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8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36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说课稿
广丰一中 王华堂
一. 说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教学理念,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 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作用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六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学完有丝*.减数*.受精作用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后,转入难度较大的遗传学知识的学习,之前知识可为本部分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线索,同时本节内容又为后面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进化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探究的能力。学习经典研究的科学方法,即“现象—问题—假说—设计实验检验假说—获得结论”的研究方法。
(3) 情感目标 树立生命的物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 重点、难点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确立依据: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应用了科学的实验设计程序及内容涉及到微观领域,学生刚接触到这方面的知识,属于他们的薄弱环节。
突破方法:利用图片的新颖性和动画的直观性,通过关键问题的层层设疑顺利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将问题步步分解。
三 说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减数*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
(三) 教法和学法
为了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生物学素养,本课以“自主探究法”为设计理念,采用了“过程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如问题启发、分组讨论、对比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于“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于“学”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强化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结合本节课内容,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了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阅读,通过课堂论坛的积极讨论,通过对有关素材的观察、对比、归纳,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于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生物学问题
为什么狗生的后代是狗,而熊猫的后代是熊猫呢?引导学生答出这是一个遗传现象。
(2)回顾所学知识,由已知引入未知,进行合理假设
播放减数*和受精作用的动画,以提问题的方式复习有关受精作用的知识,引导学生得出在生物的传种接代的过程中,染色体在前后代间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上起着主要作用,进一步引出本课主题: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中,究竟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生物现象,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一种由已知领域出发,自然引入到未知领域的导课模式,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
(二)传授新知
经典实验 实验过程探讨及结论 设计意图
肺
炎
双球
菌
的
转
化
实
验
体内
转化
实验
(格里
菲思) 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
1、 该实验中各组分别能得出什么结论?
2、 从最后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S型活菌,是S型菌复活了吗?这些S型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菌,又说明了什么?
得出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能够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转化因子”
教师指出:格里菲思并没有弄清谁是遗传物质
利用图片的直观性,降低问题的起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外
转化
实验
(艾弗
里及
其同
事) 多媒体展示实验并引导学生思考:
1、 各组对比能发现什么,能说明什么?
2、 加入DNA水解酶的组有何作用?
3、 这个实验与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有什么关系?
得现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和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
教师指出:其实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部分R型菌内,使这些R型菌表达出了S型菌的性状,从而使这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但仍有多数还未转化
通过该实验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简洁、合理、巧妙的设计思路
噬
菌
体
侵
染
细
菌
的
实
验
赫尔希
和蔡斯 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思考:
1、 如何使噬菌体标记上放射性
2、 S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上清液中,而P标记的组放射性主要在沉淀中,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为何S标记的组在沉淀中有放射性和P标记的组在上清液中有放射性标记?
4、 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子代噬菌体中可经测到放射性P标记的DNA,却不能测到放射性S标记的蛋白质,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明确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区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其各自作用的关键思路
学生自主探究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
教师提示:利用前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进行本次实验的设计
课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提出问题:烟草花叶病毒不含DNA,只有RNA和蛋白质,如何确定其遗传物质
作出假设: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是RNA
设计实验:思路: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区分开,直接地、
单独地去观察他们各自的作用,从而判断谁才是遗传物质
预测结果:现象
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系统与联系,并使学生从学习知识本身上升到学会如何学的高度。
五、 巩固练习
1、 课堂例题: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转化实验使用了两种肺炎双球菌,其中S型菌有毒,有荚膜,菌体光滑
B 、艾弗里转化实验中,艾弗里提取的DNA为纯净的DNA
C、 R型菌之所以转化为S型菌,是由于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并成功表达
D 、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课后作业:
(2)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第一步 ;
第二步 在 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 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了禽流感病毒。
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
如果 则 是遗传物质
则 是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实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格里菲思实验(体内) 结论:DNA遗传物质
结论:S型菌具有转化因子 三、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2 艾弗里实验(体外) 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其他不是 四、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设计意图:我根据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教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思路
总结:以上是我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只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成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36
建议你到蟠桃108网的生物导航里面去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37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学习高中生物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没有对知识的理解,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事实上理解能力是一个基础能力,是其它能力发展的前提。高考的许多试题直接考查的就是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其他能力的考查也是建立在理解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和减数*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和减数*的不同之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学生学习时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积极思考生物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领会生物学知识间的内存、本质的联系,学会运用旧知识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的知识,通过概念图的学习法构建生物学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我们学习生物的过程中,除了学生自身要做到的外,教师在当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思考(思考包括:课前思考、课中思考、课后思考),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课前思考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能够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课前还要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分析,因为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人员之一,也是教学发展的基本对象。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自我反思,才能科学地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要通览教材,鸟瞰全局,精读教材,把握两点(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和补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哪些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只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样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这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当然在课后也必须进行思考。课后思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总之,高中生物课的教学,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发生的一切具有鲜明的预见性,在课后能将课中的教学行为和相关体验上升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能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作出适当的反映,从而体现和实践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布鲁*指出:“反思性实践是使教师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行家的工具”。所以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以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不仅要对课堂上临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这样才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
高考考纲将命题的要求表述为:“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从命题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它与高中生物新课程的理念是高度一致的。高考考纲界定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其实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以科学素养考查为主要目标的试题,诸如实验设计与分析,信息的获取、处理、转换与表达等类型的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主要题型。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息息相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在学校里只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懂得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如“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孟德尔基本规律”的揭示过程就很好的展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的一个基本方法——实验法。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包括:通过现象(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设计实验,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很多自然知识和规律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实验法已经不是一种简单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方法。
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和“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告诉学生做科学实验时正确选用试验材料的重要性。通过介绍“DNA双螺旋模型结构的发现”和“孟德尔基本规律”的揭示过程告诉学生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 “酶的发现”和“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的介绍,不仅要记住发现过程中的几个著名实验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理解科学家们的设计思想。“酶的发现”和“光合作用的发现”,几代科学家历经了200多年的时间,才对酶的本质和功能、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可见①科学发现的艰难,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以及③综合利用各学科成果和研究手段的重要性。例如,没有核科学的进展,就不会有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通过弗莱明等人发现青霉素的过程告诉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大多是通过实验推导和论证的。实验不仅是生物学学科发展的基石,也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途径。生物高考中,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既体现了高考突出能力考查的要求,也对中学生物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体现了当前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通过多角度的进行实验考查,能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
原《大纲》中规定高*15个实验、5项实习活动、7项课外科技活动、8项研究性课题。原教材探究活动比较单一,大多为实验活动,还有一些调查和实习活动,实验活动更多地是验证性实验,主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新课标教材的除大纲教材中具有的这些类型的活动外,还有种类多样,数量不等的其他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例如高中三个模块资料分析(25个,主要培养信息处理能力)、资料搜集和分析(5个,主要培养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思考与讨论(48个,主要培养思维能力)、模型建构(4个,主要训练领悟和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课外制作和课外实习(3个,主要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三个模块还有两个大纲教材中所没有的,能更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活动,探究活动(11个)和技能训练活动(14个)。
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频考点。应对策略: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
①熟练掌握教材实验,重视培养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②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模拟创设实验情景,改变实验条件,训练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③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研究性学习:变演示实验为探索实验;变单一的实验方法为多种实验方法;变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实验。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④在实验中应做到“一个了解,五个会”: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和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会设计简单的试验方案。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
4.其它。
①“该标该划该记”的内容一定要“标上划上记上”。
②注意课本上的有关插图和例子,注意老师列举的各类有关生命现象的例子。
③结合学科特点精选适合学生自己的教辅资料。低年级时选用分析讲解课本重点、难点内容多的教辅资料;高年级选用试题编的“精”、“新”、“活”且紧扣高考方向的教辅资料。
④作业:汇编一本试题精品集和一本错题集。试题精品集和错题集在复习拔高阶段会让学生事半功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37
去“精品教师”上边看,
(百度搜下“精品教师”四字,第一个就是)
很多生物说课,也有全册,你要的里面会有的
好好看看,抄下来或打印
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38
有一本书《知识创新》里面有很详细的!!是教师用的哪那个版本!!!
我那时的老师都用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