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6: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5 19:28
《中秋见月和子由》全诗十四联共二十八句,实为一首长诗,但意境深远,气势极其雄壮。诗歌从月升写到月落,通过赞美月亮,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之情,此诗充分地展现了苏轼作为豪放派的特点。
一、全文
中秋见月和子由(宋代: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二、解释
高耸的群山阻隔,明月迟迟未能出现,但发出千丈耀眼的光芒。一杯酒还没饮完,明月突然涌现出来,纷乱的云朵象溃崩的波涛一样四处散开。
应该用一千斛银河水,才能洗涤苍天的眼睛——月亮。于是便能冷眼的看着世上众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
西南边那颗弹丸大小的火红的星星,如长着雄壮角尾的苍龙盘绕在天空。今晚却看不见它了,点点萤火虫的微亮更显得夜的清寒。
谁若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便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曲折的旅途无心追逐浪花,随着歌板的节奏低昂前进。
转瞬间不见了萤火船转到了前山,波浪的颤动和逆船的风都不像之前那般强烈。明月容易消逝人也容易离散,待到归来和别人邀酒时候再重看吧。
屋子前的月色更显得清静美好,寒蝉在有露珠的草丛中不停地叫着。我卷起门帘推开门进去却发现屋里悄无一人,只有我的孙子楚老在窗下咿呀咿呀的啼哭着。
虽然在偏远的南方做官我却不为自己的贫苦感到羞耻,有谁能有我这样对月作诗的心境呢?明天早上的人事随着新出的太阳一般更新,过往的一切恍然如梦。
扩展资料
苏轼另一首写中秋的诗词
一、原文
阳关曲·中秋月(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解释: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二、诗词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中秋写就,当时苏轼担任徐州知州,与其弟苏辙同赏月于彭城(今天江苏徐州)。诗人看着天上的明月,深感世事无常,宦海沉浮,前途难测,所以在和亲人相聚时也不免时时流露出感伤、抑郁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见月和子由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诗中的中秋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5 19:29
译文:
高耸的群山阻隔,明月迟迟未能出现,但发出千丈耀眼的光芒。一杯酒还没饮完,明月突然涌现出来,纷乱的云朵象溃崩的波涛一样四处散开。应该用一千斛银河水,才能洗涤苍天的眼睛——月亮。于是便能冷眼的看着世上众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西南边那颗弹丸大小的火红的星星,如长着雄壮角尾的苍龙盘绕在天空。今晚却看不见它了,点点萤火虫的微亮更显得夜的清寒。
谁若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便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曲折的旅途无心追逐浪花,随着歌板的节奏低昂前进。转瞬间不见了萤火船转到了前山,波浪的颤动和逆船的风都不像之前那般强烈。明月容易消逝人也容易离散,待到归来和别人邀酒时候再重看吧。
屋子前的月色更显得清静美好,寒蝉在有露珠的草丛中不停的叫着。我卷起门帘推开门进去却发现屋里悄无一人,只有我的孙子楚老在窗下咿呀咿呀的啼哭着。虽然在偏远的南方做官我却不为自己的贫苦感到羞耻,有谁能有我这样对月作诗的心境呢?明天早上的人事随着新出的太阳一般更新,过往的一切恍然如梦。
扩展资料
子由是苏辙,也就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轼比弟弟苏辙年长3岁,兄弟俩从小并肩携手,长大后更是患难与共。
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甚至说弟弟的文章胜过自己,“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
因为出仕后聚少离多,所以兄弟俩常常是鸿雁传书,几十年间,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弟弟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子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
公元1061年苏轼任凤翔府判官,苏辙将他送至郑州,这是兄弟第一次分手。子由登上高处,眺望着哥哥的乌帽随山坡的起伏而忽隐忽现的情形,顿时生出悲悯和忧伤。
苏轼在杭州3年任期届满后,即请调至密州,因当时苏辙正任职济南,两地都在山东,相距不远。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子瞻由于怀念子由,而发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愿望(即著名的《水调歌头》一词)。
“乌台诗案”期间,苏轼罹祸,苏辙欲学汉代淳于缇萦救父的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最后同遭惩治,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务。苏轼出狱以后,苏辙前去接狱,特捂其嘴,以示三缄其口。元佑年间,子由升为尚书右丞;子瞻又遭人排挤,乞求外任。子由连上4札,亦乞外任。
苏轼在读到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感触很深,便与苏辙约定夜雨对床。后来两人在互答诗中不断提起,但这种心愿一直未能实现。
苏轼在写给好友李常的一首诗中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吾少知子由,天资和且清。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他实不如苏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5 19:29
原文: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临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前山,浪飐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译文:
由于高耸的群山的阻隔,明月迟迟未能出现,但是发出千张耀眼的光芒。一杯酒还没饮完明月突然涌现出来,纷乱的云朵象溃崩的波涛一样四处散开。应该用一千斛银河水,才能洗涤苍天的眼睛——月亮。
于是便能冷眼的看着世上众生,照得我心境一片清澈。西南边那颗弹丸大小的火红的星星,如长着雄壮角尾的苍龙盘绕在天空。今晚却看不见它了,点点萤火虫的微亮更显得夜的清寒。
谁若乘着小船到汴水边上,便能看到千灯夜晚鱼龙翻滚的盛况。曲折的旅途无心追逐浪花,随着歌板的节奏低昂前进。转瞬间不见了萤火船转到了前山,波浪的颤动和逆船的风都不像之前那般强烈。明月容易消逝人也容易离散,待到归来和别人邀酒时候再重看吧
屋子前的月色更显得清静美好,寒蝉在有露珠的草丛中不停地叫着。我卷起门帘推开门进去却发现屋里悄无一人,只有我的孙子楚老在窗下咿呀咿呀的啼哭着。虽然在偏远的南方做官我却不为自己的贫苦感到羞耻,有谁能有我这样对月作诗的心境呢?明天早上的人事随着新出的太阳一般更新,过往的一切恍然如梦。
扩展资料: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这首应和诗通过写实和联想,刻画了中秋之月的初升以及月亮在群山、天空、水面、庭院等地的情景,并在不同情景下展开联想或哲思。全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时而细腻时而宏阔。诗歌的结尾,针对弟弟消极的想法,给出自己的看法:不能对月题诗才是“贫”;人生如梦,变幻莫测,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抱朴守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见月和子由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5 19:30
中秋见月和子由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5 19:31
中秋观月赏诗