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6-02 12:1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22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源自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所谓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等,都是人道毁弃,而人为标榜出来的东西。人皆巡道而生,天下井然,何来大盗,何须圣人。以孝而论,乌鸦生反哺,无需彰显孝道,而尽反哺本职。以专注彰显孝为宗旨的赡养,攀比成风,最终有人无法满足所谓孝道,而放弃了赡养,于是就有了孝子和不孝,何若行赡养之本职,人人赡养,不胜出个别所谓的孝子。再如人人排队好,不胜过一群人乱哄哄而出个别谦让的好品质人。
原文与出处
《庄子·胠箧》
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庄子》寓言中记载有人有宝贝就把宝贝藏在箱子里,以为万无一失了,谁知窃贼来了直接盗走了箱子,庄子由此阐述出他的一个观念,他认为世上推崇不论是怎样一种善良标准的正义、圣洁,但凡有了这种善,那么就可以有别有用心之人以此善为伪装,行自私之目的,如西汉末年篡权的王莽,在当时用一套符合宗法制礼法规范的行为,以德服人,谋求上位,得势以后就开始夺取政权的行动了。因此我认为庄子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讲述的是一种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统一的关系。庄子可能认为人类要么追求卓越高深的智慧要么追求符合天道的人类健康生活法则,全面素质发展不偏废于智商,如若不然则皆不利人。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无论对庄子本意的考证如何,其寓意应不仅局限于“圣人”个体的的复杂统一性(集天使魔鬼于一身),更应该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局限性,包括其所提出的各种思想。
例如:一个完美的圣人(反映在外界群体的认识)死了,而其留下的思想是向全社会开放的,有的人打着圣人的旗号干些“魔鬼”的勾当。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圣人有追求知识的本性,大盗有盗窃的本性,圣人不死,本性不灭,所以大盗也别想断绝!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时下主要的应用主要解释为,有的人(圣人)通过各种方法控制了世界的运行,盘剥大众,让大众成为奴隶,暗中汲取了大量的资源,此句子展现的是一种现象,解释世界运行的本质,更是向大众阐述了修道者达成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的一般方法。其他的解释太过肤浅,太过牵强。
善与恶
善与恶两个概念相对共存。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善与恶之间的矛盾无休无止,隐显大小的矛盾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斗争。斗争特别严重、激烈时,还会发展为战争----这是善恶矛盾激化的特殊、非常的表现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就是在善恶矛盾斗争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圣人是善之大者,大善的象征;大盗是恶之大者,大恶的代表。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作对人类社会善恶共存的状态的一种事实陈述,完全成立。(不过道家以此攻击儒家圣人,就错了。)佛教说,一佛出世万魔惊。有佛必有魔来扰,有魔必有佛出世。佛魔共存,方成世界。反过来说也完全成立:大盗不死,圣人不止。而且这种说法更为正确。
本质上、总体上讲,善必将战胜一切的恶。善是根本性、原则性、“原创性”,恶是派生的,无根的,是善的副产品。但在一定的时空、一定的“历史时间”里,善与恶之间,善恶哪一方占上风,则因时因地因人因势而异。
善被恶压倒、被恶战胜本是非正常现象,但在一个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尤其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难免的。原因在于善的力量不够大,在于善的一方善得不够,在于一些“善人”放弃了甚至倒戈了---这些人认为善不如恶,善没有用,因此弃善不为、与恶合污、身为恶役。
社会上大多数人可善可恶,如风中草,这是修养不够,也是思想有误。他们没有认识到,在善恶之争中,善终究是根本性的,人类良知之光终究遮压不住的。一个社会会不正常,但不会永远不正常。社会不正常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广大“中性”人士放弃了善的努力自暴自弃,甚至倒向大盗怀抱作了“恶”的俘虏和帮凶。
明儒吕坤曰:“多少英雄豪杰可与为善而卒无成,只为拔此身于习俗中不出。若不恤群谤,断以必行,以古人为契友,以天地为知己,任他千诬万毁何妨?”(《*语》)英雄豪杰尚且有“拔此身于习俗中不出”的,何况“中性之民”呢?能够从英雄豪杰再向上努力者,其唯圣贤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3:22
就是圣人在的时候,跟圣人对着搞的人比较多。因为不信圣人那一套,所以小人,强盗等等比比皆是!哎,就是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