时。 3.《南运河》 从天津到至山东临清。全长524公里。利用原有的卫河加以疏通而成。水流自南而北,至天津汇入海河,流进渤海。 4.《鲁运河》 即会通河,北起临清,南至台儿庄,贯穿山东省西部,长约380公里。明永乐九年(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奉命疏通。宋礼修筑戴村坝,遏汶水济运。从此大运河南北畅通。在济宁设有东河总督,负责山东河南两省河道。1855年黄河北徙,鲁运河被冲毁淤塞,航运遂告中断。 5.《中运河》 自台儿庄向南至清江浦(淮安)黄淮运三水交汇处,长186公里。中运河原为发源于山东的泗水下游故河道,后为黄河所夺,又为南北漕运所经,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 6.《里运河》 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余公里。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有些河段水面高出地面四至五米。明、清两代,在京杭大运河的枢纽部位(运河与黄河故道交汇处)淮安府城中心专门设立漕运总督和下属庞大的机构,负责漕运事宜。在城西30里外南船北马的水陆要冲清江浦设有南河总督,负责江苏安徽两省河道。来自徽州和山西富甲天下的两淮盐商,聚居在扬州以及淮安河下,竞相建造精巧雅致的私家园林。 7.《江南运河》 自镇江至杭州330公里。贯通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江南运河流经太湖流域水网地带,沿线有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东南重镇,特别是拥有繁华富庶居全国之首,号称“天堂”的两个城市——苏州和杭州。江南运河河面窄而航船多,终日熙熙攘攘,运输繁忙。所经城镇,两岸人家尽枕河,座座石桥跨水上,富有江南水乡特色。 明、清两代,大运河的运输量远远超过元代。直到近代海运和现代陆路交通兴起以前,京杭大运河的货物运输量一般占到全国的3/4。明、清两代,大运河沿线也集中了全国大部分的商业中心城市,在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所有的繁华几乎都集中在运河沿线:扬州,淮安-清江浦,济宁和临清。后来居上的天津,曾以"扬州"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